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WORLD BOOK DAY
2018年4月23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YUer们有没有参与图书馆门前的活动呢
有没有拿到心仪的刊物和小礼品呢
来和小萌一起回顾一下吧~
上午9:40
刚刚下第一节课
图书馆门前聚集了很多YUer
“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正式启动啦
根据2017年的借阅数量
图书馆评选出了10名“借阅之星”
王一举馆长颁发证书并发表致辞
小萌也要向他们学习
多读书,不负好时光!
看看YUer们渴求的目光和寻觅的双手
“《学术月刊》了解一下?”
“我想看《长江文艺》”
“欸,这里有《中外文化交流》”
......
登记个人信息+关注公号+加入图书馆交流群
这些期刊杂志就是你的啦!
这边又是什么呀?
手机支架、便利贴、荧光笔、笔筒
小礼物只需扫码关注或答题就可以领取
18家数据库商来学校做宣传推广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新东方在线......
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线上资源可以免费使用
各位YUer还不好好利用一波~
还有一块宣传板格外醒目
上面列出了今年谢红星校长给师生们推荐的书目
分别是《乌合之众》《这个世界会好吗》
《傅雷家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那下面小萌就给YUer们介绍介绍这4本书
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时间:1895年(最早)
图书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创作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在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学者中,勒庞成为一位佼佼者:他独辟蹊径,开拓了这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勒庞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为了寻找“他法”,勒庞自称是二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可观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成果。《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马克斯·韦伯
出版时间: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杂志上
图书简介: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该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
韦伯在该书中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创作背景:
韦伯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著作频出,而在1898年至1902年底都没有再发表任何著作,最后在1903年秋季辞去了教授的职位。在摆脱了学校的束缚后,韦伯在同年与他的同事维尔纳·松巴特创办了一本名为《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的社会学杂志,由韦伯担任副编辑。1904年,韦伯开始在这本期刊上发表一些他重要的文章,其中就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最初分两部分发表于《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文献》杂志第7卷和第11卷。1920年作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第一部分被重新出版。在新版本中,韦伯作了许多修改,并在注释中加了不少新的材料,同时回答了各种批评。
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夫妇
出版时间:1981年(最早)
图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创作背景及作者自诩: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艾恺采访 梁漱溟口述
出版时间:2010年
图书简介:
本书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在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于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还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创作背景:
梁济正是向刚刚二十五岁的儿子梁漱溟说出“这个世界会好吗”离开家门的。从此,这个沉重的问题也就永远地留在了梁漱溟的心里,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也思考了一生。不同的是,儿子与父亲对同一个沉重的人生问题有了不同的态度,或者说有了不同的寻求答案方式,他没有像父亲那样死钻“这个世界会好吗”的问题。父亲没能从问题中走出来,儿子则渐渐走了出来,并且获得新生。
P.S 以上书籍均有馆藏 欢迎YUers前往图书馆借阅
读书
使人的精神高贵而丰富
使人的生命深刻而隽永
读书不只在4.23这一天
而要这个习惯融入生命的每一天!
部分文字及图片丨网络
文案丨张昕悦
编辑丨张昕悦
长江大学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