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接受我深深的鞠躬,感谢“医”路有你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请接受我深深的鞠躬,感谢“医”路有你

医学生有群特殊的老师

他们的名字叫“大体老师”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又称“无言老师”。 这群无言的老师,默默地教导了一代又一代医学生。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他是遗体捐献的第一批人”

“我父亲是遗体捐献的第一批人,早在1996年国家刚刚开展遗体、器官捐献服务工作时,父亲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郑重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同意书,放于单位的档案室里。”连云港市年龄最大遗体捐献志愿者丁云章老人的儿子说。“我刚知道父亲签订遗体捐献志愿者同意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身为儿子,却不能让父亲‘入土为安’,真的很难接受。但过了很久,我还是平静下来了。因为依着父亲的品行,他做出这个决定,也就没有那么意外了。”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生活中十分朴素,从不铺张浪费,作风简单、淳朴。这也是父亲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父亲不仅对自己的管理很严格,对孩子同样也很严格。父亲时刻在教导着我们:行为要规范,要遵纪守法。也许小的时候难免会抱怨,父亲对我们的管教太过严格,但当我们渐渐长大了之后,才懂得父亲对我们的这种管教有多么的重要,我真的非常感谢父亲。”

丁先生说,父亲生病的二十多年里,曾和他提过也许他患的这种病无法治愈,但自己的遗体可以给医务人员做研究,救更多的人。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台湾地区一位“大体老师”墨宝

“他从未停止过奉献”

“其实我的父亲很早之前就有了遗体捐献的想法,也跟我们提起过,但我们都以为父亲是在跟我们开玩笑。”捐献志愿者杨守良的女儿告诉记者。“直到父亲在病情恶化之后,又提起说要遗体捐献。但全家人都不同意,可父亲态度十分坚决,甚至用断绝父子关系来说服哥哥,最终还是父亲胜利了。到了后期,父亲就老是催我去找红十字协会谈论相关的流程,期间父亲还自己亲自去过一次找他们谈话。很难想象,一位老人,身体不好,而且还看不见,如果不是因为心中有强大的意念支撑,他又怎么能做到。”

谈到父亲,杨女士满是骄傲。“父亲的一辈子,境界很高,一直都在奉献自我,都在帮助别人。父亲是党员,也是干部,还是退伍军人。父亲早还在部队当兵时,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退伍之后,依然是对自己实行高要求管理。不仅如此,父亲对别人的事情也都很关心。当谁有困难时,父亲总是在第一时间里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父亲大半辈子都在奉献自我,也都在帮助别人,但唯独把自己的身体放在最后。父亲在五十多岁时就患上了糖尿病,更不幸的是,父亲因此失明了。在五十多岁到七十多岁之间的二十多年里,父亲都在坚强的跟病魔作斗争。”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进行遗体捐献很难接受。杨女士说,其实在父亲去世之后,我还跟母亲谈过,要不就别捐了。但母亲没有同意,她说“这是你爸最后的心愿,总要替他完成。”

“一缕头发的温情”

遗体捐献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的事。遗体捐献后,往往最难释怀的是捐献者的家属。

“在众多遗体捐献者中,朱某的父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白发人送黑发人,很难想象在做遗体捐献决定之前,他们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地煎熬。捐献后,他们因为太思念孩子多次联系学院,希望能来看看。但考虑到遗体已经经过专业处理等一系列考虑,我们并没有同意家长的要求。不过,我们却以另一种更加温情的方式来安慰家属。我们剪下了朱某的一缕头发,装在一个盒子里送给了家属。”党委副书记王磊说。“奉献都是双方的,我们也希望给遗体捐献者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比如为已经登记的遗体捐献者量血压,看望遗体捐献者家属等等。”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其实在做遗体接收的工作时,遗体接收的工作人员也体现了很多人文关怀。我院遗体接收站王老师说:“前期沟通是整个接收流程中最难的工作。在痛失亲人后,家属此时的心情,更需要我们去理解。如何去安抚家属,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根据不同地方的风俗,尽我们所能来满足家属的诉求,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真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事。”

“从淡漠到停车驻足,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学院迁址连云港以来,青年志愿者关于“遗体捐献”做了很多宣传推广,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了连云港的大部分地方。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起初,“遗体捐献”的工作十分困难,因为遗体捐献这件事,它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是相背离的,所以一般人很难接受。“经常我们的宣传市民都置若罔闻,表现得十分淡漠。但在我们大量的宣传教育和专业的讲解之后,大多数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大多数市民可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志愿者,但现在已经有很多市民愿意耐心地听志愿者讲解。”王磊副书记说。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它说明有更多的人开始慢慢的接受遗体捐献。同时红十字会也在大力的宣传相关的知识,还有南京的志友活动等等,都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努力。”

目前,我院已成功接受7例志愿者遗体捐献,连云港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报名的市民有60多人。

“老师,去世后我想将遗体捐给学校”

“老师,我想在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学校。”今年3月31日,2016级临床二班的陈九州找到我院遗体接受站的顾霞飞老师。顾老师说:“他说的很认真,而且还征得了家长同意。”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其实关于遗体捐献我也没有了解太多,初中时看到电视里的相关介绍,一些人把自己的器官捐献了,很多人因此重获新生,当时觉得非常伟大。不过当时还小,到了高中之后便只顾着学习了,这个想法也就放下了。直到上大学后,在一次解剖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遗体捐献的视频,我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它让我再次想到了遗体捐献,并且坚定了我的内心。”当记者问陈九洲同学遗体捐献的初衷,他如是说。

“按照传统观念,假如我去世了,火化后,由人体变成了骨灰,再埋在墓地里,立一块碑,以后的以后,子孙后代偶尔来‘看望’我,我觉得这样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我进行了遗体捐献,能够为医学事业、人类健康做些贡献,比安安静静躺在墓碑里有价值多了。”

遗体捐献手续

捐献遗体的咨询登记工作,由连云港市红十字会和各县区红十字会负责,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负责遗体接受站相关工作。

(一)志愿者自愿、无偿捐献遗体,所有直系亲属同意,并在其中指派一人作为执行人。

(二)认真填写《志愿捐献遗体申请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红十字会保存,一份自己保存,捐献者和执行人都要亲笔签名。

(三)捐遗志愿者百年之后,执行人第一时间通知红十字会,由红十字会联系接受站。

每年清明节期间,连云港市红十字会组织有关单位和志愿者,在遗体捐献纪念园举办一次悼念活动,接受站的师生和成功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家属可以前往参加。


鸣谢 / 丁先生 杨女士王凯 顾霞飞

文字/孙一文 钱雯静 万薇

编辑 / 孙一文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请接受我深深的鞠躬,感谢“医”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