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平台
序
周建忠
宇宙茫茫,紫气萦回三万里;
神州渺渺,大江奔涌五千年。
俊采星驰,河清海晏平原绿;
三川交汇,江北淮南半岛烟。
咸淡人生,书香一瓣;基业百年,鸿烈三笺。
春秋代序,日月不居;百花惊艳,风正荷妍。
莘莘学子,欲通古今之变;湛湛良师,勇驱天人之阡。
人物平台,争春万树;
生生不息,瓜瓞绵延。
初识王育红教授,得知他来通大前在陕西工作,想着应是一条西北汉子。见了面,却是声音低小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他那一副大框眼镜和那一只已经陈旧的公文包增加了他的文气。稍稍忧郁的表情看似无奈实际有说不出的坚韧,体型瘦弱带着些微胡茬,头发稍有些不拘的蓬乱,给人一种江南文艺范的感觉。
带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开始了今天的采访。但与其说是采访我更愿说成是倾听,倾听王教授的故事,感受那份师爱带来的感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看着与我相对而坐的王教授,我总觉得他身上带着一种悲戚和孤独。或许因为事先看了他的《我与我的大学生们》了解到教授那“搬砖出窑”的悲苦童年,所以倒也不觉奇怪。只觉眼前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身上有着太多常人所没有的经历和感悟。
王教授仿佛看穿了我的来意,尚未提问,他便笑着向我说到:“我小时候也比较穷,所以现在就想尽我所能去帮助我的学生。”我询问老师资助学生已经多少次了,他抬头看看教室的黑板摇摇头说不记得了。采访过程中,他提及了一位名为蒋翠琴的学姐,这位学姐如今在南京大学读研。她是王教授这些年默默资助过的学生中的一位。王教授给她任课期间在一篇名为《信仰》的作业中发现了她是孤儿,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关心和爱护。他第一时间给蒋回复了信息,表示感谢她的信任,愿尽几所能去帮助她!就这样王教授和蒋翠琴学姐在师生的关系之外仿佛又多了一层父女的关系,这是蒋学姐从未感受到过的温暖!学姐曾用一句话来表达她心中的王育红教授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但王育红教授也确实如此,他的关心与帮助让蒋翠琴不再畏惧生命的漂泊,他用爱诠释着人品人格,呵护着他的学生。
学做一个感恩的人
问王教授为何会这样对待每一个学生,王教授说不仅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明白生活的不易,更因为一位让他感动至深的人,那就是他的大学班主任。多年之前,带着对社会对未来的兴奋与迷茫,还是学生的王教授即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班主任在他毕业前悄悄塞给了他2000元说:“你才毕业,生活不容易,自己照顾好自己。”王教授震惊之余更多的是被一份来自老师的护犊之心感动。也正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当王教授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时,他便决心做一位班主任那样的老师。翻开王老师书的第一篇文章,我就被他那直白的“告白”融化了!——“第一次喜欢你们是在2016年5月26日。”这是多么热烈而直接的表达啊!
我喜欢和王教授聊天,像爸爸又像朋友,有时我竟不觉得他像个教授。王教授说他任教这么多年最开心的就是认识这么多学生,他们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爱他的学生们,希望学生的生命里永远都是春天,也希望他们能将这份爱传承下去!
想把最好的给学生
采访之前,电话联系的过程中得知王教授最近这段时间都在为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修改毕业论文。见面时,从他那略显疲惫的面容中不难看出,老师已经熬夜好久了。每年这时候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毕业季就是他的熬夜季。担心老师的身体,我打算提前结束采访:“老师,要不今天就这样吧?您早点回去休息吧!。”没想到王教授却说:“没关系,能和学生聊天是我最轻松的时候。修改论文虽然很辛苦经常熬夜,错过饭点,但想想是为了自己班的学生又有什么呢?我想把最好的给学生。”听完王教授这句话,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内心五味杂陈。谁说大学老师都是清闲的,他们背后默默的付出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一句“想把最好的给学生”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采访现场的每一位同学。窗外阳光照进室内,洒进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深处,一股暖流从心底流出。
不知不觉采访进入了尾声,看着眼前的王教授仿佛就像邻家的大伯一样给我温暖让我感动。虽然王教授未曾教过我,但我也想像学长学姐们那样真诚地说一声:“愿老师安好。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撰稿:朱月
编辑:杨镇潇
图片:吴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