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耕耘,硕果累累;砥砺奋进,成就辉煌。自2014年8月25日,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理念的科学引领下,在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徐州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步入发展快车道,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2018年武书连综合排名全国384名,相比2014年大幅跃升116位,提升幅度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居全国理工类“学院”第6位。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入选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排名第265名(全省14所同类院校仅有2家进入前300名)。学校担任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高校的领头羊。创建徐州大学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文件中列入规划支持。
五年,我们一起走过。汗水、荣誉、奋进、信心……伴随我们一路前行。回眸过去,学校成就辉煌;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
一是,思想政治建设取得实效
学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校领导班子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60余场宣讲覆盖全体师生,真正实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校园的全覆盖。创新思政育人形式,师生编创红色话剧《苍茫大地》在全省巡演,引起强烈反响。学校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着力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处级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赴井冈山学习培训活动。推进二级学院党建述职,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学校以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江苏省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专业认证实现零的突破,3个专业通过认证;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首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成“理实一体、产训合一、虚实互补、开放共享”的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获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及众创空间4个。本科教学工作得到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高度认可。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深入推进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出版系列教材10部,实现工程全员覆盖,学生能力素质与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22项、省级项目190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国际和国家级奖项636项,省部级奖项1011项,其中“挑战杯”、数学建模、桥牌、舞龙舞狮等项目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5人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校园青春榜样。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源地范围扩大到25个省(区、市),录取分数线位居苏北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考研录取率翻番,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获批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入选江苏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3个专业硕士点通过教育厅评审。获批各类科研立项1144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部级18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获各级各类成果奖277项;新增授权专利1396项。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统计研究基地各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多渠道引进人才。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遴选14名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59人次到国内外高校访学与研修,新评定97名“双师型”教师。科学用好高级职称评聘权,正高级职称教师达11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36人。1个团队获批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拥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3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青蓝工程”等130人次;5人获评二级教授。
六是,大学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以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两级协同构建大学文化体系,形成独特的大学文化。全面架构专业文化建设体系,凝炼专业核心要义,打造15个专业文化博物馆,使专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国高校产生较大影响。大力开展优秀文学作品创作和非遗传承研究,弘扬社会主旋律,形成国内高校人文教育特色高地,获评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省紫金山文学奖;获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推出《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标志性成果。学校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校团委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七是,开放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获评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项目。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入选留学江苏培育学校、“一带一路”国家留学江苏优才项目。成功举办俄罗斯文化周、留学生文化节等活动,4名外籍教师荣获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成功举办2018世界大学生桥牌锦标赛,获评国际交流贡献奖。与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不断深化。
八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颁布实施《徐州工程学院章程》。生均拨款达到省属高校同期水平。争取国家发改委专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等各类经费4.84亿元。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领跑单位。图书馆“一馆一阁一库一店两中心”特色体系基本形成,学校获评江苏省四星级档案工作单位。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社科院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加强基金会建设,年度募捐额突破100万元。2.5产业园搬迁增建工程顺利竣工。加快推进城南校区置换,有序开展东校区规划工作。办好民生实事,教职工平均收入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全校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五年,也是我校真抓实干、科学赶超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
下一个五年,我们相信,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将齐心协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开启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新征程。
下一个五年,我们更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