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我与家乡美食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州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独家策划 | 我与家乡美食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苏州科技大学

你也许看遍了世间美景,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吃腻了米其林餐厅,

尝完了全天下最难见的美食。

可当你风尘仆仆来见我,我只想为你端上独属家乡的特色美食,配上关于美食的特色记忆。

笨拙的,世俗的,热腾腾的,

希望能够借此熨帖你思乡的肠胃。

当我们提起家乡,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乡的特色美食。如今到了大学,很多人离开了家乡,那些关于美食的独特回忆,你,还记得吗?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美食

省内篇

苏州科技大学

苏式月饼

汉师 姜怡婷

苏式月饼是中国汉族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源于苏州为苏式糕点,受到江浙地区人民的喜爱,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说到苏式月饼又不得不提苏式鲜肉月饼,外表层层的酥皮,淡淡的味道,配上鲜肉的咸鲜味,正好,一口咬下,酥皮从嘴边簌簌掉下,忙不及拿手接着,月饼内肉馅的扑鼻芳香马上萦绕,要上一口肉馅,要紧致又鲜嫩是上品,可我最爱的却是丰富的肉汁浸透的那层酥皮,美味无比。

步入大学,第一次住校,因为军训,这是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父母特意赶来学校给我送来了心心念念的鲜肉月饼,虽然是冷的,但一些熟悉的感觉又似乎那么真切。在苏州,想吃鲜肉月饼是必要排队的,长发、稻香村这些老店总是顾客盈门,连外地人都愿意特地赶来排上老半天队,其中有插队的小鬼,唠叨的大妈,但大家都只是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苏州味道。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

应化 张安琪

秋风起,蟹黄肥。

说起秋天的美食,苏州人一定会想起阳澄湖大闸蟹。没有螃蟹的秋季是不完整的。

先吃蟹脚,再吃蟹黄、蟹身,最后蟹钳。慢慢悠悠,规规矩矩,有时一吃便是一下午。而这样悠闲地日子许久没有过了。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糖粥

人规 吴玲予

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剂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糖粥也称红豆粥,据说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就有了,在冬至吃红豆粥,起到预防瘟疫的作用。将红豆熬成豆沙,浇在稀糊糊的白粥上,有红云盖白雪之美。作为一个从小就听着民谚“笃笃笃,卖糖粥”长大的苏州人,最爱吃的非糖粥莫属。

图中潘玉麟糖粥是苏州最有名最地道最美味的糖粥店,每天中午十二点,这对老夫妇就会推着装满豆沙白粥和小圆子的车子来到皮市街,靠在小巷边就摆起了摊,每天都一定会有长长的队伍,等着品尝这一美味。不论是糖粥还是赤豆小圆子,都是五块钱满满一碗,即使是站在路边,一勺入口,就是满满的辛福感!

苏州科技大学

常州大麻糕

公管 方启予

常州大麻糕,江苏汉族糕类特产,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

小学时候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早早赶到卖大麻糕的铺子,排队买了当早饭。上学路上很多小伙伴也都是一边吃着大麻糕一边走向学校。大麻糕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苏州科技大学

盐城鸡蛋饼

地信 陈宣宇

盐城的鸡蛋饼是真的好吃啊,只是很家常的原料,但组合起来就很奇妙的美味。国庆回家的时候,第一天就早起了,像小时候一样,带上家里的鸡蛋,在门口抓几个硬币,兴奋的下楼去。等到了蛋饼摊,已经有好几个人在了,我从阿姨的背后说:“阿姨,做个饼!”阿姨头也没回,笑着说,

“你回来了啊,再等两个就好了。”心里突然一暖,这是回家的感觉呀。等到我的时,阿姨问我:“还是放辣多香菜吗?”我忙说,恩恩。

阿姨从锅里舀起一勺面糊,用竹蜻蜓推开,稍稍成型后打上鸡蛋,再一气呵成撒上葱花香菜芝麻胡椒粉麻油一系列佐料,后来等蛋液凝固后借着小铲子,利落的翻一个面,再刷上甜面酱、腐乳酱、辣酱,最后再撒一把黄灿灿的榨菜就算是完工了。当你清晨走在小城的路上,吃着热乎乎甚至还有些烫手的蛋饼,看着街头忙碌却从容的人们,感受着一天中最生机勃勃的时刻,你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毕竟这是家乡呀,心怀诗和远方也忘不了的家乡。

