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186名青年志愿者,7267小时服务时数,34792余受益人。今天是世界青年日,官微君要讲述的是博爱青春的故事,讲述康达优秀青年们的故事。
生命之约,大爱传递
“博爱青春”项目2013年由我院红十字会实践团队策划实施,开展遗体器官组织捐赠,社会倡导、知识科普、信息登记及医疗资源链接实践服务等。康达的志愿者青年们铭记着“仁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抱着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在六年的志愿服务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年,我院“生命之约,大爱传递”项目在江苏省高校红十字会2019年“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展示评选活动荣获“十佳优秀项目奖”“最具网络人气奖”,我院也是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高校。
“因为热爱,所以不留余力地为此付出,全身心地投入,这正是我院能够获得如此荣誉的重要原因。”团委副书记王腾说道。在谈及初心时候,她说:“为他人科普相关专业知识,让被服务者体会到温暖,让志愿者们感受到自己学医的责任,这是初衷也是意义。”
坚持下去可能就是柳暗花明
志愿之路从不是一路平坦,这其中有许多艰辛和泪水。“说没有过放弃的念头肯定是假的,因为一路走过来真的很不容易,”已经加入“博爱青春”项目长达四年的苏睿(16级卫管班)玩笑的话语中透露着这些年的不易,“但转念一想,我都坚持这么久了,还是再继续坚持一下。”
在一次去孤儿院探望孩子们的活动时,离开的时候孩子们渴望地问:“哥哥姐姐你们明天还会来吗?”一句稚嫩的话语像是给了苏睿当头棒喝,“我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还有很多人寄希望于我,那我应该坚持做下去。”
“我们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当获得别人认可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有价值。”侯雅淇(18级护理3班)说道。
我院“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自创办六年来,康达学院的学子时刻不忘自己服务大众的学医初心。“我们的志愿者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教育,熟练的义诊技能,在三献宣传这方面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宣传,将比较难懂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让大家理解。”王腾老师说,在志愿服务中他们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彰显着作为医学生的价值。
近年来,志愿者们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如原创科普漫画、文创产品、自制填词歌、趣味小游戏等等,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荣誉越来越多,团队越来越成熟,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志愿者,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评审活动中,苏睿同学就荣获了“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收获感动
回顾往期的志愿服务活动,领队苏睿表示每每遇到有意向捐赠的人心里都有颇多感触。2017年,宣传“三献”的队伍遇到了毕业于南医大的周权老先生。时已87岁高龄的老先生谈及毕生热爱的医学,双目顿放异彩。他认为医学生的职责是“去最艰苦的地方做事”,而他的一生也正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素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而周老先生在得知“三献”活动后便坚定地表示了捐赠遗体、将全部的自己献给医学事业的意愿。纵使他的子女并不赞同,他也坚持做子女的工作。“我希望我去世后我的身体还能为我热爱一辈子的医学做点贡献。”老人简洁却真诚的话语在同学们心中如金石叩响。
在志愿者们的不懈坚持下,“博爱青春”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回应,今年在东海县牛山街道和平社区的一位40年党龄的老校长也提出了想要捐献遗体的意愿,老校长说自己在去世后身体还能有用这是件特别好的事。他也清楚像我们这样的医学院校需要“大体老师”做实验、练手。老校长最后说:“我希望以后能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也是我为这个社会做的最后的贡献。”
志愿活动过程虽劳累艰辛,可在同学们看来,当长久的宣传有了回应,一切都得到了最好的回馈。无论是医学前辈的无私精神或是小朋友天真活泼的问候,一份份途中收获的感动,都将化作前行路上不竭的动力。
六年时光,志愿者陆续换了几批,变的是人员的流动,不变的是传递大爱的初心。时光河流里,志愿者们能一如既往地本着初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靠的是精神的传承。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为社会服务的行列中,小爱集聚成大爱,那么这份爱就会照亮每一个阴暗的角落。
鸣谢 /王腾
文字 / 许欣怡 李杰 赵云飞 程颖怡
图片 / 佘天极部分图片由采访者提供
编辑 / 赵云飞 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