一周学术讲座(4.9-4.15)

长江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一周学术讲座(4.9-4.15)


小帅整理了本周学术讲座,欢迎大家参加!请前往听讲座的YUer们遵守会场纪律,做到尊重老师、尊重知识。


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财富。

报告题目:水产动物生殖干细胞发育生物学及应用研究进展

主办单位:动物科学学院

报告专家:徐红艳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8年4月9日(周一)16:00-17:30

报告地点:西校区5教217

专家简介:徐红艳,女,1975年出生,博士,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校外第二导师。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至2008年,华东理工大学生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07至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2013年12月,珠江水产研究所海外人才引进。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海洋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广东省科技专项、广州市珠江新星人才项目及水科院重点研究课题等项目10余项。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要社会兼职:Biology of Reproduction, PLos one, Gene,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Fish and shellfish disease等多本SCI杂志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诱发突变与植物遗传改良

主办单位:农学院

报告专家:刘录祥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1日(周三)14:30-15:30

报告地点:西校区农科楼3073报告厅

专家简介:刘录祥,研究员,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期从事作物诱变新因素的发掘利用与生物育种研究。现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主任,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亚太区域协定(RCA)核科技计划指导委员会成员、RCA植物育种项目牵头国总协调员、亚太植物突变研究协作网(AOAPM)发起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核农学报》主编。

研究建立了作物航天诱变、核辐射诱变及小麦离体诱变细胞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了地面模拟航天诱变新途径;育成及合作育成国审小麦航麦247、航麦96和鲁原502等作物新品种20余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授权专利与品种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培养硕、博研究生32名。长期参与国家科技部现代生物种业领域战略咨询与规划、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咨询与规划等。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FAO/IAEA)联合授予植物突变育种成就奖。

报告题目: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

主办单位: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农学院

报告专家:马有志 二级研究员/博导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2日(周四)8:30-9:20

报告地点:西校区农科大楼3073报告厅

专家简介:马有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同年考入黑龙江省农科院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10月赴日本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3月获农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1995年9月到日本北陆国立农业试验场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10月回国到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首席,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作物学报常务编委。2011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研究方向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主要贡献有:克隆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逆候选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验证,通过转化小麦鉴定出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抗逆关键基因3个。初步阐明小麦抗旱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作用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具有重要生产利用前景的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系,目前已进入环境释放。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4项。

报告题目:生产与服务协同的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主办单位:管理学院

报告专家:刘松 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2日(周四)19:00-20:30

报告地点:东校区文科楼509会议室

专家简介:刘松,1981年生,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乔治亚大学(UGA)访问学者,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协同创新等。现已主持省级创新基金、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软科学基金、智库研究项目以及教学研究项目等12项,以及教育部各类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各类横向项目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EI、CSSCI、CSCD等收录13篇,出版专著《高技术虚拟企业合作冲突管理模式研究》《“互联网+”驱动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两部。近年来,主要从事欠发达地区云协同技术创新、欠发达地区农业主体市场化服务体系及“互联网+”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题目:光纤传感技术简介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研究

主办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报告专家:李伟杰 博士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10:00-11:30

报告地点:东校区10教-205

专家简介:李伟杰,男,博士,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休斯顿大学,目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智能材料与结构、光纤传感器及压电陶瓷传感器。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检索24篇,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11篇。成果主要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和《Sensors》。同时担任《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ensors》、《Measurement》、《Applied Sciences》等多份国际期刊审稿人。

长江讲坛:从瞎子爬山到优化方法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协办单位:信息与数学学院

报告专家:袁亚湘 院士

报告时间:2018年04月14日(星期六) 9:00-11:00

报告地点:东校区12-405

专家简介:袁亚湘,男,汉族,1960年出生,湖南资兴人。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现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1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国际运筹联盟副主席等。曾获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等。袁亚湘长期从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他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2017年5月,袁亚湘当选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下届主席(任期2019—2023),这是中国科学家乃至亚洲人首次出任这一职务。

信息来源 | 长江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编辑 | 胡翱

长江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长江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长江大学-一周学术讲座(4.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