小时候,门口做蛋饼的老奶奶是我们最向往的了。那时候和堂姐两个人拿着鸡蛋过去让奶奶做蛋饼,做一只大一点的,然后一切两半两个人分。那时候条件不好,能吃鸡蛋饼还是很奢侈的事情。两个人总是吃得特别的开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记得当时的味道。想来对于我而言,那就是家的味道吧。

那时候堂姐住在我家,到四年级左右她就回家住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当年能分一个鸡蛋饼的亲情丝毫没有淡化。大概亲情的意义就在于此吧,一点点的羁绊,却能让我们惦记许多年。

苏州科技大学

盐城阜宁大糕

汉师 张兰

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据说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故而赐名“玉带糕”。它产于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上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还可以油炸,口感香脆,甜而不腻,爱吃甜食的朋友可一定不定错过。

糕片薄如纸(单片可点燃),上口香甜、滋润。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其中寓含着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阜宁、射阳及周边一带在新年以及婚庆佳节都要借其祈福,含有步步高升之意。且在大年初一有不吃大糕不能说话这一习俗,古朴之余不乏趣味。

苏州科技大学

高邮咸鸭蛋

汉师 张月

故乡是水乡,出鸭,高邮的鸭蛋是出了名的。汪曾祺曾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对此有详细地描述,袁枚的随园食单也录了高邮的鸭蛋。腌蛋四季皆宜,犹记幼时奶奶总会腌上一坛子鸭蛋,一家人的早饭都有了着落,敲破鸭蛋“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真真是享受,而今人在异乡,故乡的鸭蛋,也许久没吃到了…

苏州科技大学

宜兴杨巷葱油饼

土木 杨宇

我妈做的葱油饼,夏天晚上经常吃这个,每次和面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捣乱,拿面团当橡皮泥玩,我妈就赶我去门口地里拔葱,摘洗干净,切碎后混上猪油,抹在擀好的面上,一层层折叠起来,贴在锅边上,再煮一锅小米粥,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搬到院子里,葱油饼焦脆的底,咬下去满嘴油脂混合的葱香,喝口小米粥,微微的凉风吹过来………

苏州科技大学

扬州槐花饼

电子 张佳佳

小时候,槐花盛开的季节,哥哥坐在槐树上边摘边吃,我在树下急得打转,他才扔下一串,直接捋下就塞进嘴里,记忆里香甜的味道,永远忘不了。

和面煎着,厨房里充满淡淡的香气,透明的面皮裹着花骨朵,软糯清甜,我围着锅台吵着,妈妈笑着给我盛一大碗。

苏州科技大学

常熟糖水饼

汉师 陈可怡

糖水饼做法很简单呀~只要把糯米粉揉成圆圆的扁扁的饼的形状,然后放在油锅里煎到焦黄,然后倒进浓浓的红糖水咕嘟咕嘟煮到糖水变黏就好啦

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记得外婆一直给我做糖水饼吃,因为我很爱吃甜食,所以一直很喜欢那种甜甜的黏黏的感觉,爱不释手。后来,外婆去世了,有时候在家里我也让爸爸妈妈给我做过糖水饼,可是怎么吃都不是原来的味道了。现在想想,那应该是外婆独有的味道吧。

苏州科技大学

宿迁泗阳膘鸡

生工 石静怡

膘鸡,作为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无论在饭局还是日常三餐中,都很常见。无论是在菜市场,还是在超市中,都有它的踪迹。然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奶奶做的膘鸡。每到春节前几天,奶奶就会做一次膘鸡。膘鸡红白相间,上层为绞碎的肥膘肉糊与去皮蒸熟的山药糊为主料,再加以佐料,下层为瘦猪肉糊、鸡蛋黄为主料,加以佐料放到蒸笼里,在农家的大锅上蒸熟,就可以吃了。或直接吃、或配以青菜、白菜放入锅里炖,青、红、白三色相配,非常美观。也许是准备的时间过长,也许是出于想当第一个的猎奇心理,每次我都想要做那个第一个吃膘鸡的人。刚出笼蒸好的膘鸡还有点烫,稍微冷却一下再吃口感滑嫩,很软很嫩,肉香扑鼻,一口咬下去幸福感满满,简直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时刻!

