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翠湖记忆』精选集结

井冈山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庆|『翠湖记忆』精选集结

井冈山大学

编者按

为传承井大精神,向母校恢复更名10周年暨59周年华诞献礼,今年9月1日至10月8日,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开展了“我与母校共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师生和校友踊跃参与,分享井大59年的历史故事,抒发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今天,正值井冈山大学恢复更名10周年暨建校59周年的校庆日,官方微信特别将校庆征文专栏『翠湖记忆』的部分选登作品集结刊登,与广大校友、师生员工共同分享。

井冈山大学

我和我的母校

井冈山大学

吴志昆

深秋好风日,诗情到碧霄,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借用歌唱家李谷一常唱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曲名,简述“我和我的母校”。

1978年11月,虚岁三十的我成为原吉安师专(时称“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中文系学生。我在班上还是年轻的,全班50人43人已婚,其中有二位是五个孩子的老爸,到毕业时不完全统计,全班共有近110名“班娃”。我们遵守校纪是让学校有些为难,学习也不怎么样,但都身强力壮,是学校各种急难险活的主力部队。1980年新校园开建就是我们班炸响第一炮,因此,井大今天美丽校园的奠基我是亲历者见证者。盛夏酷暑,赤日炎炎,每天拖着平板车从河西来到这荒山野岭挥汗抡镐,每天吃两、三斤白米饭,喝十几斤白开水,干着今天或许农民工都不愿干的挖山建校苦活。

井冈山大学

原吉安师专校门

1981年9月16日我毕业留校报到上班,校领导告诉我两天后带中文4个班去新校区办学。9月18日,被唯一委以一官半职的我与同时留校工作的另五位年轻老师随中文79级、80级4个班200多名中文学生来到条件极为原始、艰难的新校区。当时仅一幢学生宿舍,一幢教学大楼,一幢职工宿舍和一个露天的食堂,有的建筑脚手架尚未拆除,与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创办“抗大”几无差别。每天一辆仅可载20余人的中巴车载着校、系值班领导和授课教师来到校区,(老师大都是“走读”,上一二节课的步行回城,上三四节课的的步行上山)课后和周末偌大的荒岭仅我们六位和学生们。说两个细节:晴天校园道路浮尘几寸厚,下雨泥泞难行,打个雨伞排队打饭,脚上的高筒胶鞋陷在深深的胶泥中拔不出来,等费劲拔出脚来可能饭菜又泼了。9月18日来到新校区的第一晚就遇上了强台风过境,之后知道,那次台风中心在吉安。学生宿舍所有窗玻璃被打碎,无遮无挡的空阔荒山上的狂风暴雨穿堂而过席卷宿舍。停水停电,无处呼援,整整一夜,所有女生都恐惧的相拥痛哭。

井冈山大学

简陋的田径场

井冈山大学

绿化校园

井冈山大学

俯瞰园丁湖

1986年我以资历最浅嫩的校内中层主政师资力量最强、学生人数最多且思想最为活跃的中文系,我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广大师生的期许。中文系在我任内荣获省委宣传部和省教委的联合表彰。

1990年学校裁撤4个中层部门而新建学生工作处作为治校重大举措,我作为首任处长仅带一男一女成为校党、政决心改变校风的“参谋部”。一年多的努力,全省38所高校一年一度严肃认真的校风检查评估,吉安师专从倒数第一翻转为顺数第一!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1993年4月,学校热情举荐、荣誉加推,我被吉安地委选中离开母校去吉安市另一座荒山作为党、政双兼一把手领导开创新兴的职业技术教育,我也没有辱没井大校友的荣誉。

还因为,七十年代末我的诗歌作品被国家最高文学刊物《诗刊》和中央广播电台采用并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最高级别的文艺晚会上朗诵,浪得浮名。当今21世纪许多网络页面上,不论“八十年代校园诗人榜”还是“1978级高校文科才子榜”“吉安师专吴志昆”皆名列其中。在文化青年将诗歌视为神圣图腾的八十年代,我因此与吉安师专历届不少青年学子结成了亦师亦友的恒远友情。尤其是作为唯一的指导老师,坚持十几年指导的学校第一个学生社团“露珠诗社”,其成员今散落全国如北上广深等各处,至今还花繁果硕。

