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A
|闳约深美 不息变动 有温度的文化艺术平台|
今天,南艺老院长冯健亲的个人美术馆在江宁区将军大道橡树街正式开馆。年近耄耋的他拥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健亲美术馆。
这是由冯健亲自费打造的美术馆,给周围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提升艺术素养的非营利文化场所。同时也对青年艺术家提供扶持。
很多90后同学对冯健亲的名字并不熟悉,而他在南艺发展过程中做过的贡献值得我们所有南艺人向他致敬。
当年大批高校迁往城郊大学城,坚持艺术不能远离城市,把南艺留在主城区原地拓展并完成校区置换,把狭小局促不足200亩的北校区拓展为如今700亩校园的就是这位老院长。
1989年到2008年间,冯健亲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年。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他的故事,一位志有所专,并把一生奉献给南艺和艺术的老院长——冯健亲。
1
习画从幻灯片开始
1939年冯健亲出生于浙江海宁。父亲是一位酷爱绘画的商人,冯健亲从小就受到了艺术氛围的熏陶。8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父亲去世母亲则因病失去工作能力。直到11岁,冯健亲才有了再次拿起画笔的机会。
那时的他去上海看病借住在姨妈家,恰逢社会上急需大量幻灯片做宣传,姨妈便想尽办法为他接下绘制幻灯片的活。虽然涂一片仅有几分钱报酬,但对于喜欢画画又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冯健亲来说,有机会拿起画笔他便乐在其中了。
◎冯健亲中学作业
上初中时,冯健亲遇到了绘画道路上的第一位良师,中国近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沈红茶。沈红茶老师从写生色彩再到图案和美术字的系统教学在当时来说是不多见的。这也给冯健亲走上专业艺术道路创造了可能。
◎冯健亲美术字及红茶老师批语
2
20岁出版画册,巨幅作品曾矗立国门
1957年,冯健亲高中毕业后出于对绘画的喜爱报考了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前身)美术系油画专业,当时的招考老师认为其不行而让他失望。后来他又去考了工艺美术专业,以操场旁的一朵小白花做写生变化考入了华东艺专工艺美术专业。不过幸运的是,入学后由于院系调整他仍旧被分到了最想读的油画专业。
◎1964年劳动节,健亲于沪上
来到华东艺专后的冯健亲虽然学的是油画,没想到最先使他获得突出成绩的却是宣传画创作。宣传画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绘画形式,在当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专业出版社都会到学校里来征集作品。
◎《国际劳动节万岁》
1959年,20岁的冯健亲凭借一幅《伟大的四十年》在五四运动40周年的宣传画征集中脱颖而出,这在当时不啻为放了一颗卫星,因为由专业出版社发行的画册大多是成名成家的艺术前辈或成熟的一线画师的作品。一个在读大学生居然能够出版发行画册,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伟大的四十年》
此后冯健亲便一发不可收拾,将全部的课余时间都用于宣传画的练习和思考中。身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宣传画的系统训练,冯健亲便把书店里的宣传画当作自己的老师,那时每周都要去一次新华书店和南京中山东路上的外文书店,对着画册临摹、练习。从1959年出版第一幅宣传画、1961年留校任教后直至1979年的20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他的宣传画册出版发行。
◎《全世界劳动人民大团结万岁》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曾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宣传画:这些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完全以技术留在艺术史上,而是靠这些作品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审美的方式滋养了这样一代人。这些画稿冯健亲都妥善的保存了下来,按年索骥成了足以折射特定时代步伐的宣传画小史。
◎《全世界劳动人民大团结万岁》
◎《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3
恪守西方油画语言,却画出了浓浓的中国味道
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冯健亲并没有因为宣传画领域的成绩而搁浅了油画创作。他称自己为杂家,版画、漆画、水粉画、壁画、油画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他探索的步伐。
◎1962年《中学生》
◎《八十与八》1985—1992年