苏州科技大学

常州咸豆腐脑

应化 金敏

黄豆事先浸泡,取三分之二磨成豆浆隔渣备用剩下三分之一入砂锅加葱姜大料煮熟;花生油锅炸熟撒盐,待凉研成碎粒;青红辣椒去籽切碎,撒酱油稍加腌制;榨菜丝切粒和麻油备用;豆浆入锅中小火煮透,备陈醋稍兑水,待不停翻搅豆浆至无沫,点入醋水关火焖10分钟,待凝结成小块即成初始豆腐脑;芝麻叶以葱、盐稍腌,千张切丝,入水煮沸;调制适量面浆,视豆腐脑稀稠程度加入面浆和盐小火煮熟透,出锅钱淋麻油即可。

小时候街头巷尾的回忆,现在寻寻觅觅却再寻不到当初的味道。

(小编吐槽:豆腐脑的咸党和甜党又要开始厮杀了吗?)

苏州科技大学

淮安茶馓

汉师 王倩

窗外清冷的秋雨哗哗地下着,冰冷而又不带一丝人情味儿;屋内黄晕晕的灯光下,我用两只冰凉的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馓静静地吃着,而在一旁,外公右手的中指与食指间夹着一根廉价的香烟默默地抽着,香烟头忽闪忽闪……室内的空气满满都是茶馓与香烟混杂的奇怪的味道。而这也是自外公离世后,我最怀念的味道……

由于长年离家求学,我和外公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外公是个笨拙的人,不懂得感情如何表达,每次见他,他为我做的最多的,便是为我泡一碗茶馓,坐在一旁,一边吸烟,一边静静地看着我吃下去。讲真,我的嘴巴很挑剔,对于外公所泡的带有烟味儿的茶馓是不太能吃得下去的。所以,每次都是挑起几根儿尝尝味儿便放下了。外公也不怪我,只是落寞地掐灭烟头,将我吃剩下的茶馓揽过去,大口大口地吞咽下去……

外公离世多年后,我仍远离淮安。可不知为什么,我居然会常常想起那带有烟味儿茶馓,还有和外公一起吃茶馓的画面……

汉师 姜怡婷

美食

省外篇

苏州科技大学

河北驴肉火烧

生工 刘乾

高三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总会在上学的路上从一个老婆婆那里买一个驴肉火烧,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驴肉火烧似乎成为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唯一的安慰。而每次老婆婆把驴肉火烧递给我的时候都带着一个慈祥的微笑,并且会很贴心地把肥肉都跳出。高考的那一天早上,我照例来到了老婆婆的摊子前买一份驴肉火烧,只不过老婆婆将驴肉火烧递给我的同时还说一句话:“孩子,高考加油!”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苏州,心里依然念念不忘的是家乡驴肉火烧的味道,以及对老婆婆深深的思念。

苏州科技大学

安徽淮南牛肉汤

人规 吴玲予

选用沿淮黄牛肉、千张、豆饼、红薯粉丝等为原料,配上香料、高汤、辣椒油、葱、蒜、香菜等辅料制作而成。淮南牛肉汤高营养、高热能、低糖、低脂肪。冬季可抵御寒冷,夏季可大汗淋漓。

初中的时候,周末早上我起的都很迟,老爸知道我很喜欢吃淮南牛肉汤,总是很早就去买给我,起床之后就能看到桌上用方便袋包的很紧的淮南牛肉汤,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热乎乎的一碗汤,心里也暖暖的,有时候老爸还会买来淮南牛肉汤的最佳搭配——大馍~哈哈!

