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位老人113岁,是他改变了中国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今天,这位老人113岁,是他改变了中国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视频:您说,可以

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他决策恢复高考

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997年3月2日上午

一架银色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

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

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这是邓小平的遗愿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用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

今天

邓小平同志诞辰113周年

纪念小平同志

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邓小平的“江西印记”

一代伟人邓小平人生轨迹中,与红色故土江西的几次交汇结缘。他光辉的一生,深深烙上了“江西印记”:

从革命战争年代,奔赴江西“汇合朱毛红军”;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被送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几次途经停留江西,发表谈话深情勉励江西发展。

邓小平在江西的三个重要时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缘起:初入苏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932年5月,28岁的邓小平出任会昌县委书记。从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到1934年随主力红军长征,他在江西战斗、生活了4年时间。

谈起邓小平,赣南人至今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然而,让他们记忆最深、感受最多的,还是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的能力,是他关心群众生活,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小平同志在赣南工作时,就是“实干派”。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时,不仅大力“扩红”,还下大力气恢复生产,发展商贸。

小平同志始终重视改善民生问题。会、寻、安三县都是中央苏区的边区,赤白对立严重,又正处于第四次反“围剿”时期,中心县委在他的领导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仅1932年,会昌县粮食产量就同比增加20%。

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极深的感情,这从他在原中央苏区的战斗和工作中就有很突出的体现。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缘续:下放劳动,积极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

1969年深秋,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

一个清冷早晨,一架伊尔-14型军用飞机缓缓降落在江西南昌向塘机场。机上乘客正是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及其继母夏伯根、夫人卓琳。

下机后,前来接机的工作人员上前与小平同志握手,自我介绍并微笑着说:“邓小平同志,毛主席叫你来江西,我们非常欢迎。”

一声久违了的“同志”,一个久违的微笑,他坦然开始了再次来到江西的岁月。

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改造”,在这里,他和工人们一起度过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时光。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旧址

肩负重轭,这位65岁的老人却把与工人一起劳动当成一种乐趣,也因此和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邓小平在工厂里做钳工的工作台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谪居于此的邓小平,没有茕茕伶俜的落寞、踽踽而行的孤独,有的是积极思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乐观进取精神。

小平同志在江西工作生活了三年多,也思考了三年多,他劳动时走过的田间小道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1000多个日升月落中,多少人生都沉积在了这样的来来回回之间。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江西新建“小平小道”旧址

2008年,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曾给“小平小道”陈列馆写信说,“江西、南昌、新建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拖拉机厂工人师傅们的深情厚谊至今仍然温暖我们的心。而从‘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缘深:驻足谈话,推动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改革开放的劲风吹拂神州之后,小平同志与江西的缘分延续深化,老人家一直情牵江西。

他三次途经的驻足谈话,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为江西的发展指明方向。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小平同志对江西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

1984年2月,小平同志风尘仆仆地从福建途经资溪、东乡前往南昌,沿途察看了江西的农村和城市面貌。

1985年2月14日,小平同志乘火车去广州考察,火车在鹰潭火车站停靠,特意下车短暂停留。他望着车站繁忙的货物运输,风趣地说:“你们鹰潭不错嘛!五颜六色,交通枢纽,是个好口子,有发展前途!”

“鹰潭是个好口子”从此成了当地最好的宣传语。鹰潭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从一个当年不足7.2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成为如今3556.7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鹰潭的腾飞,回应了世纪伟人深邃的历史洞见。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鹰潭城市风貌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在考察了深圳、珠海,并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后乘专列前往上海,途中他又一次在鹰潭火车站停留。

虽经长途乘车的劳顿,小平同志却毫无倦意。他兴致勃勃地听取江西省的工作汇报后,语重心长地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站台上的交谈持续了34分钟。

这一次谈话后,江西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决定,并把小平同志的要求归结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发展更快一点”,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潮。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资料图:南昌八一大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

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回望近百年来潜流深沉的历史,我们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位伟人堪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我们更将铭记他的鼓励和鞭策,在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

井冈苍苍,赣水泱泱,伟人之风,山高水长!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你是否还记得那次谈判交锋?

你是否还记得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甚至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都是李鸿章!”

“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1997年7月1日,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来到香港,出席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完成了他的遗愿。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参加过高考的你有没有想过,高考是怎样恢复的?

他在1977年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当年即有570余万考生走进关闭了10余年的高考考场。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实现发展腾飞奠定了人才资源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和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访问日本和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两次出访,互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有效提升了中美两国刚刚实现正常化的关系,也是邓小平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过程中所做的取经之旅。同时缓解了来自北方强邻——苏联的威胁,而中美关系的提升更让中国开启了和西方国家长达十年的“蜜月期”。这一时期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为解放军实现装备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他一生“以民为本、民为父母”,始终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为民服务,竭尽全力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邓小平动情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早在1920年,16岁的邓小平便不远千里去法国勤工俭学,近六年的时间让他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也让他见识到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生产方式的利与弊、光明和黑暗的不同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阐明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亲手设计了改革蓝图,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加快实现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有一个故事

我们从春天讲到了冬天

我们从昨天讲到了明天

有一位老人

从中国影响到了全世界

从上个世纪影响到了下个世纪

今天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

来源:江西共青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微信号:gnsdkjxy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赣南师大科技学院-今天,这位老人113岁,是他改变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