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事记 | 怀院一周新闻概览

怀化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闻大事记 | 怀院一周新闻概览

怀化学院

热点新闻

2月20号

建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文志军率团来我校考察交流

2月24号

1、产教融合育人才————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建设纪实

2、扎根五溪大地 凝聚育人合力——怀化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协同育人纪实

2月27号

党委书记刘望调研教务、科技、地方服务与合作处

2月28号

1、党委书记刘望调研后勤管理、计财、资产管理

2、黄隆华副教授入选2018年“五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选

3月1号

1、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2、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怀化学院

详细报道

1

建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文志军率团来我校考察交流

怀化学院

银校双方进行深入交流

怀化学院

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文志军介绍该行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优势

怀化学院

我校党委书记刘望对新一轮“银校合作,共建‘智慧校园’”工作提出要求

怀化学院

我校校长宋克慧致辞

2月20日下午,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文志军率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机构业务部经理曾祥松、中国建设银行怀化市分行副行长谢江南等一行6人莅临我校,就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考察交流。

交流座谈会在信也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刘望、校长宋克慧、党委副书记吴波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吴波主持。

2018年12月份,我校启动新一轮“银校合作,共建‘智慧校园’”工作,学校将与一家银行就“智慧校园”建设展开深入合作,建设和改造“数据中心硬件坏境”“基础运行平台”“业务系统集成”“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分析与服务”“一卡通升级改造”“基于云桌面的多媒体智慧教学平台”“学校教育视频平台系统”等。我校信息中心主任何佳向文志军一行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

宋克慧对文志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关注与支持。宋克慧表示,新一轮“银校合作,共建‘智慧校园’”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智能化”,即“管理智能化”“教学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智能化”。

文志军介绍了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在“信息技”“安全规范”“支付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希望能够以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开启银校全面合作。

刘望指出,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新一轮“银校合作,共建‘智慧校园’”工作,务必设计水平要高,建设质量要高,合作层次品位要高,银校合作应立足长远,互利共赢。

2

产教融合育人才——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建设纪实

升本以后,怀化学院实施“做大工科,做强经管,做优教育,做精艺体,做实文理”的专业布局,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大材料类专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一定位三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教融合开辟新天地。”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陈迪钊介绍,“一定位”即“立足武陵山片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人才”;“三对接”即专业建设与企业、产业、职业对接。

打造“命运共同体”

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深度对接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路线,大力推进学院与企业深度对接、共建共享。1月22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举行工作部署会。会议决定: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在新春佳节前夕率队赴合作企业考察交流,与企业负责人、高管一道总结2018年校企合作情况,讨论制定2019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近5年,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贵州中伟集团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1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项目34项、共同累计新增产值10亿余元、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2个、共建创新人才团队10个。

通过校企合作,深度对接,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成功创建“聚乙烯醇纤维材料制备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功能无机及高分子材料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稀土发光材料与器件怀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组建了“建筑环保铝表面处理怀化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校企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聚焦“区域经济”

专业建设与产业走向加速对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能源电池、绿色化工、环保材料等绿色产业在武陵山片区迅速兴起。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新增了《光电功能材料》、《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等与地方经济社会产业高度吻合的专业课程,停止开设《结构化学》等五门课程。

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做实材料类专业建设与产业加速对接。目前,该院材料类专业拥有博士(含在职)学历的教师占比75%,多项研究成果享誉中外。刘炎云博士、刘益林博士,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国际著名顶级科技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和美国化学会期刊《Organic Letters》上发表论文。张再兴博士主持研发的科研成果“低温水融性薄膜材料”, 为“水转印”、“大规模绣花”提供了关键技术,并在怀化市国家级高新区投资设厂。张再兴博士研究的阻燃维纶,吸引永安市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专程从江苏“追到”怀化,洽谈合作事宜。舒友博士把聚乙烯醇材料与聚乳酸复合,制成了可完全降解的薄膜与型材,获“热塑性聚乙烯醇材料及其方法”等四项专利。胡扬剑教授研发的聚乙烯醇凝胶,有利于修复生态和保护生态。魏高原教授的拉胀纤维材料研究,在军事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欧阳跃军教授团队作为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总技术顾问,着力于家居铝表面处理问题研究,解决环保铝代替木制产品。赵子健教授团队研究的免漆生态板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应用于湖南寰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后,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环保级别提高。