总结两句话,一、井冈山大学恢复重建的艰难草创与发展,我亲历、我见证、我参与,因此与井大有天然的原始的情感,我爱井大。

二、在我30岁到45岁的壮年,母校给了我谱写人生华彩乐章的机会和舞台,我对母校和母校领导、老师感恩,感谢,前几年春节我抽空带我爱人特意拜望了年近九旬的范毅老校长和另三位已作古谢世的校领导苗春生、钟汉权、廖顺元的遗孀。我离开母校22年,离开吉安也8年,但如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是几回回梦里回母校,记忆中总是荒径与野草。而今天回到母校,看到校园壮阔、堂皇、美丽、熟悉的陌生;校班子年轻敬业,学校发展风正帆悬。我祝福也瞩望母校更大的繁荣发展,让我这个年老在外的游子校友分享更多的荣光!

井冈山大学

吴志昆

井冈山大学

此文为吴志昆校友于2015年10月28日,代表井大深圳校友分会在校庆暨校友会成立筹备大会上的即兴演说后整理而成。作者为原吉安师专中文81届毕业生,现为吉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退休公务员;井大深圳校友会名誉会长。

老师,我总是想起您

井冈山大学

龙安隆

井冈山大学

一九八八年秋初,杀禾莳田刚忙完,高考的喜讯就在各村传开。在我刚毕业的中学里,我看到了高考分数(455分按比例计算,高于今天的一本线还多)。一阵惊喜一阵忧。我要上大学了!估计不是什么好大学吧,说不定就是吉安师专呢(井冈山大学前身)。我同自己也有过弱弱的斗争,还想再考一年,考个重点大学。要知道,农村中学几乎没有资料只有课本,农村中学的老师什么都好就是不怎么会教。很多人认为我是今天所说的潜力股,我也觉得是。

果然是吉安师专。那时家里没钱,愿望成了假设。带着遗憾和兴奋,离开了养我二十来年的故土。一个从没出过县境的小伙子,想想他的眼皮子有多浅。送学鞭炮的热闹和汽笛的长鸣,多少增加了一点壮阔的情怀。汽车从一座座山丘中穿过,偶尔飘来松油的清香。透过车窗在井冈山大桥上极目远舒,胸襟顿开。我在想:有如此壮丽的所在,必有不同凡响的老师。那时上大学的梦想,就希望能遇到几个好老师,教我能让我听得懂。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我注意到的第一个老师是周葱秀教授。我遇见他是在图书馆的现刊室里,不高的个头,戴一个金丝眼镜,皮肤白净,头发稀疏,只剩两鬓。引起我注意的不是他的形象,而是他的举止:和颜悦色地说着话,声音是那么的细小,然后长时间站着看书。当工作人员告诉我他是校长时,我有点惊讶。《孔乙己》里穿长衫的要坐着喝酒,公社书记说话是吼着的,他都不像。可惜没多久他就调走了,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但是我记住他了。

以后,我也在大大小小图书馆的书架前站着看书,说话也轻声细语地。他那清秀的样子,我至今还记着。是不是学他了,我说不清楚。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刘德清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喜欢得有点欺负他。刘老师学问方面,据说很了不起,地区高考文科状元,毕业于首都的名校,能把字典背下。我们喜欢他,是他待我们细致入微又不同我们计较的性格。第三年也就是毕业那一年(1990-1991),他当了我们的班主任。我们有空就会去刘老师家坐坐。为了让我们看上一个清晰的节目,他总要对那台小黑白电视又是调又是摇,折腾好几分钟都不嫌烦。周末同我们一起爬吉水的天玉山,早出晚归。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那次雨真大,几乎把所有人都淋湿了。刘老师的镜片上都是雨水,还乐呵呵问我们冷不冷。要知道,组织那样的活动今天并不容易,刘老师有一个敢于担当的菩萨心肠。

