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展演资讯
(4.10——4.16)
除备注需预约或购票的活动外,所以讲座/展演均免费开放
1
林奕华:拆了红楼,释放了梦
——为什么要把「四大名著」搬上舞台
时间:2017年4月11日 18:30-20: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林奕华,著名舞台剧导演/编剧
导演林奕华说:“我做四大名著,不在还原历史,而是通过戏剧思考:除了文学的价值外,这些作品对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新的意义?”
透过提问,林奕华将经典解构,换上时装,成了摩登的都会男女,“我的戏是照见现世的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的欲望与欠缺。我的生活怎样,我的作品就怎样。”于是,他把《红楼梦》带到男性世界,在情伤、情美、情烈及情慧之中,体悟到觉醒和勇气。
2
一品讲堂 | 色彩意象
讲座时间: 周二(4月11日)下午18;30
讲座地点: 图书馆四楼艺术鉴赏教室
3
声乐大师班讲座
2017年4月12日(周三) 上午9:30—12:00
2017年4月13日(周四)上午9:30—12:00
地址:音乐学院演奏厅
4
流动的田野:在跨界族群音乐的文本与文本之间
时间:4月14日(周五)14:00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简介:杨红,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与教学研究工作。
美术馆讲座/工作坊
日期 | 讲座/工作坊 | 主讲人 |
4.12 周三 | 讲座《在地记忆与建筑技艺》 | 李竹(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 |
4.13 周四 | 工作坊“朝花夕匙” 木工艺 | 合作方:尺渡艺术空间 |
4.14 周五 | 讲座《发现与研究一一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报告》 | 沈榆(华东理工大学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创办“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并任馆长) |
Open Talk “自觉的出版” | 一只 (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毕业于德国包豪斯大学视觉创达系字体排印和出版专业。自由设计师、撰稿人、及策展人的多重身份) | |
4.15 周六 | 讲座&品鉴《当啤酒情怀遇见理性主义》 | 王俊(南京Phoenix进口啤酒体验馆创始人,西班牙艾斯特拉品牌啤酒销售经理) |
讲座 "书籍装帧中的纸张与印刷术” | 纸加艺术纸品南京彩嘉纸业 | |
工作坊 “印一张有凹凸的藏书票” | 一字一印凸版印工作室 仝岩 | |
设计师分享 CHairEYES & Satie品牌发展与时尚跨界 | 周圆 |
1
《在地记忆与建筑技艺》
时间:2017年4月12日 下午2: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厅
简介:伴随着全球化浪潮,文化跟随着资本从西方碾压过来,强势的资本就像是一场盛宴,建筑也加入了这一场狂欢。土地在资本面前仅仅是脚底下的舞台,城市的“旧”是绊脚石,最好能一脚踢开,低投入高回报是大家竞相追逐的,但是我们扎根的土地呢?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地如果失去了特征,那么扎根在上面的建筑会否同样模糊了面孔?
城市形象的整体印象正是建立在我们一代代人的记忆之上的,因此抓住场所的特征并小心翼翼的呵护它,是重新联系建筑与土地的纽带,同时也让我们这种对场所的记忆得到不断的延续。那么这种在地记忆如何通过建筑的技艺来表达,又能实现怎样的效果?本讲座将通过三组建筑设计作品来进行阐述。
2
《发现与研究一一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报告》
时间:2017年4月14日 下午2: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厅
简介:通过追溯中国百年工业化发展的进程,重新发现促进中国设计发展的现代性要素,以微观的方式串联其谱系并阐述其设计观念的变迁,特别关注西方工业技术向全球扩展过程中中国各个时期设计形态的形成及其特征,以实现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从“现象经验追问”到“本质经验追问”的转变。
3
讲座&品鉴:《当啤酒情怀遇见理性主义》
时间:2017年4月15日 下午3: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咖啡厅
简介:德国啤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啤酒品质与啤酒文化为世人称道。在著名的啤酒之乡巴伐利亚,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为了保持啤酒的精纯,编纂了一部严苛的法典“精纯戒律”。啤酒酿造工艺代代相传,德国人都以德国啤酒的精纯而自豪。以酒见人,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严谨、理性、守则是德意志民族一贯秉承的性格特质。德国啤酒文化的发展也同德意志民族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次活动将在品鉴德国啤酒的同时了解德国啤酒文化的发展,以及德国啤酒品牌发展背后的故事。
4
【Handicraft workshop】“朝花夕匙” 木工艺工作坊
时间:2017年4月13日(周四) 下午14: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二层公共空间(需预约人数:20费用:50元/人)
简介:在本次木工艺工作坊中,我们不仅仅要去细细地打磨一样器具,关于“木勺”本身,有意识地去塑造它的存在形式,赋予“木”这一材质新的生命,创造日常用品更丰富的含义,才是“朝花夕匙”的意义所在。
作为abc artbook in china 书展的周边活动,“艺本”南京站将主题围绕书籍设计的艺术纬度为内容展开,连线书籍设计、艺术与小出版的交流。
5
“自觉的出版”
时间:2017年4月14日 14: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F
