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大的好风好景里,你真该搁下手边工作,套上鞋往外走走,泛看泛听,总能发现惊喜。
有两三年之久了,我天天从这条路走过,竟然对它有点“视而不见”。这两日逛校园,又打西门走过,不过百步,忽然撞见一方大石,上面刻着斗大的四个字——“滋兰树蕙”。
虽然是通大校园里极平常的事物,我却像是寒冬里突然饮了一盅温热的蜜水,格外有一种温暖清甜的气息。你或许司空见惯,或许永远难以熟知,扶疏掩映的灌木,不只为柔缓人的视线,渐次遮掩的,是它枝叶背后的另一股器宇轩昂。这方古雅质朴的“滋兰树蕙”其实大有来头,这一处的匠心也藏着几分道理,有着一套不可思议的大精神,静静地等你领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少年时代读到屈原的《离骚》就非常喜欢这一句,总觉得其间包含着一股了不得的脾性。屈原追求正义和美好的一生,都统一到花与香上了。“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兰与蕙,是君子,是拥有美德的贤人;“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滋与树,是濡染,是培植,是育化。在通大,“滋兰树蕙”是我们对人文渊薮、科学殿堂的执着信念,对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笃言笃行,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教育追求,老一辈的苦处在里头,下一辈的好光景也在里头。
1912年,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的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一手创办了南通大学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成为我国民办高等医学教育本土化的发端;同年4月创办“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成为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纺织专科院校;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继承了张謇的办学理念,三校合并组建通大,融旧业新知,聚中西鸿儒。在这方土地上,“崇真尚美、通精极致”的通大人,真诚投入,真肝真胆,正是为后人津津乐道处。
今年七月,走过百年的通大降帐大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谨遵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勉励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我校的第二次党代会。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用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知识教育,集聚发展正能量,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德为根脉,风范塑通大。对于我们这些只闻过兰蕙香味就叹息的人,也许并不能完全了解通大人是在用怎么样的辛苦滋养这兰蕙,传承这芳馨。但是我知道,前人种德后人行,点点滴滴的行动都是通大育人精神的本心彰显。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我们通大人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尚读书学习、注重实践锻炼、坚持锤炼作风,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甘愿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这才算是对“滋兰树蕙”的最好诠释,也算是对前人的最好交代。
通大,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在这里漫漫而行,花坛小径所未觉者,都是通大之佳处。“滋兰树蕙”,这就是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