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家 || 学长张宇恒在英国致新生

江苏理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悦读家 || 学长张宇恒在英国致新生

江苏理工学院

第一百二十期 悦读家|张宇恒

朋友你好,欢迎来到江苏理工学院“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悦读家,我是本期朗读者张宇恒,我在英国阿伯丁向您问好!今天想与您分享的是《白露》,送给2019级的新同学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并在文末留言。

点击收听

江苏理工学院

//////////

中共党员,中国计生协同伴教育主持人

英国阿伯丁大学“社会与教育研究”研究生

曾任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会主席

曾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

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江苏省“抗战记忆”专项活动先进个人

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白露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节气进入白露,一年中最后一个农忙季节又悄然降临到了村庄的田野。经过稍事整休的农人背着背篓,拿着镰刀,怀揣着丰收的喜悦走进了田间地头,在喜鹊喳喳的叫声中,镰刀一挥、鞭子一甩,渐次拉开了秋收、播种的大幕。

白露时节,经受了秋风秋雨洗礼的山梁沟峁不知不觉间就起了变化。瓦蓝的天空下,草木庄稼从青春勃发的葱绿走向金黄成熟。比起冬天的寒冷,春天的喧闹,夏天的炎热,秋天是一年中最温和的季节,农人和牲口全都沉醉在凉爽的秋风里,享受着付出之后收获的喜庆。眼瞅着沉甸甸的包谷棒子,金灿灿的黄豆穗子,圆鼓鼓的洋芋蛋子,颗粒饱满的荞麦串子,漫山遍野成熟了的果子……兴奋、愉快的心情,让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异常酣畅、轻松。

玉米蓬勃向上,长势喜人。熟透了的玉米棒子散发着食物的香气,诱惑着收获的农人。他们左手握住玉米棒子根部,右手用力一掰,咔嚓一声脆响,伸出胳膊向后一扬,玉米棒子就不偏不倚飞进了背篓。成片成片的包谷林,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看不见农人的身影。一袋烟的功夫,地边上就堆起山一样的玉米棒子,那是农人用汗水汇成的清泉,用勤劳筑起的高度。土地和庄稼像农人一样沉默寡言,它们用丰收的果实回报着自己的主人。农家院里搭上架的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像阳光、空气一样,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悄没声息地为农人提供着充足的养分。那些沉默寡言的粮食,就像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吃饱穿暖的日子里,他们的爱常常被我们忽略,感受不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我们饥肠辘辘的时候,才想起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粮食,对它们感恩戴德,爱恨交织。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农民一年三季只上白班,很少在夜间劳作,只有秋季是个例外。苞谷掰回家之后,农人白天没空剥苞米皮子,麦子等着下种,白天的活儿一一排上议事日程。只有晚饭之后,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大人孩子,男女老少打着饱嗝,哼着曲儿,搬一把板凳,大家聚在一起,消停地坐下来,在家长里短中把玉米的外衣逐个剥开,如欣赏自己的娃娃一样,欣赏者自己的劳动成果。被 剥掉外衣的玉米露出它的真相,那一排排紧紧挨在一起的颗粒,才是农人汗水混合的结晶,是农人弯腰驼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主题。剥掉衣服的玉米,被农人用长长的葛条,把繁琐、漫长的日子牢牢地串在一起,搭在房前屋后的檐下,院子里的架上,门前路边的树叉上,接受着麻雀的检阅。这些泛着金黄颜色的玉米,还有火红的辣椒,共同构成乡村农家院落独特的风景,丰满着农人精打细算的日子。

玉米掰回家后,紧接着就该把玉米秸秆割倒,腾出地来下种冬麦。这些叶子或绿或黄的玉米秸秆,是牛辛苦劳作了一年的草料。趁着农人正在收割的缝隙,牛用没有门牙的嘴巴,啃食着玉米叶子,它们间或溜到没有掰完的玉米地头,刚将一个包谷棒子咬了一口,就会招来一声呵斥或者棍子、皮鞭的抽打,在人的连打带骂中,牛很不情愿,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那个颗粒饱满,香甜可口的玉米棒子,目光中充溢着无可奈何的哀怨。

