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初 一 到 除 夕,一 年 之 间 。
从 除 夕 到 初 一,一 日 之 间 。
中国人有两种情结,一个是回家,一个是过年。而除夕,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的岁尾与起始。
除夕
在这之前,
无论你是数着日子盼春节,
还是对缥缈的年味心怀忐忑。
无论你是加班加到除夕才能回家的上班族,
还是背了一大堆寒假作业的学生,
还是在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人员,
还是准备好年夜饭在家守候的父母亲。
你都会深深意识到,
除夕夜是一场精神的仪式,
有着深邃的守望意味。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
浩浩荡荡踏上回家路的人,
总是比离家在外的人多。
年夜饭再大鱼大肉,千遍一律。
也还是会坐下来好好吃。
没聊两句又开始唠叨起来的爸妈,
在今晚总是分外的亲切。
春晚再多槽点,
你还是忍不住和全中国的网友,
一起欢乐地吐槽。
在十年不变的“欢乐今宵”歌声中倒数。
是的,我们都知道。
如今时代不同了。
以前,没有先进的厨房电器,
姥姥守着那一口锅,
姥爷一边添柴加火。
一边听到厨房里锅铲的“铿锵”声,
一边看到阵阵冒出来腾腾的热气。
孩子们跑进跑出,
享受这冲进“腾云”的新奇,
反复揭开锅看菜好了没,
然后托着抹布把做好的端上桌。
继而迎来的是一大家子兴奋的期待。
过年,更是从早到晚在厨房里忙活,
一忙就是一个多月,
年菜都是早早就腌、晒、炸、炖好的。
农村里杀猪宰牛,
城镇里赶集买年货,
一大桌以“团圆”命名家宴,
非要备足到“年年有余”。
那也是曾经欢庆时间最久的日子。
很多人说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
没有小时候闹哄哄的鞭炮,
没有了心中的那种向往。
或许是什么都不缺的时代,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看上哪件衣服就买下来。
对于红包,
已成人,便与我无关。
时代的变化,思想的变化。
很多繁冗的习俗,
都被新时代的潮流冲淡了。
记忆中的年味,好像也淡了。
现在,我们的春节,
哪怕不回家,也能跟父母微信视频;
哪怕不登门,也能跟亲朋戚友发支付宝红包;
哪怕不在中国,也能在列国周游中过一个洋气的春节。
但我们的每个除夕新岁,似乎又都没有变过。
在经历十三亿人口的拥堵大战后,
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的一身疲惫。
紧接着是爸妈连珠炮的问候,
侄子侄女团团转着要拿手机玩游戏。
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关于恋爱和工作的“盘问”。
在满眼的红彤彤、闹哄哄中,
让人应接不暇,
却又有一股熟悉的安心。
今年,你家的年夜饭谁掌勺呢?
今年,你最期待的一道菜是什么呢?
小编在留言区等你。
祝大家,新年快乐!
创新创业管理委员会
编辑 钟祺
审核 钟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