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李敏:做事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

南京审计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特稿】李敏:做事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

和这个偏柔的名字不同,你初见李敏,会觉得其实他更有“李逵”范儿。他嗓门大、底气足,唱歌不用话筒也能声震全场;他办事果断,直道事人,有时候领导也敢“冒犯”。但其实,他又是那么热情和细腻的一个人。

让一棵腊梅实现一棵腊梅的价值

2005年李敏来到南审,正是新校区建设一片火热的时候。彼时,他刚刚经历过另一所高校“剥层皮”一般的艰苦建设。建设,尤其是一所校园的建设,远不是“盖盖房子”那么简单。在李敏眼里,这个校园是有生命的,这些楼房是有故事的。“我始终觉得,你对它讲什么故事,很多年后,它就会讲好多故事给你听。”也因为如此,对待一花一草、一砖一石,李敏和他的同事们都是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为出发点思考:这棵树我们如何对待它,它才长得好,它和谁搭配,长在什么地方才最有光彩?“这样,一棵腊梅就实现了一棵腊梅的价值。”建设初期,李敏在一片荒芜的学校里转悠,走累了坐在地上,搬块砖头做记号,“别人走到这儿可能也会累,这以后就是做凳子的地方。”大门东面青龙山上西南角是纯自然的,敏行楼正对过一片杉木林是纯自然的,学校北部的山,整个到现在还没动它,“这样,小动物们才有自己的窝。”2011年,我的同事唐小芳曾就新校区建设的专题采访李敏。从脚下每踏一步的水泥、砖块,到大门、石头与润泽湖水,青龙山的植被用意,楼宇里的干挂石材……行走校园间,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物体,背后都有故事可以言说。她记得,那天暮色已至,她跟李主任走上润泽湖的弯道,见他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指向湖畔的一圈植物,“那两棵是紫薇,夏天开花,能开几个月”,“那是胡颓子,买它也不容易”……许多树,都是到农村漫山遍野地找来的。天色已暗,他不用借助任何的光线,似乎闭着眼睛也能对这些草木如数家珍。那个采访分为三次,最长的一回,他们从下午五点聊到凌晨一点半。他为他的同事一一做了“素描”,讲得动情,也让听的人动容。但后来录音整理唐小芳才发现,“这个采访时间最长的人,提供了最多的人物素材,讲自己的故事却是最少的。”

就想要一湖安静的水

“李敏对空间感、节奏感的把握特别精准。”他的“老搭档”郭宏之副校长这么评价。润泽湖上的木栈道是很多人喜欢散步和拍照的地方,可是这栈道多宽合适、哪里拐弯、弧度应该是怎样的……都是花了心思的,而且还要爬到竞秀楼顶往下看,“能有一种韵律感在里面。”他喜欢学些别人的成功范式,怎么大师的作品就那么干干净净、简洁大气,越看越有味儿。他盯着看,琢磨这种简洁和谐到底是由怎么些个元素构成的?我怎么做到?哪些多余的元素要减掉?润泽湖的设计方案,本来还有喷泉、有滴水、有小塔、有假亭……后来都被砍掉,因为“就想要一湖安静的水”。他始终认为,景观绿化的最高标准就是“自然和谐”、返璞归真,实现人与环境、建筑之间的统一和谐。为了做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景观,李敏可能会蹲在那里想上10来天。他的空间想象力一流,脑子里铺开的方案都是立体的。那时候湖中设计了一块石头,但李敏看着,总觉得哪儿不对劲,感觉那块石头“孤零零”的,和周围的景致好像没有关系。他天天早上溜达过来看看,晚上下班蹲在湖边想想,到底是哪儿不对呢?就这么看了一个多星期,他想到了方案:沿水边打上2米深的木桩,隔出浅水区放上了石块,这片湖,终于有了呼应的元素。“就像是画画,线条要能连起来。”这种抽象感觉的把握,也许得益于他的学习能力、他曾经的建设经验……还有他成长的环境。他故乡宜兴的家,前面是青石板路的小街,后面是一条河,旁边是一座小拱桥,无数小巷子迂回曲折,像是说不完的故事。到他不用再管绿化的时候,他还是“舍不得放”,天天带着绿化园艺部主任周则刚满校园转。现在,校园里“春看校前”——樱花、桃花、李花、梨花;“夏看水”——夏荷、睡莲,几十种水生植物;“冬赏三友”——松、竹、梅;“秋看山”——以龙脉山到泽园的行道树,统统是秋天赏叶的树,三角枫、枫香、乌桕、银杏,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颜色。每年迎新和毕业季,看到家长和学生在各种建筑或小景前留影,李敏的幸福感就爆棚。他“追求美、创造美”,并陶醉于这种美的认同与传播。

