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火线”镜头 沉重滚烫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征文】“火线”镜头 沉重滚烫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火线”镜头 沉重滚烫

摄影学院 2009级 毛捷

毛捷参与主创的视频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2009级电视摄影专业的毛捷。虽然已经毕业七年了,但是看到母校“青春南广”发起的战疫故事征文,看到那么多师弟师妹的战“疫”故事,我也很想把自己在疫情爆发以来的经历和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因为,我是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时政部的一名摄影记者,这座我平时再熟悉不过的城市一夜之间面目全非,我也有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好记录的使命。

3月10日,我在武汉市洪山体育馆门口。

武汉市第一家开舱、最后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就在刚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我的工作内容是记录在这座全世界关注的城市中发生的故事。由于记者的身份,我每天游走在战疫一线,记录和见证一线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时记录那些普通武汉百姓的眼泪和抗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密切接触者”。这样万众瞩目的城市、这样艰难危险的任务、这样复杂敏感的身份、这样疲惫冗长的日子,共同构成了我这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由于记者的身份,

我每天游走在战“疫”一线。

正月十五那天,我跟拍了一对母女。小女孩在家里亲手煮了汤圆,要给爸爸送去。她的爸爸是一名社区医生,出于防疫需要,被安排在了隔离点——一家快捷酒店临时改造的地方。他这个春节没有在家里过,小姑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着爸爸了。然而这次短短的会面,全程都在酒店大门口之外,没有任何近距离的接触。爸爸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走出来,离得远远地就让小姑娘把汤圆和衣物放在空地上,然后自己再出来拿。我知道,这是他所能做的对家人的保护。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当时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分离还将持续多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月9日,拍摄战“疫”一线的团圆。

小姑娘隔空给爸爸送汤圆。

2月10日晚,我在新洲区与汽渡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摸排疑似患者。摸排期间,我们发现一位独居老人董阿姨。她一直在咳嗽,从而被确定为疑似患者,需要立即送医。情况紧急,为了记录整个过程,我跟着救护车去了定点医院。就医路上,我跟董阿姨在救护车的封闭空间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受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下车后,我也有些后怕。好在努力没有白费,这条新闻后来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我也并未因此而感染。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月10日,新洲区汽渡社区,

我同社区工作者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摸排疑似病人,

记录去定点医院送医的过程。

2月20日,我来到武汉市第九医院进行采访。这里驻扎着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也是他们,接管了这里的危重症病区。在医院门口,我看到了几辆服务社区的出租车,司机们戴着口罩守在车门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向人们提供帮助。医院里,我在取景框中见证着医护人员们的艰辛,记录他们如何在重症病区与死神抢人,拍下他们“战痕”累累的双颊……我在跟拍时恰逢一名患者出院,他在临走前与医生互道珍重。临走前,他对着我的镜头由衷地说:“秦楚一家,共同抗疫,中国必胜。”我端着设备的手由于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一刻,模糊的,是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月20日,武汉市第九医院,

采访这里驻扎着的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

我所接触的医护人员,每一个都是非常可爱的人。他们对待病人、对待记者的态度都非常友善。我走访各医疗队时,武汉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救治工作已步入了正轨。所以医生护士们都像是在正常工作一般,心态从容,没有一丝慌乱。外地的医疗队来汉之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们要面对的是很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最大力度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在各个方舱医院对轻症患者执行指导组的诊疗方案等。他们的工作难度在于要兼顾保护好自己和尽可能让病人得到救治。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武汉长江二桥

操控员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月29日,拍摄武汉长江灯光秀的操控员(守灯人)。

医者仁心,其实说实话,武汉本地医护人员是牺牲最大、付出最多、被误解最深、甚至被忽视的那群人。他们不会有感人至深的欢送,也不会有热情洋溢的迎接,很多人只是简单洗刷下身上的尘土和泪水后又重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恰恰是他们,在这座城市最黑暗的时刻赤手空拳,用血肉之躯为武汉和人民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他们绝不能,也不应该被这座城市遗忘。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3月4日,武汉市儿童医院。拍摄对于已确诊儿童如何治疗,护士在我的防护服上画了一个蜘蛛侠。这里医护人员身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

我驻扎一线快三个月了,武汉人已经适应了隔离的生活方式。现在回想起来,武汉短时间做到对疫情的控制,其实是得益于这里实施的最严格的防控隔离措施。就是坚决斩断人际接触造成的传播途径,执行对900多万人的隔离。关于武汉人的生活的故事,我想多去记录些,也许现在没有播发出来,但是这些影像终将成为封城之后900多万留下来的武汉人的共同记忆。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4月4日,国家哀悼日的武汉。

离开弘景大道3666号已经快七年了,这几年我们南广的校园越来越漂亮,南广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作为一名大师兄,我经常会在忙碌工作之余想起曾经的校园生活。我的影像记录的专业生涯是在方山脚下启蒙、萌芽、发展和壮大的,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课堂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而如今,我能够用当年学习的技能去记录这样一段沉重而不屈的历史,真的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遥想今天还在校园里和课堂上的学弟学妹们,请你们珍惜当下幸福的时光,期盼着和你们并肩携手共同扛起这沉重滚烫的镜头,去创造更多永不磨灭的中国影像——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必将成为母校的荣光。

毛捷参与主创的视频

CUCN全媒体中心

来源 | 青春南广

编辑 | 十月

责编 |閤堃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传媒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征文】“火线”镜头 沉重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