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金融服务,往往打出了没有抵押、分期还款、快速到账的诱人口号,学生只要身份证、学生证和银行卡,就可以办理借贷,无需抵押,而“校园贷”借贷金额从一千元到五万元不等,利息则高达10%到20%。
部分校园贷还要求申请人在借贷时缴纳贷款额的20%作为押金,你贷一万实际只拿到八千,一旦出现逾期还款,不仅押金拿不回来,还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然而,2016年以来,校园贷风险逐渐显现,有关校园贷学生跳楼、过度消费、冒名借贷、暴力催收等事件频发。
案例一
某校某学院学生王某(化名,以下出现人姓名均为化名)报警声称,受到该学院学生蒋某的欺骗,卷入了非法校园贷事件。经过某区公安部门会同学校联合调查,已初步查明某校学生刘某参与非法校园贷的基本情况如下:
2016年暑假期间,刘某由其在南京就读某大学的高中同学肖某介绍,从“名校贷”网络平台贷款15000元,据肖某介绍,有“熟人”在该平台,能通过后台操作系统在贷款发放2-3个月后将该贷款记录删除,可以不用归还贷款,但所贷款项15000元中,3000元为“名校贷”网络平台的保证金,剩余款刘某本人只能获得2500元,介绍人肖某获得3000元,其余6500元由在网络平台的“熟人”抽走。
刘某信以为真,陆续介绍自己就读学院学生王某、唐某、邓某、魏某、袁某以及校外人员唐某、扬州学生李某及李某3名同学,共计10个人参加了上述非法校园贷项目,涉及金额10余万元。
事实证明,从“名校贷”网络平台贷款可以不还完全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蒋某、王某等人卷入了重重债务纠葛之中,还款压力不堪其负,各自的家庭也深陷其中。
案例二
2017年2月21日9时许,杨某某(化名)在某校上网,在交易猫平台上发布出售游戏账号的信息,被对方冒充平台客服,要求其交保证金,其通过支付宝二维码扫描支付对方1000元。
案例三
2017年2月20日至21日,刘某在某校上网通过网上的大学生兼职群找兼职,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被骗11025元。
案例四
2017年2月22日15时,学生王某接到冒充淘宝店主的电话,以服装质量有问题要退款为由,但需提高其芝麻,通过支付宝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被骗9200元。
案例五
2017年2月21日至22日,学生黄某在某校上网加了一个群找兼职,分四次通过支付宝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被骗1380元。
案例六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郑某,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了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58.95万元,后因经济压力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自杀。
案例七
2016年6月,校园贷曝出“裸条”借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且借款周利息高达30%。
案例八
2016年10月初,湖南某高校学生黄某利用18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50多万元,事发后,因黄某存在债务纠纷,学校让其休学,随后,黄某便去外地打工来偿还债务。
为何校园贷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校园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不良网贷常见的方式主要包括,隐瞒资费标准,好多同学借了之后,由于在借贷时候的迫切心理,没有仔细辨别网贷平台,导致陷入了利滚利的高额的债务之下。有学生因为别人承诺的“好处费”,替同学去进行担保,最后被担保人不见了。
有的商家打着替别人分期付款的幌子,让大学生来帮助他人办理手机、笔记本等分期消费,承诺分期付款的款项由他人还款,学生可获得几百元的报酬,没想到手续一办理结束,别人拿着手机消失了,最终大学生成了还款人。
”
有的校园贷为了让大学生使用自己的信贷产品,还会采用招聘学生作代理,在校园推广“校园贷”APP。而成为代理的学生,也可获得几百块钱的提成或报酬,为了这点利润,不惜把同学拉下水,用同学的名义进行贷款,最终发生几十名同学集体贷款的群体性事件。
防止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有些同学进行校园贷,是由于他自己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攀比、超前消费、甚至有些同学赌球、买彩票,一定要彻底改掉这些习惯。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另外还要注意保管好个人的信息。
学生们要擦亮眼睛,一定要远离明显高于银行利率甚至数倍的校园贷,如果遇到麻烦,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校方和警方求助,切勿隐瞒,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素材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