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又获奖了!全省就十个!

赣南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校教师又获奖了!全省就十个!

赣南师范大学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选结果。我校叶芜为老师荣获“最美辅导员”称号,郑青老师荣获“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熊小青老师荣获“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名奖。

赣南师范大学

“最美辅导员”

叶 芜 为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叶芜为,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3年9月生。自1998年9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职务,同时担任小学教育专业2015级本科班辅导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省级辅导员精品项目2项,完成专著书稿1本,发表论文24余篇。从事辅导员工作20年来,叶芜为逐渐树立起学者型辅导员形象,他坚持做到牢记立德树人初心,热爱忠诚辅导员事业;坚守思政工作主业,创新载体匠心育人;坚持学习日积月累,努力实现专业成长;坚信复兴大业,写好人生“奋进之笔”。

主要获奖情况:

1.2006年,获赣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2008年,获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2015年, 撰写的论文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18年, 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主要事迹:(滑动查看详情)

坚定信念,匠心育人,专业成长,奋进新时代

一、坚定辅导员职业信念,立志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

大声喊出“我是高校辅导员”。自2004年党和国家推行辅导员专职化以来,无论岗位如何变换,叶芜为同志都以“辅导员”自称。早些年,辅导员职业化起步阶段,辅导员身份地位低,职业认同感弱,很多年轻辅导员比较害羞说出自己的辅导员真实身份,常常或称自己为团干,或称自己为学工干部。当时叶芜为同志在校学工处工作,却能大声喊出:“我是高校辅导员!”吸引了很多年轻辅导员钦佩的目光。在叶芜为同志的努力推动下,赣南师范大学较早成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理事单位,成为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高校辅导员之歌》开始在学校和江西省高教系统传唱。

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一线辅导员。2014年6月,学校中层干部调整,叶芜为同志服从组织安排从校学工部(处)副部(处)长的职务轮岗到学院担任一线辅导员工作。叶芜为同志坚信学校工作育人为本,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在基层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

立志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叶芜为同志认为,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当前急需形成一批专家型、教育家型辅导员。他撰文指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辅导员由“非业”、“似业”或“副业”、“兼职”向“准业”、“主业”和“职业”转化,这个阶段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为标志已基本结束;第二阶段是由“三心二意”向“一心一意”“全心全意”转化,实现“专其一业”的目标,做到角色身份专职,工作范围专门,能力素质专长,职业精神专诚,学术研究专攻,话语体系专属,工作交往专一,发展目标专家,这个阶段是广大辅导员的努力方向。叶芜为同志正努力朝这个目标迈进,致力于成长为一名专家型辅导员。

二、坚守思政工作主业,匠心育人

善于“顶天立地”找准育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找准育人方向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叶芜为同志认为,只有“顶天立地”,才能找准方向。他说所谓“顶天”,就是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跟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新举措;所谓“立地”,就是要摸清实情,做好结合文章。他认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基层辅导员的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是辅导员育人的大方向。

赣南师范大学

敢于“无中生有”创新育人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辅导员工作是常做常新的一份事业,叶芜为同志在文学院工作期间,探索第二课堂试行学分制,这项工作是现行素质拓展学分的雏形;在体育学院担任辅导员期间,他策划“十百千万”人文素质培养工程;在学工处工作期间,结合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创办了“以文化心学堂”,推动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在教育科学学院工作期间,他策划省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两个:《日新人生隆中对——辅导员与学生之“茶叙”》、《常识创新学选修课程教学——基于辅导员常规工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模式》。他策划的《卓越教师涵养行动》被学校确定为“一院一品”项目,事迹材料被选为2017年全省高校优秀思政工作案例。

珍惜“志同道合”培育育人团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行快,众行远。”辅导员事业的发展,需要辅导员之间发挥同志友谊,携手前行。叶芜为同志非常注重辅导员团队的建设,组建了跨学校,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化团队,致力于推进协同育人。