学院建立了专业教师赴行业轮训制度,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和顶岗实践,同时吸纳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为外聘教师,3年来,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引进专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18名,引进“应用型”专业教材21门。目前,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汇聚起了一群科研能力强、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青年教师,研发出的新型材料,技术含量已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专注“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李佩瑛于2018年5月创立湖南绿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聚乙烯醇基、聚乳酸基、淀粉基等可生物降解环保材料”及相应技术服务。李佩瑛主持的项目“绿塑—可生物降解热塑性聚乙烯醇材料制备技术”在2018年湖南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举斩获一等奖。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开设创业基础课,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明确大学四年“一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赛事,一个教师至少辅导一个项目”,形成了师生人人参与学科竞赛的局面。近3年,学生参与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3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23项;有4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成功创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负责的怀化学院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于2015年和2016年荣获湖南省“百优学生社团”, 2018年荣获湖南省“百优十佳”学生社团,2018年荣获全国“高校创业社团百强”,材料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以“校企合作班”为抓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相关企业岗位需求。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能在工程现场从事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工作,具有区域竞争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工程师、高分子材料改性工程师和高分子材料品质检测工程师”。学院与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湖南梨树园涂料有限公司、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合作开办了“晶科班”“千源班”“梨树园班”“中伟班”,采用“3+1”培养模式,3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培养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校企合作班”“订单式”培养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材料化学专业2013级学生陈晓梅应聘国内稀土荧光粉的最大生产商——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名牌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同台PK。陈晓梅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被企业成功录用。

在“一定位三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迅速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备受社会和企业好评的优秀人才。学院老师谈起自己培育的应用型人才如数家珍。如2009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胡文韬于2017年5月合资创立湖南神谷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一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聚烯烃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PVC电缆料以及新型热塑性弹性体胶粒”。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张彦担任深圳市高科塑化有限公司品质主管。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李云双担任江苏固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兼技术总监等。

新时代,新作为。怀化学院将努力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力推进一流应用学院建设,不断凝练专业学科特色,培育更多优秀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扎根五溪大地 凝聚育人合力——怀化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协同育人纪实

2019年1月4日晚,一场主题为“怀化有戏”的晚会在怀化学院大礼堂隆重举行,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这是怀化市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开幕式暨怀化学院第十二届影像艺术节主题晚会,也是2016级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成人礼”。

怀化学院校长宋克慧在现场介绍,这台晚会是新闻传播专业扎根五溪大地协同育人的一个缩影。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决定了怀化学院必须立足湖南及武陵山片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情境化育人

提供真实性场景与生产性项目

2013年5月,“怀化学院——怀化市广播电视台文学实践教育基地”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是校媒协同育人的关键。毕业实习提供的工作情境太迟、太短了,必须前置和延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夏先忠介绍,经过反复酝酿,基地形成了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平台、引入传媒真实工作情境和任务的思路。

作为设计和运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平台,传媒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学做合一”,实训项目必须是源于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2015年,中心带领学生摄制了22集纪录片《千年湘西·古城古镇古村行》,被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监听监看中心评价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好节目”,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摄制了雕花蜜饯、侗锦织造等8个非遗项目,导演了“武陵匠心”主题晚会。2018年,摄制了咚咚推、目连戏等8个非遗传统戏剧,导演了“怀化有戏”主题晚会。2015年以来,学生参与50多个生产性实训项目,摄制专业级纪录片、专题片、公益广告近百部。

全过程育人

构建循序渐进的协同育人体系

“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宏观上整体设计一个全过程、层级性的协同育人体系。”为避免协同育人出现随意、零散等问题,怀化学院副校长佘朝文开出了药方。

遵循专业能力培养规律,基地将创设“功能性学习情境”与引入“真实工作情境”相结合,整体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协同育人体系:以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营造专业氛围为主要任务的GTV新闻台,以提升专业能力、拓宽技能适应面为主要任务的“怀化学院影像艺术节”,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传媒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以锤炼职业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怀化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组织。

协同育人体系整合了传媒、地方的优质资源,资深媒体人参与其中,使情境化育人贯穿到大学四年的专业教育中。2016年11月,这一探索被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

全方位育人

激活协同育人体系的德育元素

协同育人体系的有效运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5项的成绩,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1项的成绩。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左右。

协同育人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激活德育元素,深挖德育功能,推出一批“进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学生在对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的采访中,被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所感动;在对抗战老兵的寻访中,被他们的爱国情怀所震撼;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中,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感染。

深入群众的创作实践春风化雨地唤醒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他们开始主动扛着摄像机、拿起手中笔走出校园,创作出《各尽所能 爱国爱家》《平凡人的善意之光》等一部部带有温度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2017年1月,成果“打造校园影视文化 构建立德树人新平台”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协同多方育英才,扎根五溪谱新篇。2017年以来,新闻传播类专业连续获得两个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协同育人之路正越走越宽!

4

党委书记刘望调研教务、科技、地方服务与合作

怀化学院

党委书记刘望与教务处、科技处、地方服务与合作处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座谈

怀化学院

党委书记刘望发表讲话

2月25日上午,在信也楼四楼会议室,党委书记刘望与教务处、科技处、地方服务与合作处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座谈,强调办好怀化学院,首先要立足本校,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要从自身岗位职责出发,勤勉思考,务实工作,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刘望听取了教务处处长贺达江、科技处副处长李元祥、地方服务与合作处副处长伍秀珍的工作汇报,了解各部门基本情况、工作成就与困难、2019年工作计划与举措等,听取与会人员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刘望强调,教务处要有开放的办学思维,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瞄准诸如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国家级项目,在项目建设、奖项申报中做到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培育,尽快实现项目突破,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刘望要求科技处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认真分析总结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优势与劣势,以目标为导向,找准问题解决的路径;要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凝练学科特色;要开放思想,实施“走出去”战略,获取更多资源支持。

