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 | 全国优秀教师刘苑秋:乐业从教 潜心育人

江西农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致敬教师 | 全国优秀教师刘苑秋:乐业从教 潜心育人

阳春三月,走进泰和县螺溪镇的狗丝茅岭,层峦叠翠的青山绿的生机勃勃,绿的清新养眼。谁曾想,曾经的狗丝茅岭由于长期的樵采、割茅和过牧,岭上的原生森林早已不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这里一度成为一块满目贫瘠的“不毛之地”。改变这一切的,是我校女教授刘苑秋和她的课题组。

江西农业大学

刘教授指导基层科技人员

刘苑秋教授,江西农业大学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主要研究森林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这是一项需要长期野外试验的科研工作。她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探索筛选了一批适宜不同退化类型荒山植被恢复的优良植物种类,配置一批生态经济效益协调的模式,并进行推广;从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和酶、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揭示退化红壤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和机理,为长江中下游山丘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为中亚热带红壤区工程造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经营提供了示范。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刘苑秋教授带领学生在野外开展科研

上世纪90年代初,江西省政府提出了“消灭荒山,绿化江西”的目标。年轻的刘苑秋就加入了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负责的“江西省低丘陵荒山绿化生态经济模式研究”省科委重点项目,在江西9个县(市)设立试验点开展研究并建立长期示范基地,刘苑秋作为当时的年青老师带领学生走遍了每个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调查和样品采集,特别是吉安市的泰和试验基地地处山乡僻壤,离最近的螺溪镇近10公里,最好的住居地是离试验基地8华里的林站工区。

每年她都会带领团队来到这里开展野外试验研究,短则几天长则二十多天,由于生活条件落后,刘苑秋和她的团队必须自己动手从井中取水清洗根系样品和解决用水问题。

晚上,和学生们一道在昏暗的灯光下处理样品核查数据,并为次日的调查采样做好准备,常常工作到深夜。而这样的状态是刘苑秋的工作常态,更是一名林业人的职责本色。

江西农业大学

为了定量评估我省林业过去近二十年来对碳汇的贡献,特别是大规模植树造林在固碳方面的意义,刘苑秋在2011年到2015年的5年时间里,先后组织10余位老师、50余研究生、上百名本科生走遍吉安、赣州、上饶、景德镇市的等十个地级市30余个县(市、区)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完成345个样地的外业调查工作和样品分析、数据整理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苑秋经过5年的调查、采样、分析,完成了江西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估算报告,较系统地阐明江西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固碳速率、潜力的形成机制、碳库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以及人工林固碳调控机制和措施,提出江西发展碳汇林业的对策,为江西省未来发展高效碳汇林业明确了方向与重点。

江西农业大学

▲刘苑秋教授与团队进行野外观测

2014年,刘苑秋和她的团队创建江西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通过设立野外监测设施开展庐山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不仅为亚热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培养了2名博士、8名硕士及一大批林学专业的本科生,成为森林生态与资源保护科研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2019年,由于出色的工作,刘苑秋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优秀教师”。从教30余年,刘苑秋一直秉持着以生为本、以德育人、以爱从教。

江西农业大学

当时我们正在做关于‘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复的研究’。试验的方案设计、设样、布点,每一个细节,刘老师都亲历亲为,带着我们翻山越岭,采集实验材料和数据。有一次我们设置样点的收集装置被野猪破坏了,当时我猜测周围几篇落叶也应该是样点的,但刘老师说,做科研,总会遇上点意外,但千万不要人为的去臆想或者造假,这次数据可能不准,但我们还有后续的观测和数据采集,我们要尊重事实。刘老师对科学研究事必躬亲,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一生学习。

——2003级森林培育专业张继红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忘不了一天调查结束后刘老师给大家买的西瓜、冰棍解暑;也忘不了背上长满痱子时老师的关心和药品。生活中的失意,工作中的瓶颈,每一次的整装待发都离不开刘老师的关心。”

——2007级学生孙浩

江西农业大学

刘苑秋用她的仁爱之心滋养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全国林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

▲刘教授2006-2016年带学生实践(向左滑动)

走旁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刘苑秋和她的课题组用将近30年的时间努力将荒山变为绿洲。从1991到1995年的第一个荒山绿化课题就在全省9个县(市)营造试验示范林2万多亩,又在瑞昌市、弋阳县、修水县开展困难立地育林推广3000亩,还在余江县、弋阳县、瑞昌市开展退耕还林模式应用示范,营建3000亩试验示范林。这些示范林所在的县市,自行推广应用刘苑秋的示范林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模式,进行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效推动当地生态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我省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一种叫做“中国绿”的颜色正向我们走来。正是有着像刘苑秋这样的“林业人”,深学笃用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投身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才让祖国的大地有了更多的绿色。

图文来源 | 江西农业大学

图文编辑 | 万琪睿

责任编辑 | 徐晨茜 王诗慧

审核 | 高芸

监制 | 杨峰

江西农业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江西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江西农业大学-致敬教师 | 全国优秀教师刘苑秋:乐业从教 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