三、坚持日积月累,实现专业成长

学习不倦怠,以书为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读书。叶芜为同志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经常说:“作为教师,读书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一日也不能荒废。”为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知之深,爱之切》等书籍,真正做到了操持雅好,手捧一卷,神游物外,以读书引导读书。

研究不图名,以问题为导向。叶芜为同志始终认为,问题即课题。科研是辅导员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一剂良药。他因为学术见长,2007年就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此后,他一直坚持研究,主持省级课题6项。他坚持把学术研究做在立德树人的正道上。

赣南师范大学

联系不间断,以“会“为家。叶芜为同志认为,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是学校人,还是系统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就是我们的娘家。他一直坚持与研究会保持联系,向“时代楷模”曲建武等老一辈辅导员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力量,增长智慧。

四、坚信复兴大业,奋进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广大辅导员生逢其时,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叶芜为同志打算组织学生共同修读《习近平教育思想》,做好“学习笔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突出师范生师德培养,结合中央苏区地域特色,努力打造“红色园丁联盟”工作品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培养红色传人,永保红色江山,书写新时代人生奋进之笔。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郑 青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郑青,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博士,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现任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校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负责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江西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赣州市专家协会成员。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一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研究5个省级项目。

主要获奖情况:

1.2017年,获江西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2016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

3.2015年,获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竞赛二等奖

4.2015年,获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2011年,获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主要事迹:(滑动查看详情)

教之以笃学、研之以深究、管之以明理

郑青,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教学、科研、管理三位一体复合型职能的思政课青年骨干教师。她用其高效的行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扎根赣南红土地,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断努力着。

赣南师范大学

教之以笃学

作为师范大学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深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份量。她把“学”分为三类,即笃学、苦学、善学,认为“苦学、善学”因人而异,既是学习方法,又是学习态度,唯有“法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而“笃学”虽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行为习惯,只要人人向之,人人就可得之。

她以学者的身份强化笃学的共识成效和引导笃学的努力方向,在她的课堂上,笃学不仅是遵守教学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围绕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核心教学任务,适时设计“课堂新闻报”、“时事热点研讨”、“教学重难点辨析”等表达思想的头脑风暴,为学生搭建笃学检验的平台,让学生们享受“思想甜点”的同时,感受到被期待的力量,继而期待每一堂思政课的到来。

为激发学生们笃学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们考研和考公务员,并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跟进辅导,督促学生们笃学。另一方面,立足于思政课承担着培育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的任务,在公共政治课的教学中,适时贯通马克思主义本、硕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有意识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注意激发和遴选出有志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毕业后的学习专业的学生,给予他们考研的专业指导。

赣南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在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参与开创和监督实施“五个一工程”的学习模式,即每天(每周按五天计算)至少看一篇理论文章;每两周至少看一本好书;每月至少聆听一场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写一篇理论文章;每年至少做一场学术报告。通过这一教学培养模式,学院向社会输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毕业研究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2015年由她指导的学生许苏庭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百篇优秀理论成果论文奖。

研之以深究

进行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她遵循“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针对中国政治生活中,党领导国家建设的社会现实、党的宗旨所关注的民生福利等现实问题,聚焦了政党治理、福利政治的研究领域,并把这些研究领域统合进“社会变革中的国家发展”的研究主线,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赣南师范大学

近三年来,主持立项并结题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题一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在研三项省级项目。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一本学术专著,发表了二篇C刊论文,二篇C扩期刊论文。两本独著的学术专著分获江西省第十六次、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她之所以能取得较为优异的研究成果,除了较好的研究选题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尽可能穷尽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做深入研究是其心得,以她2016年出版的专著《社会变革中的福利政治发展研究》为例,本书的撰写持续了七年之久,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匿名评审专家的好评,并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管之以明理