苏州科技大学

上海油摊

日语 石玥

油摊,这是我们这儿的叫法。和别地的食饼筒、春饼类似,就是饼子卷炒菜。

这是我一个上海姑娘对于家常菜的一段美妙记忆。把稠稠的面浆煎成薄油饼,夹入各种荤素缤纷排成一列,从饼边一侧起卷成一个筒状。一口下去,油香四溢、百味混杂,其鲜者不可言喻。

比起食饼筒和春饼,油摊用油更多、饼皮更绵软,也较厚一些。小时候我外婆不想费心思琢磨晚上的菜谱时,就会调一大碗面浆,煎出一张张略带焦黄的油摊饼,展开搁在倒扣的搪瓷碗上,一张一张垒得和碗一样高,等着放凉。

也许对于卷饼类,每家有每家的菜谱。而我家油摊的配菜是固定的:咸蛋碎、酱瓜炒蛋、红烧萝卜、酱烧茄丝、家常豆腐,颜色很漂亮。等我爸妈下了班,菜也带着香气出锅了。

我卷油摊恨不得每样菜都塞足,结果后来连饼都卷不起来,成了个烧麦样……而且吃起来顾头不顾尾,总有汤汤水水从没封好口的另一侧或者中间破了的饼“肚子”漏出去,挺狼狈的,但是因为好吃也顾不上这些。往往吃得汤汁淋漓满嘴油光,“打耳光都不肯放”哦。

苏州科技大学

温州棉菜饼

音乐 吴琴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清明节全家一起做棉菜饼【就是青团辣】。

棉菜是和麻麻一起到后山上的老房子附近摘的,一大袋,然后还要把各种杂七杂八的草拣干净。

然后就是把棉菜和一大坨面粉放在石臼里捣啊捣了,就像捣年糕一样( )我在旁边围观得可开心了。

再把竹笋,咸菜,瘦肉做的馅儿包进去!每一个棉菜饼都垫上一张橘子叶!【会有很浓的橘子叶的气味】

蒸熟了就可以吃了,趁热吃简直好吃的不行不行的。

苏州科技大学

宁夏疙瘩汤

汉师 徐娇

在距离苏州约1770多公里的远方,有我心心念念的家乡!它的名字叫宁夏!(那是个宁静的夏天,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宁夏,希望你不会错过它---疙瘩汤。疙瘩汤是由面粉,鸡蛋,西红柿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家常汤品。此汤滑润,汤鲜味美。作为宁夏人,疙瘩汤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情节!尤其是妈妈做的,更是有着特殊的味道!我永远也忘不了妈妈第一次给我做疙瘩汤时我激动的心情!时光荏苒,变得是样貌,不变得是家乡的味道!就连“老戏骨”吴磊也对宁夏疙瘩汤念念不忘!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宁夏,记得,疙瘩汤会给你妈妈的味道!

苏州科技大学

徽州艾草馃

应物 陈晓晓

艾草馃子,每到清明妈妈都会做的,采新鲜艾草煮熟混合糯米粉,加上馅料,蒸熟后就很好吃啦( )~~

苏州科技大学

湖北豆丝

工管 顾成

我跟我爸的生日都在一月,奶奶那时候绝对是精明能干的代名词。遇到我跟我爸过生日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和我爸做一种好吃的东西,叫做豆丝。这个应该是湖北特产之一,比之于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糯米糍粑,豆丝是需要用黄豆或是绿豆跟糙米一起泡发,然后磨成米浆以后,在铛上烫熟,卷成卷之后切成丝晾干的半成品。

进了农历十一月以后,奶奶在乡下的弟弟或是妹妹,我要称之为舅爹爹或是姨婆的亲戚,或者自己带上来,或者让子女送来,同时送来的还有自家揣好的糍粑。奶奶自己每年都会晒制不少腊鱼腊肉,到了我过生日的时候,也是正好可以吃的时候。

