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南京审计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长推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南京审计大学

古代中西方有两位教育大师可以媲美。一位是中国的孔子,一位是希腊的苏格拉底。然而,他们两位的教育方式,又截然不同。比较两人的差异,不无启发。孔子的教学方法是正人君子型的。尽管《论语》中的孔子不像后来经过从董仲舒到朱熹的神化那么威严,在教书之余,不失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但他却确立了师道尊严的基本规范。大体上,孔子教学生采取的是知识传授的方式,他也会提示学生,但这种提示的用意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所以,他对于违背老师的意图是不大高兴的,对于学生言行同老师相反并不赞成。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忠诚和理解。所以,后代推崇孔子倒也不完全违背他老人家的本意。对于老师充满尊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而形成自己坚定意志的颜渊,自然是他老人家最好的学生。苏格拉底也教学生,却同孔子的教法大相径庭。他从来不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采用反问、辩驳、追问等方式,迫使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不在乎学生同老师想的不一样,更不在乎学生对自己说的东西不相信。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自我认知。于是,善于思考,追求辩证方式的柏拉图,成为最具有苏格拉底教育风格的传人。从教育方法来讲,孔子是传授知识,而苏格拉底则是迫使学生自己形成知识;孔子教人以信,而苏格拉底是教人以疑。这里的信和疑,是方法论意义而不是伦理学意义的概念。正是方法论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别。赵纪彬先生曾言:古希腊是“智者气象”,古中国是“贤人作风”。诚哉斯言!这里无意区分二者的优劣对错,仅仅从方法差异角度谈谈二人在管理学上的镜鉴。对于经理来说,孔子式的方法可能更恰当。经理是实践者而不是思想家,没有对自己意图的坚持,没有下属的服从,经理可能一事无成。很多人都强调,用人要用独立思考者,殊不知一个经理的部下如果个个独立思考,人人见解不同,那就什么事情也作不成。对于学者来说,苏格拉底的方法可能更合适。学者的本质是创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对现存知识的质疑和反思,没有自己的思辨和否定,就有可能被成见所俘虏,更有可能人云亦云失去创造性,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传授和承继知识而不能产生思想火花。对于咨询工作者来说,两种情况各有各的用处,麦肯锡式的咨询,一般是拿出方案让对方接受;而德鲁克式的咨询,往往是通过反问让对方自己思考。上面所言仅仅是最简单最一般的分类,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即便是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经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当他推行自己的指令时,需要的是坚信自己的正确,同时需要部下不折不扣的执行。当他从事决策的时候,则要有相当的反思和追问,要能找出自己的破绽,但又要在该拍板时就拍板,不能无休止地追问下去。当他处理信息时,怀疑、验证、反问所占的比重,要比决策更大。了解管理学的人多数都知道斯隆和德鲁克当年的分歧。斯隆坚信,通用汽车的成功实践证明其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而德鲁克恰恰怀疑这种成功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它们的分歧,类似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区别。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两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没有斯隆,通用汽车不可能取得辉煌;然而没有德鲁克,就看不到通用汽车后来的危机。

面对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理也需要适度学点苏格拉底,而学者也要稍微向孔子表示尊崇。据说,美国女作家Lisa Alther曾经有言:一个人有多聪明,表现在这个人能用多少种相互冲突的态度来处理同一主题。

来源:《管理学家》

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审计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推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