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航 | |
一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概况介绍 |
二 | 院长、专业带头人介绍 |
三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
四 | 招生咨询电话及学院网址 |
一、学院概况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学脉,溯源于东南大学在全国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的优势工学专业,融汇东大高水平师资力量,秉持东大“止于至善”的校训,传承东大优良的学风,致力于学生的“成人成贤”,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理想、有学识、有专长、有抱负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办学15载,1万余毕业生,孕育了一批学界新秀、企业翘楚、科技能人,政府基层领导。
学院目前下设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五个专业,在校生近2400人。学院的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34个,建筑面积近10000平米,拥有各种仪器设备6300台、套,设备固定资产900余万。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拥有网络、嵌入式、微机原理、计算机综合、电脑组装、PLC等实验实训室,与东软集团、焦点科技、金智教育、达内科技等十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场所。
机器人实习实训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形成了“强基础、重实践、有专长”的培养特色;电子类专业依托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和南京高新区集成电路发展规划,致力于培养企业急需的集成电路科技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立了服务4G应用,跟踪5G应用服务的应用人才培养主旨;自动化专业致力于机器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汇聚东南大学强势学科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资源,在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科研等方面与东南大学相互渗透,按照“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增强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目前社会紧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
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及在宁高校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及企业的项目资源,坚持错位发展,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致力于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形成了一支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及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企业专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较好的满足了专业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学院注重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017年在“恩智浦智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大赛”等全国及省级学科技能大赛中获奖100余人次,获省级、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Java、数据库、软件测试等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均在98%以上。
学院与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巴黎电子信息学院(EFREI)等海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硕连读项目。2018年学院考研录取率在12%左右,分别进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及美国布朗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毕业生80%以上在IT、IC、通信、自动控制等对口专业的工作就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央企和世界前500强企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活动图集
二、院长、专业负责人介绍
院长
宋爱国
宋爱国教授,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电仪控制学部主任。同时,担任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载人航天921预研项目3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项目9项等重要课题4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5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获2001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称号,获2003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2004年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助,获2003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获2006年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2007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2014年江苏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奖,获2017年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奖章,获2018年江苏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带领的“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科研团队2016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向下滑动阅览)
王晓蔚,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现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结构与多核并行算法、嵌入式系统软件等方面研究。主持为主参加并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项。主持为主参加江苏省教改项目2项,主持东南大学教改项目多项;主持为主参加的课程群建设项目获“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奖”,并多次获得东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学一等奖;主持为主参加“远程与虚拟硬件实验平台项目”开发并获发明专利受理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等教材多本。
执行院长
王晓蔚
(向下滑动阅览)
自动化专业负责人
马旭东
马旭东,教授,1962年生,1980年-1988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起在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其中1997年9月-1998年6月在德国埃斯林根技术大学(FHTE)从事合作研究工作,2003年4月晋升教授。曾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现任自动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移动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 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科研成果: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课题20项,在网络化移动机器人与室内服务机器人视觉识别、定位导航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在全自动医用生化类分析仪、工业机器人控制与驱动器、楼宇信息集成与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中取得了大量应用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论著1本,参编教材3本,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10余项。
(向下滑动阅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负责人
翟玉庆
翟玉庆,男,博士,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1年东南大学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东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党总支秘书、系科研秘书、系分团委书记、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的学院副院长。担任系副主任及学院副院长近10年时间,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现兼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督导组负责人。近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人工智能及应用、智能推荐,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科生《编译原理》、硕士研究生《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机器学习专题》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曾获东南大学教学奖励一等奖。已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其中一篇获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向下滑动阅览)
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
沈军
沈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可扩展网络服务模型及其协议机制、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建模与分析、领域应用框架、软件模型与软件体系结构、认知计算与网络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973(2)、863(1)、重大专项(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江苏省重点基础研究计划(1)等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等多个项目;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三大检索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获授权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主持完成1项部级、5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参与完成1项省级、3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担任过多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主讲;主编教材10部、主审教材4部,主编科普丛书一套;获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教材二等奖各一项,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获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优秀教师、江苏省信息学普及教育先进工作者、东南大学出版社优秀作者等荣誉。长期从事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关的各种培训及普及工作,会同省集训队教练组向高等学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指导的选手多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并多年度多人次获国际金牌。
(向下滑动阅览)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负责人
李冰
李冰,博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同年留校,参与建立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是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校长助理、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导、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嵌入式系统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空间网络安全学院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主任、东大先进云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烽火通信高效安全信息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无锡分校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首批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入库专家;东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组成员;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无锡市大学生引育就业“技能绿卡”工程项目专家;无锡市新吴区第一届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才办首批“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挂职总经理;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军人才;多次获得东南大学、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以及省市科技项目;完成教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近100多项(其中,已获授权40多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主讲多门研究生、本科生专业课程;指导博士生、研究生课题;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及科研经历。多次担任IEEE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联合主席,IEEE论文评审。