刘老师超好的性格在学生中广为传颂。听说有一次刘老师去检查寝室,一个没按时起床的学生拒不起床,还把被子一盖说“不要吵”。刘老师在床边很严肃地对学生说:你现在不起床,过一会儿还得起床。他严肃的表情在我们看来仍然是那样和蔼。

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对学生细致入微并且用温和的语气说话,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我的学生像我爱我的老师一样爱着我。我在当中学老师时,最受感动的一次是,1993年的一个中午,我的学生听信谣传以为我不再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几乎整个班不吃饭伏在课桌上哭泣(学校规定中午须在校吃饭)!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写作课由多位老师讲授,我们的写作水平是由多位奶妈喂大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吴志昆老师。记得教材是河南大学编的,谁的主编已经不记得了。吴老师敢于突破原来教材的圈子,大胆按照自己的大纲择重讲述。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写作实践,深入细致地阐述他拿手的诗歌散文的写作原理。既能写作品又能讲理论,是一位优秀写作老师的必要条件,就像又能范唱又能指导才可以成为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一样。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经典美文,用慷慨和激情表达他对作品的态度,用浓重的永新方音诚恳地评点我们的习作。我们等他的批改,就像在等过年的新衣,批评的会铭记,褒奖的则显摆显摆。那时的《吉安师专学报》还是内部刊物,我们拜读吴老师的论文,优美生动的文笔让人止不住啧啧称叹。

毕业之后,我不知不觉开始注意语言的表述,不知不觉喜欢上诗了。非常幸运,我的一篇散文诗被山西的一家杂志作为“刊首寄语”发表,得了五十块钱的稿费(那时没听说过版面费),弄得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要大家向我学习(怪不好意思的)。我没去想一篇小作能有多大意义,但它证明了吴老师他们教给我的是有大用处的。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的保护神,大度幽默的刘贤芬老师(系主任,第二学年班主任),总把古代汉语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生动有趣。比如他讲“老妪”是年纪大的女人,告诉我们吉安地区有的县市仍有“老妪”(老女人)这称呼。比如他讲“别”有“永久不见面”的意思,毕业季里总有学生说“别了,吉安师专”,可是没过多久又回来了。比如他强调纪律的时候,常说“只可一,不可再”(“再”,第二次)。绘声绘色,几十年了,犹言在耳,犹在面前。还有陶醉于课堂教学的李争光老师,还有能言善辩的胡俊才老师,还有普通话说得极好的许卫东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朗诵和配音艺术一时在中文系学生中兴起。还有学者型刘兰芳老师,还有激情四溢的刘光俊老师……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个学校,打心底里当作我的母校,我遇到了一群好老师,不只是让我听得懂。外面一定有更大牌的名师,或许华丽睿智,博学老深。但是我是农民的儿子,看重知足常乐。当初有了吉安师专这一群老师,便有了今天的我。

老师是智慧的载体,思想的精灵。人的能耐之一是模仿,所以就有了“像”这一说,像老师在说话,像老师的文笔,像老师的人品,像老师的思想。我在吉安师专生活学习三年,系统接受了老师的智慧和思想,之后的言和行,肯定“像”了不少老师。当然,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将老师教给我的融进时代元素,成为时代的正能量。

如今,我在任何场合都不发怵,众多的老师为我留下了强大的气场。为我留下强大气场的老师当中,就有我吉安师专的那些好老师。水有源,情有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您。无论我在哪里,我总是想起您。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

END

作者简介

龙安隆,1988级中文系校友,现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匆翻岁月读校史

井冈山大学

彭庭松

大学语文上《枕中记》,人生如梦,往事依稀的感觉袭来。突然怀念青春,自然想到母校。手指一轮,大专毕业已经23年多了。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读过的学校都变了》,忧虑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学校改革中,属于我们的校史会没有人秉笔了。

于是怀着怅怅的心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信步,不经意间眼前一亮:竟然有一本《吉安师范专科学校校史》,200页,要价20元,还不包邮。

井冈山大学

我向店主发了一条消息:每个人都会欣赏别人对母校的邂逅与青睐,一种天生的亲切会让人变得慷慨大度,既然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让你见证并将结下书缘,你说怎么个优惠法?店主是江西赣州宁都人,店铺名为江南客家书苑,一看就知道很淳朴。

