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所撰写,原载于2017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现分两部分推送,今日为第一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和部署有近20处之多,这些论述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准确把握新时代江苏教育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供了新的起点,为教育现代化进程描绘了新的境界。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苏教育已经处于总体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时期,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
一是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丰富,普及程度显著提高,但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高需求、更好的预期。教育供给单一粗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育自觉逐步显现,但社会参与教育的途径不丰富、活动不充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是教育发展成果更加显现,教育的工具属性广受重视,但对人的关注有所弱化。
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管理运行特征愈发明显,政府对教育的强势管理仍是主流管理方式,发挥市场作用的支点难以稳固。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明确新追求,瞄准建设教育强国和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科学判断新时代江苏教育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那么,江苏教育发展到今天,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呢?
教育的主要矛盾决定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三十多年前国家提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五年前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判断在十五年前已经解决了,但是十五年前的判断今天仍然没有解决好。用十九大报告中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会发现,十五年前的判断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聚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聚焦激发社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站到新时代的起点上,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持续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江苏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