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昌小主人,传承文明任在肩。礼貌礼节用处广,律己敬人是关键。中华复兴礼当先,发扬光大靠大家……”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世纪中央城社区老党员蔡定保自编快板,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传播文明城创建工作,让创建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12月的洪城
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让气温急剧下降
然而
这并不影响创建工作热火朝天的开展
虽然都是琐碎的小事
却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在大街小巷,
环卫工人辛勤奉献;
在繁华路口,
交警冒着寒风冻雨维持交通秩序;
在社区,
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
……
文明城市的建设,没有局外人。对南昌500多万市民来说,创建文明城市并非只是一份荣誉,更是惠及子孙的百年大计。近日,南昌市发出的《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将每一位普通市民的心连在一起,掀起了新一轮文明礼让热潮,让文明成为南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成为500多万南昌人的共识。
提升城市管建水平 展现文明
行走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现代化高楼林立,白天车流如织,夜晚霓虹闪烁,现代化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像很多城市一样,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昌城,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加速驶向现代化:城变大了、路变宽了、楼变高了、车变多了……
对此,在南昌生活了20多年的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刘晓青有着特别的感受。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南昌城区面积扩容了数十倍。特别是到了红谷滩新区,仿佛置身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南昌的气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现代化了。”刘晓青说。
城市的面子重要,里子同样重要,文明城市不应只有华丽的外表,更应体现在老百姓的感受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南昌市始终秉承这样一个创建的宗旨,那就是:“为民、便民、利民”。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一直是让不少市民和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会造成交通拥堵。
自今年11月14日起,南昌市民在东湖区扫码骑行哈啰单车,会发现地图界面上有一些由红色虚线划定的区域,若试图在这些区域内停车,会出现弹窗提醒甚至进一步警告。
这是东湖区已上线的电子围栏功能之一,意味着共享单车停放将不能“随心所欲”了,相关管理向无人化、智能化迈进。
早在今年6月份,东湖区就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45处“禁投区”,严禁共享单车在地铁口、医院、学校等交通密集路段投放,以缓解不断增长的交通压力。
但“禁投区”的设立管得了车企管不了个人,许多骑行者将车停放这些区域,导致出现上下班高峰期行人在车堆里小心穿行的尴尬场面。
为让共享单车不再被“任性”停放,南昌东湖区执法局督促共享单车企业转变竞争方式,由比拼单车投放量转为提升管理含金量,联手对拥堵点进行精密测量,运用相关技术在电子地图上绘制了19处“禁停区”。
在这些区域内,骑行者在禁停区内停车将接到警告提醒或者罚款,严重者将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如今,行走在南昌市东湖区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整齐排列,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电子围栏规范共享单位乱停放,城市道路通畅了,市民出行更方便了,可谓一石二鸟。”东湖区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治理只是南昌市近年来解决百姓“出行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昌市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缓解了全市65处交通堵点;制定了《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完成了全市140万辆电动车上牌工作;实施交通违法自动抓拍,市民和驾驶员的交通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在“全国100个城市交通拥堵指数”排名中,南昌已由2017年的第41位下降至2018年的第77位。
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 播撒文明
“南昌通过开展各类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工作,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刘晓青说。
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凡人善举。
在南昌青山湖区南钢街道家园社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戴着小红帽,穿着工作服,带上志愿者红袖章,帮助居民修理楼道路灯,修补小家电,清掏化粪池……
他们是原南昌钢铁厂的退休职工,如今都是家园社区“三风堂”蔡师傅工作团队成员。蔡师傅工作团队现有成员七人,老人们发挥余力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每年为邻居提供免费服务2000余次。只要生活中遇到小麻烦,小区的居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期间,蔡师傅工作团队更是主动请缨加入社区“创文”大军,整治环境,上户宣传,处处都能看到老人们的身影,成为一张行走的文明“名片”。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帮助需要的人解决困难是一种享受,特别是看到有些求助者进门时愁眉苦脸,出门时眉开眼笑,我心里非常高兴。”蔡师傅说,虽然他已60多岁,但只要身体允许,还要为居民义务服务10年。
在青山湖区,还有许多好人默默地做着好事:坚持15年为病患家属开办“共享厨房”,年过六旬的万佐成、熊庚香,演绎着“中国式的温暖”;为居民免费理发17年的邹勤敏,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朴实情怀;组建并带领区图书馆“最美时光妈妈团”的卢冰,被称为“最美志愿者”……
近年来,青山湖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以“好人文化”为抓手,以弘扬榜样典型示范作用为引擎,通过深度挖掘、广泛宣传身边好人,培育道德沃土,让“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为城市文明不断注入源源活水。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榜样就是一本活教材。
如今,青山湖区好人辈出,“救火英雄”许诺、“爱心妈妈”刘和平、“抗癌厨房”万佐成、熊庚香、“女企业家”周永红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江西好人”称号;余淑妹、许诺获得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这些好人,温暖了身边人、感动着全社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人’多了,就形成了社会风尚,各类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城市文明蔚然成风。”南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昌市共选树各类先进典型1000余人。截至目前,共有9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他们分别是邱娥国、皮祖强、袁政海、熊林根、陈勇琦、章金媛、许诺、应维雨、杨国华。83人入选中国好人。
为民办实事解民忧 创造文明
孩子上学难、上班交通堵、生病就医难……生活在大城市,常常遇到类似的烦心事。近年来,交通规划建设始终是南昌市民关注的焦点。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南昌市始终把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紧密结合,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论财政收入,南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不算多。但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南昌市却很大方,坚持把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2017年,南昌市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7%。
目前,地铁1号线、2号线首通段通车,3号线、4号线加速建设;环城高速全面建成打通,“十横十纵基础上的三环多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项目24个,已建成面积24.8平方公里。
到2018年6月,南昌已实现乡乡通公交,其中公交专用道长度年底将达到142公里,BRT快速公交专用道22公里,将形成一个快速便捷的公交线网体系;为老人、军人、道德模范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的公益性服务,受益群体达20余万人。
南昌24所公立医院已经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7所,居民就近就医更方便。南昌还投入60亿元,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打造教育民生新品牌。
近年来,南昌市深入推进“蓝天、净土、清流”行动,绿色生态成了南昌最大优势和品牌。2017年12月,南昌获评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南昌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清理、取消各类群众办事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推责证明”500余项;利用大数据技术,共同推进互联网政务数据平台和惠民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群众负担。
将规范转为法律 守护文明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成果的最高荣誉。文明城市标准严格、评选规范、含金量高,经过五届评选,中央文明委评出了176个全国文明城市,相对全国2000多个城市来说,这项荣誉弥足珍贵。
南昌市从1999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百折不挠的定力,决战决胜的信心,顽强拼搏,接续奋斗,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过全市人民16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南昌市终于在2015年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南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经过近二十年的创建历程,南昌市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南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把文明城市比作一棵小树苗,法治就是它茁壮成长所需要的阳光和空气。创建文明城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法律保驾护航。
近年来,南昌市先后出台《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南昌市养犬管理条例》《南昌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南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南昌市燃气管理条例》《南昌市城市桥梁隧道管理办法》《南昌市门店招牌设置管理规范》和《南昌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坚持依法管理,将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于今年9月30日通过江西省人大批准,并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的出台,对于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法治化、规范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需私信后台并注明来源「豫章师院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yzsy2017@126.com
转载|人民网江西频道
编辑|吴洁 李沛遥
审校|沈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