果然没过多久,他发来消息:“还能怎么优惠?包邮呗”。经过四天路上的奔波,这书昨日到了我手,我给予了好评。

只能是如同岁月一样,匆匆地将校史来翻看。校史从1958年井冈山大学写起,写到1989年为止。那时是四十年弹指,如今则是一个甲子轮回了。很遗憾,我是校史截止时间后2年进入的,客观上让自己处于观史的境地了。

看得出来,校史编得很匆忙,但是在后记里面竟然没有“错误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之类的客套。

我的不满源自对我爷爷名字的弄错,1982年批准为讲师时写对了,是“彭学垣”,1989年批准为副教授时就写成“彭学恒”了。“垣”字很偏吗?北师大还有任校长叫陈垣呢。

翻读校史,一使我“惭”。到现在为止,我才知道师专有校歌。作词龙学勋,作曲朱艾南。可能还有很多校友如我一样对校歌陌生,我不惮烦,将歌词抄录如下:“带着人民的嘱托,服从祖国的挑选。我们欢聚在井冈山下,我们集合在吉安师专。探索在知识的大海,攀登在科学的高山,把心灵塑造得更加美好,把身体锻炼得更加强健。

高举马列的大旗,挑起革命的重担。我们欢聚在赣江之滨。我们集合在吉安师专,学习时神圣的职责,教育是终身的志愿,为实现四化学文习武,为振兴中华又红又专。啊!我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继往开来,任重道远,我们满怀豪情奋勇向前。

歌词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充满着鼓点般的理想和热情。歌词最后还有注解:“为庆祝我校由国务院正式命名。在1982年6月28日举行的命名典礼上,校艺术团演唱了《校歌》”。我读书三年,记忆中就没有演唱过校歌。那时候不像现在,逢年过节都要拿校歌来唱唱。

翻读校史,二使我“敬”。师专新校园的建设,包含有很多师生义务劳动。那著名的三口大塘,包括九曲桥上那口,都是自力更生挖出来的。三口大塘年产鱼8000斤左右。记得干塘的时候,我们学生也能加餐,分到一杯鱼羹。

那时伙食“以服务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每月算账,盈亏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当时还嫌伙食贵,咦,“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记得菜的味道不错,关键是油水足,还不长膘。

我也敬我们的校长钟汉权先生。毕业证上盖着他的大印。但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只和他打过两次招呼。一次是鼓足勇气赶上去喊了声:“钟校长”,他马上停步,微笑地望着我,点头表示答应。

因为早先听说他是北师大毕业的老牌大学生,所以看他的黑框眼镜都充满崇敬。他扶了扶镜架,还亲切地问:“同学你好!你是哪个系的呀?”还查户口啊,我假装没听见,赶紧一溜烟跑了。

前几日百度了一下,得知他2007年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写了篇文章纪念,读后我非常感佩。文章说,他作为一个校长,没有徇任何私情,最后是以讲师身份退休的,这在全国高校校长中恐怕是唯一的了。又说,师专建设这么快,这么多工程,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没有插手其中任何一个。

翻读校史,三使我“惜”。书中提到的中文系主任刘贤芬,研究古汉语的专家。挺着大大的肚子,笑眯眯的,就像弥勒佛。额头光亮,散步时总是那样悠闲,一看就让人安静。他在系里开会的时候很少训话,总是显得理解和宽容学生。

记得有次我上台说相声,下头没有人笑,我大汗淋漓,不知所措,开始频频忘词了。我差不多要急哭了,往台下看第一排,刘主任还是一如既往含笑,并不断颔首,我的力量顿时来了。

他的嘴唇还在动着,我猜他是不是在帮我提词呢。不知哪一年,我听到他去了的消息,而且也就只有60岁的样子。心中的痛惜能用什么言语来形容呢?他不认识我,但我永远记得这位有着安详风度的中文系主任。

校史中还提到戴耀晶考上硕士后,通过努力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这位学长师专毕业后留校,数年后考上杭州大学硕士,1990年考入复旦,跟随胡裕树先生攻读博士,毕业后便一直留在复旦大学任教,不幸于2014年去世,享年57岁。

