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成军!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科长、主任护师宋瑾依然清楚地记得从2月12日深夜接到任务,再到13日凌晨,医院第五批援鄂医疗队208名医务工作者集结完毕那一刻的心情。208名的战队中,有150人是护士,宋瑾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总护士长。从战场归来,宋瑾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健康中国”的全新理念下,护理专业也有了更新的面貌、更广的外延。
宋瑾
抗疫故事:150人的“护理团”,每一个都是战士
既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名士兵,宋瑾这样形容自己在武汉的身份。虽然成军仓促,但到了武汉之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8人的队伍就像一个小型医院,快速地运转了起来。到武汉的第二天,宋瑾就进入了病房,和护士一起护理病人,执行各项操作,送饭、喂水、翻身样样都做,同时还要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没有陪护,护士必须既做好基础护理,更需做好专业护理,做好每个细节。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在管理上,宋瑾也快速地建章立制,到武汉第一天即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七个小组,每天排班工作,关注队员身体、心理情况,及时沟通。每天工作完毕,护理组还要再开组会,发现问题、采取解决措施,驰援湖北61天,成文的护士长会议纪要就有56篇!
江苏硬核团队、为抢救病人两次跪膝、创新发明三明治俯卧位翻身法……在后方,很多人都读到过这些报道。实际上,每个抢救措施、治疗方案,都离不开护士精细照护及专业技术,重症治疗由医生主导,监护工作护士是主力军!特别是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亦即改良式的人工心肺机)的患者,为了保障病人抢救成功,一个ECMO病人同时配上了两名专业护士,24小时不间断的盯着患者身上每一条管路、每一个数据,与“死神”争分夺秒!
首例ECMO手术
虽然面对新冠肺炎病人风险很大,我们仍然要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多年的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到患者身上。”宋瑾告诉记者,她对护士们的要求,不是满足于简单把工作做好,把任务完成,而是要带着头脑、带着思考开展工作,“重症监护的新冠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所以我们成立了多个专科护理小组,不断鼓励护士们创新护理工具,疫情结束,护理团队已有多个专利在申请中。”
南医印象:几代人的积累,润物细无声的课堂
推荐南医大,宋瑾能说出太多理由:学校理念超前,追求卓越,学科发展平衡,综合水平不断上升;两名院士、800多名博导,众多附院的大牛医师都是学校老师,师资力量足够强大;学生基础扎实、有追求、肯努力,在这里有良性的竞争——这是宋瑾眼里南医大的“三架马车”,并驾齐驱。
南医大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
“同时,当你走上工作岗位来回顾这段学生生涯,你也会发现,很多护理职业必须的品质与素养,其实在学校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习得了”。宋瑾举了个例子,南医大的精细管理,从老师的讲台上、学生的教室里,从来不会出现物品乱放现象就能体现。“护理工作的细心、细致,就在这些小细节上培养出来”。
宋瑾说,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如占地面积、建筑设计、设备设施等等,而软环境需要积累,南医大就有几代人的不断积累,学习氛围好,文化底蕴深。正如南医大“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希望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同时又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品学兼优、德术双馨!
推荐专业:护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全国建系最早、首批恢复本科教育的学院之一,护理学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拥有省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有本科、硕士、博士、继续教育完整的培养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护理专家骨干,南医大护理人遍布三甲医院,此次抗疫中更是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授帽传光仪式
“我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而且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宋瑾说,护理早已不是大家习惯认为的“打针发药”,它也是一门学科,而且是发展迅速的学科。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术在进步,护理的工作也在发生变化。临床上护理会成立很多专项小组,如压疮、深静脉血栓、PICC置管及维护、康复、科研等,工作中护理会有各种发明和创新,专业的护士会用专业的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发现各种隐患,及时采取各项预防及护理措施,护士是患者安全的“守门员”,也是患者康复的“促进者”,护理与医疗是共同合作者,护理医疗同相长!宋瑾举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伤口、造口、深静脉置管等护理开设了专科门诊,护士像专家一样坐诊,半年门诊量就达9000多人!
素材来源 / 紫牛新闻
编辑/ 郭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