刘望对近年来我校服务地方工作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服务地方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地方服务与合作处要做好“特色发展”文章,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和特色文化,积极发挥高校在生态文化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刘望表示,此次座谈会效果良好,与会人员实话实说,提出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自己,学校办学要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大家都要传播正能量,坚信一定能够办好怀化学院,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5

党委书记刘望调研后勤管理、计财、资产管理

怀化学院

党委书记刘望与后勤管理处、计财处、资产管理处处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座谈

“务实的作风、开放的思想、强烈的服务意识相融就能产生效益”。2月25日下午,党委书记刘望与后勤管理处、计财处、资产管理处处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座谈时强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益,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后勤管理处处长向平、计财处处长司金山、资产管理处处长陈东明先后汇报了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成就及发展设想等。

刘望评价,后勤管理处、计财处、资产管理处的工作思路清晰、工作举措务实。刘望强调,后勤管理处要增强服务意识,牢记“服务无止境”,真诚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忧患意识,以长远的眼光、高度的责任担当,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后勤管理处的干部职工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工作,勤勉奉献;增强廉政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凡事以师生满意为目标,遵循政策和规矩,营造“公私分明、风清气正”的文化。

“学校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怎样”“学校有多少银行贷款资金”“如何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座谈会上,刘望详细了解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刘望强调,财务管理,观念一定要开放,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开源”,用足国家政策,获取各类资源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节流”,勤俭办学,把钱花在刀刃上,加大经费预算执行力度,利用财务杠杆,助推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凝聚全校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力量。

“格力空调大1.5匹多少钱一台”“沥青路多少钱一个平方”“学生宿舍一套床位家具多少钱”,刘望现场当起了“考官”,向资产管理处处长提问。刘望强调,资产管理处处长要做好做细“市场”这门功课,在“省钱”上下功夫,并对学校“家底”了然于心。资产管理处要尽快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化管理;资产管理要按规矩办事,任何领导都不得以任何名义插手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要发挥资产效益,加强对学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管。

6

黄隆华副教授入选2018年“五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选

怀化学院

黄隆华副教授在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

近日,怀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市委、市科技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五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选名单的通报》(怀团联[2019]1号)文件,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黄隆华副教授入选2018年“五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创新人才支持人选。

经个人申报、评审委员会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委评审、考察、公示,最终怀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7人入选2018年“五溪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选,其中青年创新人才4人,青年创业人才3人。

黄隆华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系统研发、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他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工作,自主开发了“怀化市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和“城区中小学入学转学阳光服务平台”。“怀化市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怀化市科技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为怀化市各县级科技局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融资能力和营销能力。“城区中小学入学转学阳光服务平台”在怀化市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使用该平台的单位有怀化市教育局、鹤城区教育局、新晃侗族自治县教育局、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局、麻阳苗族自治县教育局、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和溆浦县教育局,该平台曾荣获“2017年度怀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怀化学院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5日上午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5日上午,在习近平带领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他们首先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现场察看和了解电子阅报栏建设和推广应用情况。得知这样的数字化终端集成了浏览新闻、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提供图书期刊借阅等功能,已成为重要融合传播平台,习近平表示肯定,强调电子阅报栏是媒体传播的一种重要创新。要不断总结经验,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继续探索,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做到人民日报为人民。

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等来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结合视频短片了解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传播情况。习近平同“麻辣财经”、“一本政经”、“侠客岛”、“学习大国”等工作室采编人员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移动报道指挥平台前,习近平同正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采访的记者和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连线交流,了解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他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发扬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把基层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学习历练的平台和难得机会,增加见识、增进感情、增长才干,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贫困乡村带来新变化。习近平还通过视频向全国所有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广大基层干部、向亿万乡亲们表示亲切问候和良好祝福。

随后,习近平等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听取了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建设情况汇报,观看了新媒体产品展示。习近平强调,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等来到人民网全媒体播控中心,人民网总裁叶蓁蓁就媒体融合发展作了讲解,大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习近平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要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习近平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强调,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8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怀化学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他强调,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处理好计划和市场、先富和共富等关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胡锦涛同志也说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探索解决新时期基本问题的本领。

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志在认识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志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有时甚至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有的人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思想根源来看,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然,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还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如果党员、干部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人民群众精神萎靡、贪图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所以,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二,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些矛盾许多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去的。如果我们不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矛盾不断积累,就有可能进一步向不利方面转化,最后成为干扰因素甚至破坏性力量。

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这“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第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在推进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典故都是批评和讽刺形而上学的,如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等。世界上只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瞎说一气,不需要依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而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第四,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

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坚持。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ND

材料来源:怀化学院新闻网

微信编辑:陈杰

责任编辑:张梦芝

审核:杨若邻

怀化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出品

怀化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南本科院校-怀化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怀化学院-新闻大事记 | 怀院一周新闻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