奶奶会把热乎乎的一碗放了荷包蛋,腊肉还有软糯的糍粑和豆丝在一起的早饭端到我和我爸面前,看着我们在不停的唏嘘声中,把一大碗吃完,一面还要说:“锅里面还有,吃完去添。”

后来奶奶慢慢老了,渐渐什么都不知道了,她糊涂了,见到我会说:“去把你家大人找来”在她心里,我永远都是跟在她后面撒娇的孩子,哪怕现在我已经上大学了。

苏州科技大学

福建猫仔粥

应化 杨宗贵

福建的特色美食:猫仔粥,源于一个爱妻小故事:封建社会中,新媳妇只能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丈夫不忍心妻子受委屈,就用海鲜之类煮了粥,怕母亲怀疑,谎称给猫吃的,因此得名猫仔粥,不仅好看,还很好吃, 哈哈。

苏州科技大学

陕西锅盔

汉师 李晓阳

陕西锅盔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

锅盔的发扬光大、普及推广是在秦时期。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重,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锅盔为一组,在每个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锅盔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苏州科技大学

四川巴中巴鱼

生工 李春燕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叫巴河,河里有一种特殊的鱼,方言叫巴鱼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最难忘就是河流涨水的时候,爸爸带上哥哥,还有幼小的我一起去巴河边,搬开石头,寻找攀附在石头上的巴鱼子,这时候用手轻轻的拨一下就能拿下来,拿回家之后简单的炖一下就能很好吃,后来随着人们对这种鱼的过度捕杀,这种鱼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家乡的河已经很少能看见这种鱼的踪迹了。现在我每次回到家乡,总会到巴河边望着,搬开石头却再也寻觅不到巴鱼子的踪迹,再也不能分享到这种美味了,内心突然涌起一阵悲伤的感觉。

苏州科技大学

贵州羊肉粉

材化 蒋成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

苏州科技大学

朝鲜族打糕

将糯米提前一个晚上洗净,放入适量清水泡着。

黄豆面放入无水的碗中,再盖上一块干净的布,放入蒸锅中蒸熟,将蒸熟的黄豆面用筛子过滤。将泡好的糯米也放入蒸锅中蒸熟,待稍微降温后放在面板上,盖上一层保鲜膜,用擀面杖不停的敲打,直至米粒直接产生足够的粘性。将糯米团成长条,刀上蘸水,将其切成同等大小的块,最后裹上黄豆面即可。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当孩子高考升学的时候,朝鲜族人民就会把期盼孩子能去读书的高等学府大门外,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事先在家做好的打糕扔到学校墙上和大门上,扔的越高代表孩子考上大学的希望越大,以此来寓意:蒸蒸日上,金榜题名。

苏州科技大学

荞麦冷面

锅内沸水,将荞麦面条下入轻轻搅匀,关火浸泡7分钟。捞出荞麦面条,在冰水中过一下至常温,取出沥干水分。给荞麦面条浇上食油避免粘结,拌匀后摊开待用。将各种作料淋上拌匀开吃。

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树皮面的)。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的传统,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

苏州科技大学

安徽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为安徽一款传统美食,源于人们祭祀所用。送灶粑粑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制作时不贴锅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它的馅心多汁,咸鲜味美,清香可口。而且,送灶粑粑的馅料多变,有咸菜肉馅,白糖馅,桂花糖馅,辣味馅等,可以适应多种口味,老少皆宜。

苏州科技大学

唯美食和故乡,不可辜负。

当故乡和美食碰撞起来,就是乡愁。

我在他乡,怀念的就是故乡的那些食物,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食物背后的那些故事。

想必你也有过那么一瞬间,为食物而感动的留下了泪来,可能是因为食物本身的美味,可能是因为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你的家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快来给小苏留言吧!

最后谢谢以上同学的投稿哦!

素材收集:郑祝友、陈宣宇、蒋怡婷、王倩、徐娇、张兰、张安琪、张月、吴玲予、石静怡、金敏、陈可怡

素材整理:张欣怡

责任编辑:石静怡

苏州科技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苏州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苏州科技大学-**策划 | 我与家乡美食不得不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