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家说 | 端午节里谈文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航”家说 | 端午节里谈文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又是一年端午节,旧文重发,应景聊天,让我们一起吃着粽子,说说文化,聊聊传统。

追根溯源说文化

文化和文明很容易混淆,其实,加几个修饰语区别就清楚了。说起文明,我们通常会说世界文明、人类文明、城市文明;而说到文化,我们会说中国文化、地域文化、东方文化。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分文明和文化:

首先,文化是个“老同志”,文明是个“新青年”。文化年龄大,资格老,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孕育了,有人类就有文化,所有人类生活的方式、改造的成果都是文化,连怎么打喷嚏、如何上厕所都是文化。文明不一样,资历比较浅,伴随着国家和城市的兴起而衍生,时间要晚很多。文化构成了人类汲取营养的宝库,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新青年则具备更大的活力,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其次,文化是个“大杂烩”,文明是个“精品菜”。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等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换句话说,很多习俗属于文化,但不能算作文明。比如正月初六,浙江淳安县朱家村的宗祠内摆满101只猪头,以“猪头大赛”的形式祭祀朱熹,各家各户比较猪头分量大小和猪头装饰创意,习俗传承已逾800年。这肯定算是地域文化或者特色文化,但是这跟文明没有半毛钱关系。包括西方的斗牛节等很多稀奇古怪甚至野蛮血腥的节日,未必文明,未必高雅,但是具备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被人们记住和辨识的独特性,符合文化的特征。

最后,文化是个“局域网”,文明是个“互联网”。文化是讲究百花齐放的,因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形成了本民族的特殊文化,比如服饰的选择、居所的建造等等,是胡服还是汉服,是窑洞还是木屋,海岛、草原、高原、盆地之间的风俗千差万别。正是因为文化的迥异,才让世界更加的多姿多彩,才区别了英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我们说跨文化交际,而不是跨文明交际,因为文明是目标一致的,是具备共识的,是人类彼此都认同的行为和修养。简言之,文明求同,文化存异;文化,是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文明,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文化其实很老土

文化其实很老土,我们都是农村人。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惊人之语。因为无论是文化的发祥地,还是文明的诞生地,都不是什么高贵的场所,都没离开土地,都没离开农耕。比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等文明古国,都是农业民族创造的成果,也基本都是在大河的沿岸、冲积平原或者是三角洲地带,有泥有水有文化。开句玩笑说,文化和文明,看起来挺高贵,其实都是农村户口,祖籍也是农村。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人口集聚,相比而言,游牧是居无定所,商业是四处贸易。人类诞生之初是靠采集经济,也很容易过渡到农业经济,人口逐步繁衍增加,于是从部落到村落,从集镇到城市,文化和文明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孕育过程。

说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形成了很多思维定势,一提中华文明就是源远流长,一提中国版图就是地大物博。其实无论是历史还是版图,我们都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论文明,我们更加无法进入前三甲。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平的地方伊拉克,第二名也不是中国,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第三名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但是,最早辉煌不代表持续辉煌,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中华文明就这么一直笑着。埃及和两河文明已经烟消云散,古代印度不知所终,只有中华,绵延至今,一脉相承,成为唯一。我们这里提到的一脉相承有两个含义,一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子孙相继的,不是中途换人了,甚至肤色都换了,这就不叫一脉相承;二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是彼此联系的,字形有变化,类型没区别,比如繁体字到简体字,这是简化,不是颠覆,更不是从表意文字变成了表音文字。

从传承的种族到文化的内容。我们就是那些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先民们的直接后裔。我们仍然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是华夏儿女;我们使用的是流传千年的汉字,文化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化。夏朝的家国一体,如今还是;商朝的祖宗崇拜,如今依然;西周的宗法制度,影响犹存。尽管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民族融合,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构架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也从来没有产生过动摇。所有与华夏文明接触、碰撞和冲突过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后都被融进到华夏文明中,成为推动和丰富华夏文明的动力与新鲜血液。

传统文化怎么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突然有一天,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就成糟粕了,我们就开始讨厌自己的传统了,就开始憎恶自己的文化了,于是开始跟传统算账,开始跟文化决裂。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过两次大的清算,面临着一个大的困境。

所谓两次大的清算,一次是新文化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先说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人们从文化总体上反思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此前的师夷长技不行了,洋务运动式微了,戊戌变法破产了,辛亥革命失败了,于是,对传统道德伦理的批判、对民族性的反省和对新人格的塑造呼之欲出。于是便有了对国民人格的分析和反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和全面否定。新文化运动倡导用从西方学来的“新文化”改造旧文化,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旧伦理、旧习惯,提倡西式新道德、新思想,塑造新国魂、新人格。前贤哲人想过全盘西化,想过完全照搬,认为中国“物质机械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提出“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应该充分收受。”(胡适《胡适文选》)文化大革命不必多说,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大灾难、大浩劫,是一场针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清算和破坏,其后果无可挽回,其影响荼毒深远。总之,历经两次运动的涤荡,国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失去了自我主宰能力,失去了民族自信和文化尊严,在各个领域唯西方马首是瞻,动辄曰“你看看人家”,话没出口矮三分。

