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是中国的象形,是一部优雅的诗集,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韵,是华夏关于美最早的认知。作为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设计系主任高志强老师从事漆艺20多年。虽不敢断言自己熟谙漆性,但20多年朝夕相伴,漆味对他而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香气。
1992年,高志强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大一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漆艺。从小痴迷手工艺术的高志强,一下子被这种需要百道工序的中国传统特色工艺吸引了。以至于大二选专业时,他顶住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毅然选择了当时最为冷门的漆艺专业。
此时,正是“春意阑珊”的日子,对喜欢春天的人来讲,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但对于高志强而言,此时天气潮湿,温度恰好在20度左右,正是漆髹的好时光。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让他乐此不彼,他忘了时间,忘了自我,仿佛身不由己地在“漆道”上前行。
高志强老师指导学生以漆艺研究创作为主题,开展两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研究项目,学生作品入选了江苏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紫金奖”文创设计大赛。
生命之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主办单位:文化部 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
高志强对于大漆艺术特性的理解,是伴随着经年的创作过程逐渐深入的。至今,他依然记得刚接触大漆后的过敏反应,彻骨奇痒与红肿由手部逐渐蔓延至身体,这是大漆对于初次接触者的善意提醒,以谦卑之心尊重物性,是从事大漆艺术创作的首要前提。
传统漆器吸引高志强的地方,在于它对制作工艺的继承。戗金、彩绘、变涂、素髹、彩髹、镶嵌、犀皮等,每道工序、每种技法都充满历史感。
他现在从事的研究,是对传统漆艺媒介语言进行重新编码,将当代实验艺术理念和实践成果与传统漆艺工艺技法和程序相结合,进行具有当代性和综合性的漆艺工艺创作。
在高志强众多的漆艺作品中,“生命之石”系列作品是其“十年磨一器”的具体呈现。该作品现被收录于文化部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器卷》中。
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漆艺的各项技术已趋近成熟。作为一名现代漆艺学习制作者,高志强更多的是想将新的元素融入传统理念中,做一个现代的手艺人,让历史浓缩的精华附上现代的味道。
高志强说过,今天,不少人还以为日本的漆器是世界上最好的,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比如日本料理店、首饰店、日式会所,经常可以看到日本漆器以奢华绚丽的外表翩翩登场,而中国的漆器几乎不见踪影。另外,日本民众使用漆器的过程一直没有中断,而中国的漆器使用史中断了,这直接导致今天民众对漆器的疏隔与轻慢,审美上也严重滞后。
谈及现代漆艺的发展,高志强说,随着时代发展,文艺复兴的号角再次吹响,漆艺文化迎来了新的热潮。以“八大美院”为首的全国各大艺术类高校重新开办了漆艺专业,中国漆艺文化也在逐步回归生活。2017年,全国举办了60多场漆艺展,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热爱历史悠久的中国漆文化。中国漆器的复兴,已经进入当下历史与文化的机遇。
虽然目前学校暂未开设漆艺专业,但在高志强的努力下,学校为每届艺术系学生安排了漆艺画课程。
漆器
漆艺恒久绵长的生命特质,与华夏民族的生活相随相伴。从8000年前的漆弓以及河姆渡的朱髹木碗起,它浸润于建筑、家具、生活日用及礼仪器具之上,强其用、益其美、彰其礼。
水西的春天(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协 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进入现代,由于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多元呈现、生活器皿的批量化生产,使得漆艺这门技艺缺乏传承与创造。尤其在当下漆艺领域重画而抑器的情势下,只有少数人在探求漆艺的维度空间,倾注于漆塑的生存与创造,高志强就是其中的探索和坚守者之一。
漆艺,是中国的象形,是一部优雅的诗集,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韵,是华夏关于美最早的认知。
在漆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常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宋代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是中国已知的戗金漆器中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并带有款铭的漆制工艺品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宝级文物;武进圩墩遗址出土过3件新石器时代表面涂有黑色涂料的原始木质漆器残件,为漆艺的发展史提供了有力佐证。
吉庆有余(溯古融今——中国漆画赴波兰展)
漆艺之美,不仅美在它的静谧典雅,更美在于其制漆工艺的繁复,一件脱胎漆器按工艺需上几十道漆,每道漆干了之后再上后面一道。阴干过程对天气的要求也很高,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阴天最佳,作品的生产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时间。也正是这繁复精致的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漆艺是门细活,没有耐心和恒心是走不远的。形式可以粗犷,但细节一定要精致。”高志强始终认为,坚持纯手工的制漆技法,是对传统漆艺文化的尊重。
美编:史潇
审核:毛城玲
图文:由高志强老师提供
来源:部分素材来自武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