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柔情
一切都会好的,城南的花都开了。
脱离了焜黄华叶的萧瑟,渐渐迎来草长莺飞的春天,来自三月下旬的季节,姗姗来迟,却伴随着一树一数的花开。
这自是江南的春天,鹅黄般的嫩绿色渐渐开放在了枝头,像缱绻的一整个冬天的老人,在春分之后,伸了一个懒腰,精神抖擞的应对这接下来的半夏光年,一如之前的许多年。再没有冷得刺骨的寒风了,河水开始倒影湛蓝的天,岸边的杨柳抽出嫩黄的叶芽,摇曳在微微泛凉的空气中广袤无垠的天以及温暖的阳光,像是渐渐向大地展开了笑颜。广玉兰点开了白皙的花骨朵,芬芳馥郁,散落在校园里它们的花瓣,清晰可觉来自春天的礼物。骤雨湿瓦润新叶,青灯重明又惊蛰。连绵不绝的春雨在清明之前下的霏霏,牛毛似的飞散,密布着斜织,照应着昏默天空洁净的气息,在雨中的房屋,静默站立,像在悄然等待花开。
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领略古人眼中的春天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 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 这是怎样惬意的春日远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森林可以防止碳释放到大气中,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现有碳库的容积,将大气中的碳更多地吸收贮存起来,用森林生物量作为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森林固碳相比其他能源部门的减排措施在经济成本上占有优势,各国对森林保护都非常重视。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却要投资千余万元。
大家应该明白植树造林的益处了吧。快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实践,让春天变得更加生意盎然。
最近是换季的季节,小编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哦,虽然春天来了,但天气还是有点凉的,还是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哦!
编辑: 刘唐杰
文字: 胡小凡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