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澄园书院心理成长工作室周丽芳、蔡远、高娜、孔文迪等老师联合编写了“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小编看了觉得很棒,很有针对性,对刚入学新童鞋完成转变会有助益,于是决定分五次与大家分享。谢谢他们吧~
一、怎样尽快融入陌生的大学新环境?
当进入一个对自己而言全新的环境时,选择一个立足点是很重要的。对大多数新生而言,宿舍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入手的选择。一个好的宿舍环境会和你的家庭一起成为大学期间你最为可靠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大学生的咨询来访中,有超过一半的个案都和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怎样与离自己最近的他人和睦相处,是新生在大学阶段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学生会和社团等学生组织也会给你提供相应的平台让你能更快速地进入大学生模式之中,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还能发现其他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无论方式如何,融入这个词中蕴含着‘主动’这一涵义,试着让自己用开放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去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的人,直至改变环境本身,会比单纯被动地等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二、如何告别依赖,过好集体生活?
首先我想说的是依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尤其如果你是一位外省同学,远走他乡求学总会带有一丝孤独和不安,甚至直到四年以后你仍然会偶尔体验到这种感觉。如果想家,就多和家里联系,和中学的朋友保持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当然,依赖的概念不仅如此,朋友或者舍友之间的依赖也是很常见的,有时会存在着过度的情况。当被依赖的人并不想和依赖TA的人走得那么近的时候,依赖他人者往往会产生被丢在一边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这种感觉让自己很不舒服,预约心理咨询师说说自己的感受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之前并没有独自生活或者集体住宿的经历,对大学宿舍生活的不适应是非常可能发生的,而继续生活在这种不适应里的每一天,都是你在变得更为适应的过程。听起来有点拗口,但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让你第二天一觉醒来就不再为独立生活的困难感到烦恼,但在一分一秒的时间匆匆经过后,你会发现自己和一个月、两个月前已经有所区别,这就是别人嘴里的所谓成长。如果你觉得这种不适应让自己无法忍受,请向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三、怎样处理同学间的地区差异?
集体是由其中的每个个体组成的,而如果每个个体都一模一样,这个集体一定是非常无聊和无趣的存在。正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集体才会有存在的价值,作为集体的一种形式,宿舍也是一样。如果你期待着每个舍友都和自己有一样的三观,一样的看法,一样的信念,那我会很庆幸你的期待落空,因为这样的宿舍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相互之间没有一句多话的冰窖,而生活在其中十有八九不会是太好的体验。其实保持好奇心不只对小孩子来说有用,在人的各个年龄段,好奇心都是促使我们发展的动力之一。地区差异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区别,也会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价值体系,而了解不同的他人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可以从另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喜欢’自己的同学或者舍友,相反地,讨厌他人也是我们固有的权利和自由。不过呢,讨厌一般比喜欢需要更多的理由,而这里的理由,并不应该是因为‘TA和我不一样,所以我不喜欢TA’,嗯,这听起来很幼稚,一点都不酷。
四、如何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在这个上网上多了都可能被诊断成精神疾病的年代,尽管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但网络本身也被妖魔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父辈眼中玩物丧志的典型,网络游戏就更是如此(追剧或者不断反刍各种剧也被认为是同罪)。别和我说你在宿舍里打开电脑是为了上网查资料,我相信你打开电脑时的决心,我也相信你的决心在无人监督和没有作业期限压力的情况下绝对难以超过一个半小时。网络的娱乐属性决定了其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而它也确实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前提是作为使用者的你可以理解在网络中蕴含着的风险因素。网络交友不仅有见光死的属性,更有上当受骗甚至受到更严重人身财产侵害的可能;游戏娱乐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可厚非,但每天超过三小时基本就会对完成正常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每隔几分钟掏出手机刷新社交平台的信息已经被多个国家列入到‘这是病,得治’的范畴中。即使你真的在用网络来帮助获取信息,也同样会面临问题,在带来大量甚至过量信息的同时,网络本身并没有检测信息的功能。因此它们通常会具有两种特征,一是碎片化,你会发现很容易从网络上搜索到与你想寻找的东西相关的只言片语,却很难找到成体系的,统合性的归纳性总结,即使是WIKI这样的网站也只是如此;二是可靠性,正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信息的提供者的资质和能力无法把握,因此这些信息的真实度、可靠度和专业度得打一个问号,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细甄别,最好的例子就是人们常用的百度知道。
感谢澄园书院心理成长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