(向下滑动阅览)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负责人
李文渊
李文渊,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号处理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高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生物芯片等。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0余篇。“数字电路与系统”新形态教材主编,东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负责人,中国大学MOOC“数字电路与系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东南大学教学特等奖、东南大学第八届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十大老师、东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向下滑动阅览)
三、专业介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产学结合、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以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表达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凸显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实践能力;具备专业素养的表达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linux应用开发、Web应用项目开发、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J2EE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Python编程基础、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项目支持建设专业,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面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以工程化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06年起在全省独立学院率先尝试“3+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IT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较好地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并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n+i工程师学校联盟、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多渠道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参与计算机及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知识结构和潜力,具有适应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企业管理或继续深造的资质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宽阔。毕业后可进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IT公司、金融与证券行业、电力系统、学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和开发、软件系统集成、计算机管理和应用系统维护、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工作。近年来就业去向有南京地铁、英特尔、富士通、长城电脑、苏宁电器、苏宁易购、中国制造网、福岛科技、银行等。
2、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产学结合、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以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基础,以可宽度适应、可持续发展及擅长创新为核心,面向泛计算社会新型计算行业应用需求,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思维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掌握现代软件构造方法及技术,掌握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及相关数据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具备专业素养的表达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大数据处理应用、大数据系统运维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Web应用项目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J2EE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Python编程基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质量管理、大数据架构与应用、大数据应用项目实践。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等领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专业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理念,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国内外多家知名IT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较好地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并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n+i工程师学校联盟、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多渠道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参与计算机及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知识结构和潜力,具有适应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企业管理或继续深造的资质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宽阔。毕业后可进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IT公司、金融与证券行业、电力系统、学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应用和开发、大数据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以及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和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就业去向有南京地铁、杭州地铁、金智教育、凌志软件、焦点科技、银行等。
3、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运动控制、机器人控制技术等较宽领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具有自动化理论与方法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软硬件与电气电子系统实践动手能力、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在自动化技术与应用领域,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及相关控制领域中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网络化系统应用和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基础、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东南大学自动化及机器人工程专业资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培养智能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综合创新人才。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硬软件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为应用特色,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等核心课程构建覆盖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智能驱动执行、人机交互、数字通信等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专业配有电工电子、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专业实验室,结合组织在电子信息与电气等领域的课外研学与计算机算法、电子设计、智能车、机器人等竞赛活动实践学习,形成具有较宽知识面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培养。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系统理论与工程设计应用能力、计算机软硬件与电气电子系统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创业能力,可在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领域胜任系统、软件、算法应用及研发工程师等职业岗位,也可在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领域担任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工程师,如软件开发、电子与自动化设备、汽车等智能制造企业及电力、地铁、铁路等运行企业和行业。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除部分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和在中小规模企业从事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外,主要就业单位有国电南瑞、国电南自、中国南车、上汽名爵、南京地铁、菲尼克斯电气、OITS电梯等规模企业及少量事业单位。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和物联网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系统研究、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和电科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应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等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相关领域的常用软件和仪器设备,具备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能够在微电子、物联网、通信、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电子工程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技术基础、微电子基础、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可编程器件应用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
专业特色
本专业紧密依托母体学校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和办学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以“物联网应用”加“集成电路设计”两条主线为特色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理念,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较好地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并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n+i工程师学校联盟、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多渠道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就业去向
近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集成电路、通信、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科技企业从事集成电路前端设计、后端设计、系统软硬件功能开发等设计工作,或者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近年来就业去向有中电14研究所、中电58研究所、创意电子、晶门科技、东集集团等。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和创新意识,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通信系统领域和电子系统领域内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基础、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电磁场理论、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可编程器件应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优势和办学资源以及在宁兄弟院校的部分优质资源,顺应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和跨界转型的需要,紧贴现网技术发展,致力于培养牢固掌握电子系统和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通信系统、电子系统设备的设计、测试、安装、维护,有一定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通信与信息处理”和“通信电子电路”两条人才培养主线,侧重通信系统和电子系统核心技术,培养口径宽,就业渠道广。同时,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n+i工程师学校联盟、法国巴黎电子与信息学校、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多渠道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类大中型电信企业、铁道及航运通讯信号处理、智能手机及移动终端产业。学生近年来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及移动通信公司、通信工程公司、电子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与通讯方面的设计与研发工作。近年来就业去向有:中电十四所、中科芯、普天通信、中网卫星、移动、电信、联通等。
四、招生咨询电话及学院网址
025-58690768
http://jsjx.cxxy.seu.edu.cn/
我校优秀学子和获奖作品
文 稿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图 片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编 辑 | 颜文惠 史海涛
责 编 |薛淇文袁鸿翔
点击下方,进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招生办”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