简介:以对谈的形式展开。设计师,艺术家,书店业主不同身份的嘉宾讨论自己出书,做书,卖书的历程。探讨在自媒体时代,关于自出版的更多可能性。希望能够碰撞出在新时代关于艺术类出版的新路口。
6
"书籍装帧中的纸张与印刷术”
时间:2017年4月15日 15: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F
简介:讲解书籍设计中的纸张的选择;印前与印后的注意事项等,设计师群体在书籍设计与制作结合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在完稿阶段制作一本立体的,有质感的,有感知的书籍。
7
【Work shop】“印一张有凹凸的藏书票”
时间:2017年4月15日 14: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F(需预约费用:50元/人)
简介:体验使用letterpress印刷,手工亲手制作一张藏书票。LetterPress是凸版活字印刷的英文名,但是在中文世界里由于汉字不是很适合活字印刷,所以自从电脑与胶版印刷大行其道之后,凸版活字印刷就渐渐的销声匿迹了,几近消失,而在国外LetterPress已经超越了原来的传统印刷领域,变成了小众的带有明显设计风格的手工艺制作方式,当一行文字和精美的曲线在松实的纸张上留下深深的色彩鲜艳清新的印痕的时候,LetterPress似乎可以征服每一个触碰过它的人。
8
AMNUA workshop :Mixed--愉悦生产
时间:2017.4.15 下午2:30
地点:南艺美术馆二楼公共空间
电 影
金刚 骷髅岛
时间:4月13日(周四)18:00/20:10
地点:南艺观影剧院(南艺剧场,购票详见海报)
电影馆放映活动
放映单元 | 放映影片 | 放映时间 |
学术放映|白羊月和白羊座的导演们 | 日瓦戈医生 | 周二18:30(4月11日) |
“菲林映记”胶片放映 | 列宁在1918 | 周三18:30(4月12日) |
一人有一部电影 | 托尼·厄德曼 | 周四18:30(4月13日) |
剧院魅影 | 音乐剧 《悲惨世界》 | 周五14:30(4月14日) |
展 览
1
熔点——国际当代陶瓷联展
时间:4月15日——4月23日
地点:南艺美术馆
2
人/格/面/具:帽饰设计师隋宜达个展
开幕时间:2017/4/8 2:30PM
展览时间:2017/4/8—2017/4/15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0展厅
隋宜达SUIYIDA,中国帽饰设计师。五岁学习国画,十年国画学习后,开始接触西方的素描色彩课程训练。本科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修有服装设计学位和鞋帽箱包设计双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开始帽饰设计。2014年,创立帽饰联合品牌“隋宜达SUIYIDA BY HATTERSHUB”。作品多次被《Vogue》、《时尚芭莎BAZAAR》、《ELLE》、《费加罗FIGARO》、《时尚COSMO》、《嘉人MARIE CLAIRE》、《iLOOK》等时尚杂志报道。
周迅、赵薇、萨顶顶、尚雯婕、李玟、小S、Angelababy、谭维维、吴莫愁、吉克隽逸、茜拉、杨钰莹、张歆艺、安以轩、王蓉等众多明星出席活动佩戴的帽饰多出自于隋宜达的设计。
3
冷光:世纪之交的旅日五人展
展览时间:2017年4月15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第3展厅
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主办、郑闻策划《冷光:世纪之交的旅日五人展》,将邀请五位于21世纪之交留学日本的艺术家——方振宁、管怀宾、刘旭光、杨冬白、章之珺,联袂展出近期的艺术创作。
其留学的经历给他们的创作动机与思考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记,如何在东方的哲学与文化语境中发展出自身的现代艺术语汇,是他们汇聚东洋又各奔东西之后的共同追求。策展人郑闻把这五位艺术家的艺术之旅与一个世纪前中国美术家的日本之旅进行对比,探讨“旅日”对于当代中国美术进程所起的作用。
管怀宾 《破晓》2016年,灯架、铸铝塔、金属屋、镜面不锈钢、
电机、瓶胆碎片、白蜡、聚光灯
刘旭光 悬空界 DF
杨冬白 作品
章之珺 《透体风景2015》装置 2015 树脂 综合材料
方振宁 作品
4
德意志制造联盟:100年的德国建筑与设计
时间:3月17日——4月17日
地点:南艺美术馆
展览简介:
值德意志制造联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歌德学院(中国)联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于2017年3月17日至4月17日在南京共同举办建筑设计展。该展览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联合慕尼黑理工大学共同策划。
Hermann Gretsch, Porzellan Kaffee- und Teeservice "1382", 1931
赫尔曼·格莱驰,咖啡具和茶具 “1382”,1931年
Foto: A. Laurenzo
Die Neue Sammlung - Staatliche Museen für angewandte Kunst I Design in der Pinakothek der Moderne, München
Peter Behrens, Elektrische Tee- und Wasserkessel, 1909彼得·贝伦斯,电热水壶,1909年
Foto:A. Laurenzo
Die Neue Sammlung - Staatliche Museen für angewandte Kunst/Design in der Pinakothekder Moderne, MünchenVG Bild-Kunst, Bonn, 2006
Peter Behrens, Werkbund-Paket,
Verpackung für Bahlsen-Kekse, 1914
彼得·贝伦斯,制造联盟长条盒,为巴尔森饼干设计的包装,1914年
Bahlsen Archive, Hannover, VG Bild-Kunst, Bonn, 2006
威廉·华根菲尔德, 花瓶, 1935 年
Wilhelm Wagenfeld, Vase, 1935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扫描关注,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