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选调西藏的“盐粒子”,刘团飞用他有力的回答给出了答案!
四年盐工情 一生盐工人
盐工,梦开始的地方!
2012年9月8日,在经历两次高考后,在那个细雨朦朦的上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在父亲的陪同下,怀揣着梦想的他第一次走进了美丽的盐工校园,开启了属于他的大学生活。他的同学回忆,为了节省几十元的旅馆费用,父亲和他挤在宿舍的床上,陪他度过了大学校园的第一晚。
10天后,一个电话打破了他的大学梦,父亲在建筑工地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淤血永远地离开了,留下了年仅两岁的妹妹,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无助的他。在盐工领导的关心下,在辅导员颜秀花老师的鼓励下,他很快走出了痛苦的阴影,并化悲痛为力量,开启了拼搏的人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盐工的四年,拼搏的四年。自立自强,用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换取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连续荣获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打工兼职,不向家中要一分钱读大学,并将多余的部分用来贴补家用,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服务同学,牺牲大学四年的周末和休息时间赢得同学的一致认可,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恶补基础,用铁杵磨针的决心与付出取得学业上的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五次校“一等”奖学金等奖项。一路前行,用双脚丈量故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距离,2015年7月,作为全国32名基层学生代表之一(江苏省唯一特邀代表)受邀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学联二十六大。
四年的盐工生活,让他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知道U盘是什么,第一次知道QQ群文件,第一次学会了汇款,第一次……;四年的盐工生活,铸就了他刚强的性格、打下了他坚实的基础、锤炼了他坚贞的党性。
奔赴祖国边疆 建设美丽西藏
西藏,追梦的地方!
人间圣地,天上西藏。那里有最蓝的天,那里有最白的云,那里是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雪域高原,苍穹之上,最缺少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三年来,从最初的身体缺氧呼吸困难到现在的基本适应,西藏成为了他“第二故乡”。
三年来,从最初的一名“职场新人”到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从深入基层一线建档立卡群众家中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研到在办公室撰写各类文件资料,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
三年来,刘团飞追梦的脚步从未停下。打造西藏**商圈党支部。2017年8月,作为党建指导员,参与策划了西藏**商圈党支部的成立。策划了国庆中秋双节大型展销会、商圈企业专场公益招聘会、商圈首届美食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累计接待中组部、自治区、拉萨市及兄弟市县、中央媒体采访团等各类调研参观团30余场1600余人次。启动西藏**智慧化平台。2018年6月,作为西藏首个“三维一体”智慧化党建平台管理员,向自治区、拉萨市等各级领导推介了城关区智慧化党建平台,并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撰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全程参与策划了党建平台2.0版本修改、内测等相关工作。运营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平台运营人员,运营公德林发布,开通首个网上党费收缴功能,开通城关区首个政务微博公德林发布;运营城关区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粉丝从200人到6600人32倍增长。撰写党建特色综合性信息。2018年撰写党建信息《拉萨市城关区“四种模式”打好党群志愿服务组合拳》被西藏《组工信息》、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每日信息》头条采用,被表彰为2018年度拉萨市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国组织人事报》“优秀通讯员”。
三年来,不忘初心,逐梦前进。刘团飞实现了从“新任公务员”到“优秀公务员”;从党校“学员”到党校“讲师”的转变。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2017年4月13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微信平台“中国学生资助”公开报道刘团飞同志援藏事迹。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或许,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1.“爱国三问”响彻军训汇报会场,5400多名新生集体“示爱”!
2.【推TA上头条】沈慰平:用医者仁心铸就助学爱心
作者丨王丽坤
视频来源丨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编辑丨倪佳月
审核丨张学张杨熠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