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 | 张新科: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徐州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华访谈 | 张新科: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徐州工程学院

“在江苏高质量的发展当中,文学文艺的力量不可小觑。”近日,在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省人大代表、作家、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新科在接受访谈时,重点提到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他说“我通过创作几部重大历史题材的小说思想来传播正能量,就是希望让社会上更多的青年人崇尚英雄,尊崇英雄,学习英雄”。

从‘笔耕不辍’到‘弦歌不辍’,文学作品起着成风化人的作用

徐州工程学院

在念书的时候,我是一名“理工男”,但从小在家庭教育里耳濡目染,热爱阅读与写作。这个习惯并没有因为我的择业方向而按下暂停键,至今我已经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我的中短篇小说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在当下社会普通人丰富多元化的生活,但长篇小说我偏重选择重大历史题材。十几年来,我主要选取世界中与我国紧密相关的重大史实进行创作,力求还原、放大那个守土卫国的年代里,被时光模糊了音容却壮怀激烈的感人故事。《远东来信》是我第一部作品。其中描述了1938年,大批犹太人被迫逃离德国,而中国的“辛德勒”在此时及时伸出了援手,在辗转中将一对犹太母子接来上海,给了他们生的希望。这部作品也被改编为40集电视剧,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展现这一血泪史。我正是想通过这一历史角度,呈现出中华民族的大爱、大仁与大义。《苍茫大地》是一部表现雨花台烈士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讲述富家子弟许子鹤在几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感召下,逐渐成长为一名怀抱救国之志的坚定革命者,直至最后凛然殉道于南京雨花台。为创作这部小说,我先后在国内外30多个城市实地采访,在查阅历史资料和档案过程中,我在感动震撼中接受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希望这部小说能将雨花英烈精神传达给读者,感动读者。任何时代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都是以文化的方式出现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必须有这个时代的高水平的文化产品,或者文艺作品,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认为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在讲述中国好故事中塑造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起着成风化人的社会作用,是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鏖战》是对淮海战役胜利 70 周年的献礼

我先后在德国、南京停留,因而有幸接触到与它们有关的故事。今天,我在徐州工作,那一场悲壮奋勇伟大战役的历史容貌在我的脑海中也渐渐淡入了一幅有色彩的画像——淮海战役。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牺牲人数可观、歼敌数量众多,战争样式复杂,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政治影响非常广泛。之前,反映淮海战役的作品多为诗歌、散文、回忆录,尚无一部系统的、全方位立体描写伟大淮海战役的作品。我一直希望能为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做一点工作,填补文学上的这一处空白。多年来,我在陈官庄、碾庄、双堆集、小李家、菜洼、张菜园、窑湾、新安、濉溪、东海等淮海战役战场、指挥所、纪念馆,访谈了大批参战人员、幸存者和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力求还原70年前那场气吞山河的淮海战役的真实原貌。在《鏖战》中,复原了解放军60万虎贲之师全面围歼国民党徐州“剿总”80万军队的恢弘图景。作品不仅描摹了两军对垒的正面交锋,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隐蔽战线跌宕起伏的斗争,凸显了情报人员的智勇壮举,英雄儿女以可歌可泣、义无反顾的投身奉献,诠释着人民战争的深邃内涵。时针拨转,70年后,硝烟早已散尽,这场人民的胜利被永远铭记。我希望通过这部《鏖战》,让淮海战役精神在今天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影响更多的人。让年轻人通过读淮海战役之“战”,了解中国革命之“史”,用我们最大的诚意,真正做到“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好”。

文化名家更需要‘人民的立场’作为‘创作的土壤’

高质量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看不见的精神层面上,高质量的文化发展应该给予人民幸福的向往,在阅读和欣赏中汲取自信、快乐、健康的力量。所以在这一次两会中,我也建议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视文学文艺的内涵。应当要看到,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快餐式的的文化活动投入过多的资源,不仅在效益上得不偿失,在资源配置角度上看也是巨大浪费。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文化供给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受群众欢迎、送达率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将推动文化艺术的日益繁荣。希望我们能鼓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收集素材、激发灵感,拓展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勇攀艺术高峰。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文化名家的培育,而文化名家更需要以“人民的立场”作为“创作的土壤”。作为作家、执笔人,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才能在文学文艺作品中充分体现人民的立场,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

来源:新华网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徐州工程学院-新华访谈 | 张新科: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