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丨旅管1601 赵文静 汉本1604张思梦
人物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因博学广闻而被众多学子尊称为“南师”。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著述极为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
星星的光芒即便微弱,在黑夜中却足以给人前进的方向。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人格魅力仍然散发着光芒。南怀瑾先生逝世后,他的音容笑貌和高洁品质仍让许多人不能忘怀。
先生作为国学教育大师,一生致力于儒、释、道三家学问的演绎和归纳,他所学甚广,从玩索有成到潜心修行为法而忘躯圆寂,真正实践了从平凡到高贵的最好人生答卷。正如他所言,“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他就像那个无心插柳的幸运儿,一心专注学识,不问名利,却总有名利找上门。
南怀瑾先生早期接受的学校教育并不多,没有什么文凭,他的毕生所学全是靠自行苦修积累。在当时的台湾,想要当教授是必须得有文凭的,但是南怀瑾先生讲课旁征博引,文辞章句信手拈来,校方非常钦佩先生的学问,认为凭借南怀瑾先生的学识完全可以直接给他聘书,但是先生却拒绝了。后来,蒋介石听了南怀瑾先生的一次演讲,当即就在台湾开办一个文学研究机构,想让南怀瑾先生当管事的,先生再一次果断拒绝,私下交底道:“要保持做学问人的风骨”,真是一个风趣的人啊!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有这样一句评价——“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今日我们另辟蹊径,不谈南怀瑾先生在儒释道的大学问、大研究,就来聊聊先生的关心事:世上苍生与架上书。
南怀瑾先生关于人生阐述为“儒释道合一境界,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好一句“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这正是大师的真实写照。南怀瑾先生在金温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贡献了很多,可以说金温铁路的建成得有先生很大的一个功劳,但他只是淡淡地表示:“我的意图其实很简单,无非想帮助国家发展起来,尽量为社会,为家乡做点事,使大家受点益。”、“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时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南怀瑾先生六年修成百年路之后,掷下此四句,再不过问。
从南怀瑾先生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苍生的关心。“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先生说自己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真正有学识的人都有着虚怀若谷品质,越是有高资格的人就越是低姿态,如语录中所记,“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这先生,显然已完全符合头等人的标准了。
至于“架上书”,南怀瑾先生上了年纪之后,看书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他的学生便把书的字印成很大便于他观看学习,书变厚了,他就把它们摆在架子上,站在架子前阅读。先生认为,“读书应该像刷牙、洗脸、洗澡一样是必须的。一天没有一点进步,我就觉得很可耻。我的书桌上有书,墙壁上有书,地上也堆满了书,我的生活中必定是有书的,我是一个非常爱书的人。”
南怀瑾先生不但言传,还身教。一向执着于文人风骨的他,为了便于学生听课,住的地方却是熙攘的闹市,不执着于深山草屋。身体力行地让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进行启发,对中国传统文学,博大精深的国学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传承。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汲取古人智慧,探寻文化之根,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国人的责任。这也是近期央视频繁推出各种大型诗词文艺节目的原因,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将中国的诗词普及、推广,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创新科技的加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更为人所乐见的方式走进我们大众的生活。
南怀瑾先生二十六岁时,立下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誓愿。南怀瑾先生曾说有一段话,“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与诸君共勉。
GNNU
编辑|杨斯淇
审稿| 张平正主编| 张培
qq交流群|1396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