牛是乡村的哲学家,它和土地、庄稼共同达成一种默契,用沉默寡言诠释、解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密码。牛对宇宙的博大、奥秘和一年四季的相互交替谙熟于胸,但并不轻易发言,它明白自己出身卑贱,并谨记上帝的戒律、惩罚。一生谨小慎微,勤勤恳恳,做着牛应该做的事情,从不越雷池一步。牛的脾气,是农人的脾气,牛的性格,是土地的性格,既有奉献,也有索取;人向土地索取粮食,土地向人索取血汗,牛只向人和土地索取赖以生存的草料,需求甚少,奉献甚多。

黄豆是秋作物中的插曲,它瘦小的身材,在高大茂盛的玉米林中,是极不起眼的配角,被农人安插在玉米的空隙中苟且偷生。与平原上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豆,与世界粮农组织掌控的大豆来比,这些在玉米夹缝里求生存的黄豆,的确是庄稼人夹在筷子上的鸡肋,产量太小,丢了可惜。在小农经济的帐薄上,它是农人生活中的花絮,用白嫩的豆腐、豆花,点缀着农人单调粗糙的生活。那些成熟之后被农人连根拔起,高悬于核桃树上的黄豆,在经过风吹日晒风干之后,被碌碡碾压,被连枷敲打,被压碎的茎干和叶子,或做了牛过冬的草料,或成为农人烧炕的柴火,在哔哔叭叭的喧闹中化为灰烬,把最后的一点热量传递给它的主人。

秋高气爽的日子,正是刨挖洋芋的时候。被粪土喂熟喂大的洋芋,肥胖浑圆,它们用圆圆胖胖的身材,撑破了土地的肚皮,把半个身子露在外面,接受阳光的洗礼。洋芋是农人百吃不厌的食物,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蔬菜,它是农人一年四季餐桌上须臾不离的菜肴。在那些饥饿的年代,洋芋蛋儿就是从土里长出的银蛋蛋儿,它随和的脾气,任人咋吃都行——可以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烧着吃,磨成粉面擀成粉条吃,让你吃出随意、吃出朴素、吃出憨厚、吃出敬意。那些表皮微贱的洋芋,内心却珍藏着无比的高贵,让人无意之间享受着生活的庸常、满足。它是土地最忠实的儿子,心最贴近土地。它从土里生长出来,冬天又被农人挖个大窖,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些被严严实实藏在窖里的洋芋,就像农人藏在内心深处的幸福,支撑起对饥饿永不屈服的信念。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农人对庄稼的态度就是对人生的态度,他们不过分抬举给人提供细米白面的小麦,也不鄙视给人供给粗茶淡饭的荞麦。苞谷收完之日,小麦播种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又开始了荞麦的收割。那些红杆杆,绿叶叶的植物,曾经装点着村庄动人的秋色,而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经过白露的浸染,秋风的吹拂,红润的脸庞变得日渐衰老,枯萎,而那些棱角分明的颗粒,却胀满了生命的养料,谦卑地低垂着高贵的头颅,等待着农人不失时机的亲睐。这些凉性的食物,让高血糖患者看到了苦涩的希望,树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念。这些秋天的作物,虽然生不逢时,间或经受风霜的肆虐,但它们懂得寻找机会,选择有利时机,展示自己最为动人的一面——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垂涎三尺的凉粉,用凉爽的温柔,驱赶着人们攻心的急火,给焦躁不安的人们带来食物酿造的清凉,或者成为名贵的苦茶,提醒品尝惯了甜蜜的人们,生活中除了甘甜,还有另外的一些滋味……

核桃、梨子、五味子、葡萄、趼子……这些土生土长的山果,都赶着节气来聚会。秋收结束,播种完毕,满山遍野成熟了的果子,是对农人辛苦奉献的犒劳,而盛开在山坡上的菊花,则用笑脸迎接着秋分的到来。

白露三侯

江苏理工学院

鸿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江苏理工学院

玄鸟归

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江苏理工学院

群鸟养羞

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民俗

江苏理工学院

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江苏理工学院

当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

阅读因你而美

祝你生活愉快

江苏理工学院往期回顾:

江理工“悦读家”邀您分享好声音

悦读家 || “最美女声”给学弟学妹送福利啦

悦读家||曹璐老师《石缝间的生命》

悦读家||邻家学姐为你读诗(经典回放)

悦读家 || 汽车学子王友渝:最美人间处暑秋

江苏理工学院

策划: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

音频:学通社主播部 刘灵鑫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

美编:余怡波

审核:洪祥煜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理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苏理工学院-悦读家 || 学长张宇恒在英国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