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8万毕业生落户深圳,江工如何将社会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江西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必看】8万毕业生落户深圳,江工如何将社会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江西工程学院将社会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编者按: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83年,学校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于市场,壮大于市场,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高校,33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近18万余名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上千名校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其中有几万名毕业生从农村人华丽转身为深圳市民,将社会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那么学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江工学子在深圳创新创业的能量又是从何而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该校特色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秘籍”。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坚持“立校育人,办学为民”,形成“六个一”、“五个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校33年以来,学校坚持“立校育人,办学为民”的宗旨和教育性的原则,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和“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坚持“教学为主,人才为尊,法德为基,创新为魂”的治校理念,营造“读书有沙龙、学科有竞赛、讲台摆擂台、论坛连歌坛”的校园文化特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等一系列改革要求。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六个一”,做到“五个合”,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步骤。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大力突出应用型职业教育特点,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施“六个一”,即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创办一所研究机构,举办一个企业实体,参加一项全国竞赛,创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做到“五个合”,即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汇合,学院与企业联合,教师授课与学生参赛结合,形成了“产学研做一体化”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四个对准”育人方针,发扬“三苦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萌芽早,起步快,上世纪80年代,学校提出并实施“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新育人才”和“办学形式多样性,专业设置职业性,教学内容应用性,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四对准”和“四性”的教育模式,实施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三融合”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三个面向”培养人才,即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人才,面向中国2025智能制造培养人才,面向“互联网+”行动计划培养人才,构建“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育人格局,增强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就业创业工作的精准性,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理念保证。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发扬“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练”三苦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教育教学途径,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打造特色制胜团队,近年来,不少比赛取得了与名牌大学同场竞技、同台领奖的优异成绩,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学校学生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获奖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参赛总分仅次于南昌大学;摘取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广州赛区创意单元大学组冠军;在全国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上获得总决赛亚军,仅次于哈工大。近5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587项,学校生产力促进中心转化科研成果192项。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导,“双促双导”彰显实践教育特色

学校以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主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动脉,坚持理念先行、榜样引领、双导双促、校企融合,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校倡导“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以赛导学、以赛促学”的“双导双促”育人模式,凝聚教师团队力量,采取分层教学手段,近年来,“双促双导”教学机制效果显著,一大批学生通过比赛提升了创新能力,科研团队建设不断壮大,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可喜成果。很多学生参与了高空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航拍无人机的研发、中标江西省移动公司营业大厅的迎宾机器人项目,参与2016年全省机器人比赛的项目有:机器人游江西、机器人灭火、搜救机器人、机器人舞蹈、智能搬运机器人、机器人创意等,代表江西高校参展第十八届中国高交会产品有:多自由度美女迎宾机器人、人机互动机器人、语音控制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毛笔字机器人、激光刻画机器人、舞蹈机器人、探索未来机器人。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以赛导学,以赛促学”机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及肯定,《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校“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以赛导学,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特色,中央电视台对学校在江西率先开办“创新工程师班”并取得竞赛良好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学院列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双促机制的构建”项目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育人势态显著

为了建设一支符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校企两栖型”的师资队伍,学校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成功校友来授课,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将开展“实施校地合作,服务新余经济”专项行动方案,安排教师到地方、园区、行业和企业挂职,促使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服务型转变。同时,学校加强对青、中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用5年时间培养博士100名,学校建设了一支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水平与科学建设相适应,素质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建校33年,学校与3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多个,创业合作企业52家。

江西工程学院

校友企业孵化毕业生创业。校友会是学校宝贵的资源,校领导连续多年参加泛珠三角、长三角校友年会,与广大江工校友保持密切联系。截至目前,与木林森、鸿利光电等160余家校友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送派了36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与企业老总跟班学习,学习时间为6个月,学习优秀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社交等,为今后毕业创新创业积累实践经验和宝贵的人脉资源。初步实现孵化200名毕业生,实现高位嫁接、高品位高端高薪就业创业。

江西工程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搭建广阔平台,联合办学引领毕业生创业

学校十分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和交流关系。2016年,学校委派5批教师和学生先后去美国、泰国等国家交流,开阔了师生视野,拓宽了教育的平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联合办学引领毕业生创业。学校依托名校、大型骨干企业、高端培训机构等资源,走“校校联合、校企融合”办学之路。与北京大学举办“北京大学管理智慧课题人才实践基地”、与武汉星宇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江西工程学院——贝沃IT学院互联网+工程师培养计划”、江工商学院等项目,孵化大批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在校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及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工程师班,建设创新家园、众创空间、创客咖啡等全链条创新创业载体,实现与名校、名企、高端培训机构的无缝对接与合作。

江西工程学院

学院坚持以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为楷模,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为国家减压

建校以来,江西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近18余万名优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及一大批拥有千万元资产的企业家,涌现了四大LED产业巨头、两大触屏中坚、两大营销奇才、两位教育精英、七大电器制造大腕以及七位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优秀人物。学校优秀毕业生孙清焕登上201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和2016年胡润富豪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邀请孙清焕、李国平、蓝国贤等30位优秀毕业生到校分享成功创业经验,以优秀毕业生为创新创业典型,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渠道,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教育,覆盖面100%,不断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

江西工程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培养了近1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在深圳落户就有8万余人,成为真正的深圳人,如福布斯富豪榜孙清焕、全国高校就业之星邹如飞、产业巨头卜发林、李国平、蓝国贤等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上海、苏州、杭州大都市落户,成为大都市真正的主人,窥一斑而见全豹,江西工程学院,将社会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人才资源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

编辑:新媒体中心

监制:谢章涛

主编:谢浓

总编:于永清

文字、图片:党委宣传部

江西工程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江西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西工程学院-【必看】8万毕业生落户深圳,江工如何将社会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