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师,
你一定见过灯火通明的敬文图书馆,
一定见过碧波荡漾的月亮湾,
一定见过清丽幽静的起霞坡,
但是你不一定见过这样一个地方
——各学院特色教室。
前几期,我们见识了新传院舞美豪华、设备先进的高大上演播厅,参观了地科院测量精准度至毫米级别的多功能测绘模拟实验室。
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在水墨间挥舞青春,刻刀下砥砺人生的美术学院艺术教室。
晚清时,李瑞清主持创办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1928年,该科成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皆曾执教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9年,正式改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沿用至今
目前,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是省级品牌专业,开设多项省级精品课程,在仙林校区有四幢美术教学楼及新型展览大厅,承担了学校的多项展览工作,其中更珍藏有徐悲鸿先生当年从法国带回来的一批大型写生石膏像。
南师美院艺术教室,位于原美楼,着眼处尽是大师学生们的精致艺术作品,置身其中,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慨美不胜收的同时,也恨不得拿起画笔或刻刀,恣意创作一番。
“飘若浮云,矫如惊龙”,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艺术教室里日日夜夜勤恳的练习,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外行人看来,书法家一笔而下,如云从龙似风从虎,一笔笔铿锵有力,几下摆弄,一幅绝伦的作品就完成了。
而美院学子深知,只有经历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般艰苦的练习与付出,经历过瓶颈期的迷茫与挣扎,方能行云流水的挥墨创作。
一千个南师学子眼里有一千个模特老大爷,而一千个美院学生眼里,怕是有上万个模特老大爷。
因为美院学子望去,心中想的更多的是:该选择野兽派还是印象派?该透明覆色还是直接着色?该用碳条还是蜡笔起笔......
艺术教室的写真课上,每个人都是莫奈梵谷,驶向艺术彼端,每一步尽管孤独,却满是领悟。
架子上密密摆满的各式各样作品,遒劲老松、初生婴儿、挥旗战士,材质不同形态各异,却不难看出作者精雕细刻后的匠心独具,以及深藏在雕痕后那躁动的灵魂。
可有同学反映,在原美楼推开一扇门,入眼竟是烧杯坩埚、铁架台蒸发皿,穿着白大褂的同学穿梭其中,难道化科院的势力已经延伸到美院了?
非也非也,这正是美院独有的陶瓷艺术教室。
南师大美院陶瓷艺术教室,位于原美楼一楼
没有高端工具设备,有的也许只是几把刀,一堆黏土,却可以化为神奇。
兢兢业业创作的匠师,从无到有,从生硬到鲜活
创意与灵感从未缺席,追求美的脚步从未停止
躁动的灵魂,竟也可以如此冷静细致
冬去春来,日日在艺术教室里伏案创作,窗外四季流逝却仿佛置身世外,这一刻美院里的故事似乎才刚开始,转眼间可能就走到了自传最终章,对于这间艺术教室,美院学子是如何描绘对其的复杂情感呢?
大部分是新鲜好奇,看到墙上悬挂的学长学姐作品,迫不及待的想要在里面创作,留下自己的痕迹。
from大一萌新
感情很复杂,一方面天天练习对这地方简直要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可能在某个午后拿着作品走出这栋楼,就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又是欣慰又是感谢吧。
from大三老油条
可小编知道,再高分辨率的照片也无法唤起你嗅到油画气味时的激动,再多词汇的堆砌也无法描绘亲眼见证一次次打磨中艺术品产生的赞叹,美院之美绝不仅于此,更多精妙,等着你探索。
南师美院
将青春糅于笔墨
将信仰注入刻刀
一笔一划间绘画人生
一雕一琢间塑刻自我
在年深日久之中
在世界喧嚣之外
匠心独具 行云流水
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转载自公众号:遇见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