戴教授学术上造诣颇深,去世前已经是国内著名的语法家,复旦的学科带头人。我经常看到他回吉安师专交流,并且热情帮助后学的消息。他也是一位好老师,我也在百度上看到了学生对他的真切悼念。

一个师专毕业的学生,能奋斗到这个地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在学术的黄金年龄,说撒手就撒手,这种惋惜中细细想来真有莫可名状的痛!那时考个博士多不容易,奋斗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身教。江苏大学庄晋财教授还清楚记得,当年在政教系读书的他,是如何端着板凳来抢位置听戴博士讲座的。

江山流日夜,代谢成古今。今天吉安师专已然被井冈山大学代替,算是做大做强了,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母校的进步当然要祝贺,我们期待着它能一日千里。但不管怎样,吉安师专这个名字,一定会被许许多多的人记住,并成为他们情感力量的策源地。

这本校史是做粗糙了些,然而在每位师专校友的心中,校史的精致程度早就与日俱增了。

井冈山大学

作者简介

彭庭松,1991级中文专业毕业,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

远 方

井冈山大学

唐琳

每个人心里,都曾或深或浅地怀揣着对远方的向往,也许真实,也许缥缈,却弥足珍贵。

对于少年时代的我来说,吉安就是远方,是我的人生新起点。

我是一个生长在山里的孩子,喜欢坐在屋后的山坡上,聆听草丛里虫儿的嘶鸣,痴望对面山腰上变幻莫测的云影,想像山外那神秘未知的世界。

1989年,一纸录取通知书让我的人生与吉安地区卫校产生了交集,我的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期盼和兴奋。那时,坐车去吉安需要大半天时间,山路崎岖不平,车身左摇右晃,人也变得晕晕乎乎,山风吹乱了发丝,也吹乱了思绪。

时隔28年,我还记得第一眼看见吉安物资大楼时内心的讶然和惊叹。是的,在一个孩子的视野里,吉安充满了新鲜感。它繁华、热闹,文化气息也比山区浓郁许多。最重要的是,就读中专让我远离了高考独木桥的竞争与抉择,少了些许学业造成的压力和煎熬。

面对已经决定好的职业生涯,只需专注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运用,而无需纠结何去何从的未来。

当年的吉安医学院与吉安师专还是并列关系,各成一体。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师专的位置有点偏远,校区内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相比之下,医学院地处闹市,更接地气,它分为一部和二部两个校区,一部全是中专生,二部则以大专生为主。作为校学生会和校团委的干部成员,课业之余的我常常因为开会、比赛和参加活动而往返于一部和二部校区之间,度过了三年紧张忙碌、快乐充实的中专生活。

其实一部的校区并不大,校舍也比较陈旧,特别是住宿条件,我们全班女生只用两间相邻的大寝室就安排妥当了。每晚熄灯之后,大家暂无睡意,总会隔着门板说笑一番。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有50个,其热闹场面,自不待言。

当然也有例外,在我印象中,班上的学霸肖同学,就比较沉默淡定,教辅书从不离手,毕业后一路读成了女博士,成为全班的骄傲。

学生生涯里,上课、学习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当我的笔触将要涉及时,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那年那月的教学楼。楼高五层,课室内光线明亮,空间宽敞,窗外晴空如洗,闲云朵朵。

讲台上曾经出现的各科老师,有的个性十足,有的亲切温柔,有的严肃古板,有的幽默随和,他(她)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清晰可感。正是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之下,一项项专业知识被充实进了原本一无所知的大脑,让一双双稚嫩的翅膀有了翱翔蓝天的底气。

教学楼顶的平台从不落锁,课余时间可以自由上、下,白天多是女生占据,聊天谈心,或是俯视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兼顾热闹与宁静两份心境。

夏日的夜晚,就成了男生们消暑的专利场所,闷热异常的寝室里找不见的人,基本都在这里了。现在的小朋友,没有空调就过不了日子,也不知当年的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说完教学楼,还得聊聊一部校区那兼俱多种功能的操场:早上是学生做操的地方,白天用来上体育课,傍晚是篮球场,拉上网即刻变身排球场,晚自习后是散步首选,半夜嘛,据说是失眠发呆、思考人生的好地方。