所谓一个大的困境,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传统文化没想好何去何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根植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因为我们是农耕社会,所以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我们聚集而居,所以我们重视血缘,所以我们重视伦理,所以我们安土重迁,所以我们讲究叶落归根,所以我们有家庭、家族、民族、单位、集体、组织。但是如今不是小农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也不是脱胎于农耕文化,是商业,是交换,是贸易,强调的是个体,是私人,是财富,是资源,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对接另一种文化类型上诞生的经济形态和价值标准。

传统文化怎么看

百花齐放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我们的问题在于目光一直盯着西方,全然忘却了手中的饕餮盛宴。其实,吃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热狗还是煎饼果子,是否心满意足不是看着对方的咀嚼和吞咽,是看自己的胃口是不是适应,是不是温暖,是不是妥帖。确实,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热狗之所以好像比煎饼好吃,往往是因为没怎么吃过热狗。真的走遍世界了,也许就没那么偏激了,没那么极端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不是动物才有的虚幻和假象。

说三个比喻,来说说两次清算和一个困境。

第一个,关于倒脏水。民间有个说法,叫泼脏水连孩子一起泼掉了。这本是玩笑话,但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就是如此。倒澡盆不但把脏水泼掉了,顺带把孩子也倒掉了,最后干脆把盆给扔了。其实我们缺少点儿反思,所谓的脏水,就是真的脏么?脏与不脏,标准在哪里?以别人的眼光或者视角为标准么?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何以凭借脏水在那么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枝独秀?莫非很久以来,别人的水还不如我们?

第二个,关于器官移植。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出了问题,血液有问题,有人说那就透析吧,有人说这治标不治本,还是要换器官,这样才能保证血液不再有问题。后来发现只换一个器官还是不能保证血液的纯正如一,有人说那就全部器官都换掉,最后发现,我们成了第二个别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么?还有,即使想成为别人,就可以成为别人么?刘邦曾经给老父亲在长安按照老家丰邑重新复制了一个村庄取名新丰,连从老家运来的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鸡犬识新丰”传为佳话,然而这个一模一样的村庄还是没能成为第二个丰邑,很快消失在长安的建筑特色里。

第三个,关于树叶对比。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比较两株树,不会有人让你一片树叶一片树叶去比较,因为每片树叶的纹理都不相同,所以每换一片树叶,就会下一个结论,这就是没有看到本质。真正的比较要看深刻一点,要看到树叶形状不同、树干也不相同,然后再深刻一点看到树根不相同,种子不相同,土壤环境也不相同。因此,观测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永远不能脱离生长于斯的土壤和土地,这是得出客观结论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

传统文化怎么办

先说说反面素材,再说说正面未来。

只要在风景区的大门口处给父母磕个头,全家人就可以免门票——如此别致“一景”,出现在河南驻马店,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景区这一做法的初衷无可厚非,一方面是为大众提供公益性的福利,让大家能够免去门票,欣赏风景;另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重新激活“孝道”传统,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光泽。但是给父母磕个头本是平常事,现在却需要用利益去驱使,成为博人眼球的噱头。我们不得不思考:传统文化是不是离我们生活已经有点远了?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无独有偶,再看一个工程。2010年10月30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舆论又是一片哗然,孝子竟可“批量生产”?孝行竟然“工程立项”?孝心竟要国家培养?五年过去了,这样一项工程无疾而终了,或者从起名叫“孝子工程”的时候就注定要失败了。中华小孝子工程“看起来很美”,但不符合孝心孝行培养的现实,没有家长的以身作则,没有社会风气的弘扬引领,没有内涵的与时俱进,没有孝道的土壤环境,放卫星大跃进式的孝道教育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徒增笑柄。

目前,国家已经把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让我们能够有时间思考、琢磨和讨论这些传统的节日。然而,在节日氛围的营造上尚需我们去下点功夫,千万不能让“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文化节变成了旅游节。端午时节,一家人携老扶幼看看龙舟比赛,给孩子讲讲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学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中秋时节,和老人孩子小小团聚,一起赏月分享亲情,如此的潜移默化和言谈举止之中,尊老爱幼的种子已经悄悄萌芽生长……

我们不可能在别人的历史里找到自己的出路,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在别国的文化里找到精神家园,我们当然也永远无法抛弃与生俱来的传统基因和文化烙印。当《功夫熊猫》、《花木兰》风靡全球的时候,当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题材被反复引用的时候,当关于国学的书籍持续畅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国人复归文化本源的现实表象和自觉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家说 | 端午节里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