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师范学院校歌
词作者:吴智勇
曲作者:黄剑敏
空白
用校歌唱响校名
词作者:人文科学系副主任
吴智勇博士
输入
吴智勇,人文科学系副主任、文学博士,江西省古代文学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汉唐佛教。在《宗教学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二十余篇,参编著作、教材多部。曾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学校“教学质量月讲课比赛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三育人先进个人”以及“建院升本工作先进个人”等多种奖项和荣誉称号。
接到校歌写作任务的时候,剑敏兄创作的曲谱已经出来了初稿,这使我的歌词创作更像是填词,而不是作词。知难而上,这倒激起我的创作冲动。好在我也常诌些歪诗酸词,算是有一点基础。
我在填词的时候,首先想到,必须用校歌唱响校名。
长久以来,我们学校简称“南师”;在百年校史中,南昌师范一直是她的主体。如果早升本几年,我们学校的名称,理应是与这一简称相匹配的什么名字,但更适合的名称却阴差阳错地被人“占去”,我们别取“豫章师范学院”之名。按理说,这是无奈之举,在校史传承中,陷入被动局面:我们似乎把自己的根给弄丢了。
校领导独具慧眼,巧妙利用“豫章”二字,以“豫章文化石”和“百年时间轴”为核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仅接续上自己的历史,找回了根,还把我们的根系,扎入更深厚的豫章文化土壤中。相形之下,别的校名,倒显得单薄了。这种占据文化高度、化被动为主动的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大局,承担起为学校树立形象的重任。
在江西高校中,豫章师范学院最重要的形象是什么?——是历史!是别的学校都无法比拟的百年校史,也是与豫章地区两千多年文脉相接续的文化传承!
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歌词创作中,突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豫章文化,这个文化,既包括自然景色,也包括人文传统;二是我们学校的百年校史,及其在近现代历史中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为彰显历史厚重感,我选择了较为典雅的文体风格。这样写出来,使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学校,是独具特色、有着深厚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豫章师范学院。
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几经波折,几易其稿。主要矛盾,既在于词曲匹配,更在于格律的整饬和风格的古雅,与校歌这一大众歌曲形式的冲突。为此,校领导和宣传统战部多次提出修订意见。如果说校歌歌词创作还算成功的话,他们功不可没。
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各位专家和同仁,正是他们幕后的审阅和反复提出修订意见,才使歌词得到更多的认可。
空白
校歌创作谈
曲作者:音乐系副主任
黄剑敏博士
输入
黄剑敏教授,豫章师范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安徽师大中国音乐文化史博士,全国音乐教育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兼职硕导、中国传媒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校级《作曲理论》精品课程负责人。近五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9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01
整个作品主要选用江西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素材(江西民间音乐亦为豫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反常规的西洋大调式的校歌通用写作技法,而采用了江西民间音乐中比较有特色的羽调式进行创作。这个音乐素材一直贯穿全曲的主题写作之中,不断运用变奏、对位、调性变化、模进等作曲手法进行发展,最后音乐在最有特色的江西民间音调“mimimidoremi”及其变化模进“sososomisola”的声部合唱中结束,表达了豫章师范学院全体师生的自信、自强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02
整个音乐情绪自信坚定,充满自豪感。采用管弦乐伴奏的表现形式,在配器中运用弦乐与管乐的对比关系,同时强调两者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03
音乐一开始就从全曲的最高音la开始,展现出我们豫章师范学院全体师生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紧接着第二句lamimiladoremirere,我们马上感觉到了作品中的江西民间音乐特征。
04
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景,其伴奏音乐以弦乐为主,演唱时要强调气息的支持,咬字吐字要特别注重旋律的优美,音乐的连贯性;第二部分抒情,吸取了江西民歌中劳动号子的音调。全曲主题突出,个性鲜明。能够彰显豫章文化的精要,同时符合群众性的演唱特点,易于传播和推广。
和同仁们一起讨论修改的情景历历在目,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的指正帮助。
转载需私信后台并注明来源「豫章师院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yzsy2017@126.com
责任编辑|钱柳祎
执行编辑|吴洁 钟寿梅
审校|沈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