作为分管思政课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副院长,她在遵循教学管理基本规律的同时,始终铭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的使命,尽心尽力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她注重动态性地把党和国家阶段性发展任务的理念和实践要求融入期初的教学准备、期中的教学检查、期末的教学考试等节点的管理工作中,围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核心教学任务,依据公共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收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修订教纲考纲、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管理工作,确保全体思政课教师遵守“马院信马,在马言马”的政治纪律。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等的工作方面,着重抓住“以评促质”、“以赛促质”的发展理念,重视每一次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层次的学科建设督查和教学比赛,用心比照督查细则,查缺补漏,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学习参赛选手们的教学经验,为迎接、参加更高层次学科建设的等级评比和教学竞赛积聚能量。

赣南师范大学

在她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被列为“江西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C”档,学院教师在全国、全省思政课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的称号,两位教师分获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佳绩。

赣南师范大学

“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名奖

熊 小 青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熊小青,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技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国环境伦理学会理事、赣州市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及秘书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多项,多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二部,公开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主要获奖情况:

1.2017年,获江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4年,获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3.2013年,获江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事迹:(滑动查看详情)

熊小青,是一名长期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老师。近二十年的思政教育教学中,紧扣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理念和立场,高举主旋律大旗,始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识能力及其政治敏锐性,这些是他从教生涯的永恒主题。

在教学中,他强调马列老师姓“马”、“马列课堂”姓“马”的理念,突出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方法。本着“给人一滴水,自己应有一碗水”的教学理念,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尤其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并力求准确理解其内涵,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深入研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教学有深度、有观点,始终体现理论的严谨、科学。

为着把思政课教“活”,更有吸引力,熊小青常常深入乡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的鲜活案例,引进课堂,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地气”,使理论观点更有说服力,更有时代感,真正把课堂讲“活”。他也注重教学方法运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培养要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他在强调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学科的学理性、学术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高度和思政课老师的理论素养,增强思政课堂的学术氛围。正因如此,他承担的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专家听课,反映都较好,受到较高肯定,甚至学生评教分数达到九十七分之高。

赣南师范大学

老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都是建立在关心爱护学生基础上。在教育学生时,熊小青始终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充满个性的、具有巨大可塑性的个体,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灌输。充分地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生活实践来组织教学,包容学生一时的认识误区,不急于求成甚至一棍子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通过推荐书目、实践调研、现场观摩等去引导、影响学生最终改变他们的想法。他认为,关心学生就是要从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困惑入手,从学生思想细微之处入手,给学生以方向力量。

注意到学生“大一的新奇与憧憬,大二的困惑与迷惘,大三的得过与挣扎,大四的慌乱与无助,研究生期间的浮躁与焦虑,”的变化后,熊小青从变化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关注点,并在这些具体困惑中“出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方向、理念方法等引导优势给予帮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化解并反驳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用之说。在研究生教学中,无论是他自己的直接指导的研究生,还是别个老师的研究生,他总是满腔热情地耐心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提供应有的帮助。正是这些努力,无论是教学上还是在学术探讨、为人处事上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由此获得优秀硕士生导师荣誉。

他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从业原则,敬业爱岗,为着学科建设及其教学需要,承担临时动议或者紧急任务,本着学科需要及其学校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之原则勇于承担并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他也常常揽“事”而为,如利用自己的学术资源及优势,筹划、组织系列学科建设活动;对学科建设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院决策之用等。

在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同时,为着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更深入理解,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影响力,提升本人研究和教学能力,熊小青本着深入实践、求真务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努力开展马列科社学科项目的科研工作。有时为着一个数据远赴上百公里去调查核实,有时走村入户调研。正是这些执着坚持,使得他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说服力,研究成果获得同行肯定。近五年来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五项,发表较高质量论文七篇,获得省级以上优秀社会成果奖四项。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反过来也有力促进了思政教学及其学科建设建设,增强了思政课的说服力。

GNNU

制图丨李小刚

编辑丨刘怡欣

审核丨胡倩主编丨冯佳丽

qq交流群丨139659610

赣南师范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赣南师范大学-我校教师又获奖了!全省就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