对我来说,这个操场最大的作用是球场,我在上面挥洒了足够多的时间和汗水,体重没有下降,人倒是结实不少。读过医学院的同仁们应该还记得,排球赛是学校每年的例牌活动,男生能扣杀,喝彩声此起彼伏,可见赛事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相比之下,女生温柔多了,发球得分是亮点,来回垫球的次数也很考验参赛者和观看者的耐心。因为这个常规赛事,从未摸过排球的我天天去操场垫球,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学友,发球、接球的技术突飞猛进。

幸运的是,我还被选入校篮球队,接受了一个学期货真价实、残酷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获得了期末免考的待遇,暑假代表学校到南昌比赛,在得分主力受伤的情况下,我们艰难打进决赛,捧回了全省中专卫校第四名的奖旗。教练虽然有些失望,却没有一句埋怨,特别体谅我们这帮因为练球而从雪白粉嫩晒到黑不溜秋的小屁孩们。

学校如家,接纳了我的懵懂无知,教会我厚积薄发。老师如家长,点醒了我的青春梦想,鼓励我勇往直前。

我的班主任伍吉云老师,外表严肃,内心温暖,亲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毕业前夕,鉴于我在学校有两年的播音和节目主持经历,她鼓励我去报考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还帮我向实习单位和科室领导请假,甚至预言我以后一定会改行,晚改不如早改,由此点燃了我未曾有过的激情,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变得近在咫尺。

虽然,我最终与播音主持梦擦肩而过,但我对伍老师始终心怀感激。那些屡败屡战的报考经历,让我在挫折中变得坚强,更懂得了潜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这为我日后顺利考进博物馆从事宣传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对于青年时代的我来说,东莞就是远方,是我的人生新平台。

2004年,东莞市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全国招考人才,我抱着检验自己真实水平的想法,参与了这场唯一名额的竞争。在经过初审、笔试、面试、复试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心情开始变得复杂,不再是单纯的期盼和兴奋,而是有了犹豫和挣扎,不甘和不舍。最终,在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我踏上了东莞这片热土。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除了之前积累的十年文博工作经验外,我一无所有。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站在了更广阔的平台上,抱着更谦逊的态度,接受更严格的考验,心情却格外从容。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冥冥之中,这也是对“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井大校训的一种践行吧。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故乡成了远方,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今,每次回到吉安,路过黄金地段的医学院一部校区原址,我总会下意识地回望一眼。20多年前它就被建设银行所替代,曾经与校园一墙之隔的附属医院,变成了独立的建筑,和医学院一起成为了井冈山大学的一份子。

往事历历在目,青葱岁月里的成长痕迹却已无处找寻,曾经的刻骨铭心,也都变得云淡风轻。既然实物不可见,就让文字得永生,浓墨重彩地纪念那段不可复制的青春时光吧。

而我之所以轻描淡写当下的生活,是因为这份进行时还有许多印证的机会。说到底,人这一生真正放不下、舍不得、忘不掉的,永远是各个阶段原本的自我,越久远,越亲近。

我们都是生命这趟旅程的过客,而远方,是一段未知旅途的起点,是一场重复变换的梦境,也许真实,也许缥缈,却弥足珍贵。因为,心中有远方,现实不再冰冷!

井冈山大学

作者简介

唐琳,吉安地区卫校89级护士1班,现工作单位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井冈山大学

往期精彩回顾

JGSU

校庆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为井大打call!

你想知道的校庆活动安排都在这里!

校庆『翠湖记忆』| 吴志昆:我和我的母校

“男神”校友王永超:我与校徽校旗在一起的日子

校庆|老照片·舞台上拥有Freestyle的是你吗?

校庆|翠湖拾趣·1982年的摄影课

校庆!表白母校,大声说出我爱你井大!

井冈山大学

编辑:郭伟清

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井冈山大学

感谢您对井冈山大学官方微博、微信的关注。

欢迎提供文字、摄影、视频、漫画等。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井冈山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井冈山大学-校庆|『翠湖记忆』精选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