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
他们书写历史
那是一个不真诚的时代
阴谋诡计,趋炎附势
那是一个不平静的时代
枪林弹雨,炮火连天
那是一个不安宁的时代
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可是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追逐真诚
他们寻求平静
他们向往安宁
在对未来遥遥无期的等待中
他们选择自己书写历史
那天是1935年12月9日
历史可以成为过去,但不会被忘记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83年前的故事
华北之大,却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却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宣言,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11月,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
反对“华北自治”
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讨伐汉奸殷汝耕,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在这天,传来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广大同学和各界进步人士极为震惊。12月7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
一二·九运动走上街头
12月9日
广大爱国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12月11日
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但爱国学生的抗日烈火是扑不灭的。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6日
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
12月18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12月20日
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各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
12月21日
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
12月26日
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同时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我们续写历史
2018年12月9日
岁月的脚步匆匆而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那一年的腥风血雨
那一年的战火纷纷
那一年中国青年挺身而出
那一年他们选择肩起国难
他们
不会被历史所忘记
不会随时间而流逝
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了祖国明天
如今
这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从历史中走来
一步一步
我们见证着祖国的日渐强大
我们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我们”是同样的中国青年
“12.9”的日子渐渐远去
属于中国青年的精神却不曾远离
“12.9”的照片看起来日益模糊
属于中国青年的风采却日渐清晰
文字&编辑:李仕琪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