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路上
风景在耳边
走进声音的世界
这里是怀院故事
我是你们的实习主播小曼,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杨绛先生的一本书《我们仨》。
有人说:“书卷多情似故人”,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熟知你的挚友,不喧哗,不招摇,用每一个字符充盈你的知识,用每一种精神拓宽你的眼界,用每一份安宁抚慰你浮躁不平的心。
而我就喜欢空闲之时,捧一本好书,泡一杯好茶,在茶香袅袅,氤氲缭绕中翻开带着纸墨香气的书,欣赏文字的优美与动人。
阳光抚摸过杯沿,轻点书桌,将视线转向桌上放置的书本,棕色的封皮,触手的纹路,给人以古典优雅的感觉。
当朝阳变成烈日,当烈日变成余晖,书本仍以自己的丰富与深刻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不花哨不繁杂,简简单单却又那么雅致,翻开书页,被杨绛先生质朴的文字所感动,被其中真挚地情意所感动。比如:“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虚虚实实,却又饱含真真切切的伤痛。
《我们仨》讲述的是尘世中三个奇妙的人组合成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六十年间的缘起缘灭,因为离合,成就了一段段故事。92岁的老人,夫逝女亡,静思追忆往事。但全文却哀而不伤,让人从一个个铅字中读出一种温暖与甜意。杨绛先生以情感带动文字,泪中带笑,又平实自然。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二部分用的是意识流写的梦境,一个长达万年的梦,在梦中,三人在一条古驿道上聚散离合,冥冥蒙蒙,虚虚实实,亦幻亦真,经梦起至梦醒,写着三人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
第三部分是重点着墨的篇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学者家庭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个个日子,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绛先生的笔触总是温暖的平缓的,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春天的柳条随风舞动,像秋天的落叶归入尘土,那样平静而柔和。但字里行间满满都是要溢出来的亲情,让人觉得:“何其幸运,她们在万千人中找到了对方并组成了一个家。”
杨绛先生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成为她文中的亮点,而这些亮点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小片段,她将这些片段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变成一条夺人眼球的项链。
《我们仨》给我的感觉正如杨绛先生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洒脱,淡然,平静。
当然,《我们仨》给了我体会杨绛先生人生悲喜的机会,让我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眼前人,所以我想通过分享这本书,让大家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震憾感。《我们仨》真的是一本可读可品可叹的好书。
亲爱的朋友们
这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夜已深
愿你做个好梦
晚安
语音来源:言漫玉
微信编辑:胡芳菁
责任编辑:王枫萍
怀化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