在他读书的时候,印象派被列为资产阶级艺术,热爱油画的冯健亲就在图书馆老师的庇佑下偷偷临摹练习了大量印象派画作。虽然因此时常遭到批判甚至是被迫写检查,他却比别人获得了更为成熟的鉴赏能力。
◎1973年《浦江日出》
真正使冯健亲在油画领域崭露头角的是1974年的这幅《一桥飞架》,被选为国庆25周年全国美展中仅有的两幅风景画之一。冯健亲回忆说,当时他住在大桥附近,基本上每一个角落都被他跑遍了,一一临摹。不仅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南京长江大桥为背景,超广角的视觉构图也体现了冯健亲对焦点透视的熟练掌握。
◎1974年《一桥飞架》
◎《建设中的大桥》1973年
◎《大桥夕阳》1975年
后来,冯健亲跟随刘海粟先生的步伐以黄山为主题,试图探索出一条西方油画语言和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相结合的绘画道路,这便有了冯健亲九上黄山的经历。在寻山问道中冯健亲逐渐体会黄山的美是一种扑朔迷离,动态的美。云雾缭绕的意境和油画的技法如何结合在他这里找到了答案。后来他的《黄山系列》曾到日本、欧洲美国等7国展出,备受关注。
《伴客松》1994年
《仙人晒靴》 1994年
《探幽》1995年
《不知排云何处来》1997年
《云涌系列1号》 2005年
《黄山霞光图》2006年
2008年从南艺院长的岗位退下来后,用冯健亲自己的话说他终于可以过上如鱼得水的生活了。而这并不意味着安逸与颐养天年的闲适,而是终于可以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2013年,冯健亲举办了他的新作展,这一次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思考和新的创作语言。一批形象鲜活、色彩厚重的优秀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他近年来的艺术新征程。也看到了这位耄耋老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求索精神。
《苍山尽染》2008年
《司马台秋实》2008年
《春满司马台》2008年
《多彩的旋律》2008年
4
他是南艺成长的亲历者,也是建设者
从1957年华东艺专到如今的南京艺术学院,在104年的校史中冯健亲陪伴这所学校走过了近60年时光。他是亲历者,也是建设者。
这位历任南艺院长19年的老教授,曾经专门撰文记述校区拓展纪实。其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我于1957年考入南艺(华东艺专),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50多年,见证了太多的事物,也见证了太多的感动,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当了近20年的院长在即将离任之际,完成了校区置换工作,太多的担当,太多的焦虑,太多的期待,终于修成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考试,那么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冯健亲向母校、向历史交了一份合格而真实的答卷。
2005年11月30日,这位老院长和南京工程学院签订了校区置换协议,完成了这件受益多少代南艺人的大事。这才有了整个南校区,有了新的教学空间和焕然一新的校舍。而那句艺术不能远离城市,也就此留在了我们的心间。
后 记
现在,年近80岁的冯健亲迁入了他新近打造的画室,同时拥有了第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健亲美术馆。环境与心境的改变往往预示着艺术创作上的某些新的变化。而这座承载着他本人艺术观的健亲美术馆,也将成为他艺术生命在创作实践活动之外另一种形式的传达和延续。
冯健亲说,他现在每天仍然坚持绘画6小时。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的画画时间必不可少。年近80却仍然每天爬着梯子创作巨幅油画,他说还准备为明年的展览再创作一批新作,而他也在继续思索和创新变革着自己的绘画语言。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
我们有理由把时代特色用艺术形象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时代印记。我在构图和表达意境上加深中国的特点,希望西方人能通过中国油画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绘画。
在这个不大的个人美术馆中,陈列了冯健亲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大桥、黄山、爵士与可乐、春天里都陈列其中。同样,冯健亲也将在这里继续着他的创作征程。
作为艺术家,冯健亲的作品带给我们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主流价值,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油画的创新探索之路。而作为老院长的冯健亲,更加值得我们每个南艺人致敬,他所签下的那份校区置换协议在南艺的历史上也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扫描关注,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