你吃了苦,总要值得

在老搭档眼里,李敏是建管会的“发动机”。新校区的建设真是一场苦战,大家有时候觉得累到极致,李敏还是会像一个马达“突突突突”地往前冲,“他总想着怎么可以更好。”有时候第一个点子还没落实完,第二个点子又来了。领导还得给踩踩刹车:“兄弟慢点儿。”这股子劲儿,就是一股牵引前行的正能量。李敏说,做事“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他干哪个都比较投入,“自己糊不过去——你吃了苦,总要值得吧。”绿化园艺部主任周则刚回忆,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经常在凌晨4、5接到李主任的电话,讨论景观和绿化的内容;中和楼门口的景观设计在李敏心里琢磨了好多天,有天晚上半夜三点钟,突然有了灵感,赶快从床上爬起来,抽支烟,理清了思路;建设过程中,遇到塌方等突发情况,他又显示出粗犷的一面,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李敏曾与同事谈起,他1998年就升任正处,这些年来并没有职务和待遇上的追求。他之所以做这样的“拼命三郎”,就是想做这个事儿,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津津有味”——被学校、被一代代南审人、被社会所认可,这种幸福感无可替代,他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李敏的超能量还在于他清醒时冲锋陷阵,休息时几秒钟就能入睡——确切地说,他有时站着都能睡着。中午不超过5分钟,就能“充电完成”,洪亮嗓门重出江湖。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过四五个小时。大学时代,他坚持了四年长跑,至少6公里,无论刮风下雨。“不是为了想做运动员,就是想坚持住。”如果雨下得实在大了,就一趟趟爬楼梯。那时候,学校800米、1000米、5000米、10000米的校记录全是他破的。这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更给了他一个健康的体魄,让他在此后一场场“战役”一样的工作中得以士气满满。

他的心中有一团火

他做过建管会常务副主任,党校办主任,现在是金审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仍兼任建管会常务副主任。各种角色,各种杂务,哪一个都是千头万绪。好在李敏擅长“把复杂的事儿简单化”。他的“频道转换”特别快。“我就跟自己说,我要清清脑子了,像计算器一样,按个一键归零——全堆在心里,就乱了。”他到新的岗位,首先就要进行制度的建设和约束机制的建立,让每个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提高效率,防止扯皮。作为一个管理者,他致力于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让人又自由发挥的余地,“凝聚大家朝着希望的目标前行,让每个人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目标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干得有劲儿’。”今年3月履任新职,李敏的“马达”又发动起来。根据金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减少了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的学分,以便将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向专业课和实践实训模块倾斜;创造性地提出校企联合培养、境外联合培育、校际联合培养、课内外结合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多维度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成了与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的合作办学,签署了CIMA方向班的合作办学协议,进一步推动了金审学院境外联合办学的建设步伐……“金审在三本中还是不错的,但是放在整个本科院校中呢?”李敏提出了将金审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规划部署。他从不畏难,他知道差距还很大,成百上千的问题汇集在一起,而要赶上去,就必须一件事一件事地做。“现在做很累,但咬咬牙就做成了;要是不做,就真的落下了。”“可信之人。”当我问起,这是一位同事脱口而出的对李敏的印象。又一次,他给我留言:我觉得李主任一是终日乾乾,二是外粗内细,三是直道事人。“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也因为在这样一个人文环境中,可以激发和现实他对美的热爱,更因为他心中的热情——他的心里,有一团火。” 他的老搭档说。9月10日教师节,第五届“校长奖教金”颁奖典礼,致李敏的颁奖词是——岁月千变,操劳的身影不变;时光纵逝,赤子之心永留。典雅的校园折射出你们的细腻,清新的南审映衬着你们的品位。直道事人,是你的品格,“德不孤,必有邻”,是你的信念。

更正:昨天“教师节速递”文章中“图为八位校长奖教金提名奖获得者”更正为“图为八位校长奖教金提名奖获得者和一位特别奖获得者”。

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审计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审计大学-【特稿】李敏:做事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