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杂烩】我的大学我做主———浅谈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

吉林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评论大杂烩】我的大学我做主———浅谈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

又到一年开学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为吉林大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备受关注,那么我们的学子,又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大学呢?

六大校区皆兄弟,全院全寝一家亲

随着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室友关系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来自法学院的沙同学一直在苦恼,她发现上了大学,大家不愿意好好交流了,并且感觉大家没有以前真诚。记者问及原因,沙同学说:“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即使没有矛盾,也离好朋友差得很远。”哲学与社会学院的张同学针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之间要多包容,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多交流以解决问题,不要孤立别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多同学的舍友关系十分和谐,但是同学关系却并不如愿。吉林大学文学院的王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在大学,室友的关系会很亲密,但是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会减弱。”外语学院的王同学也有相同的感受,接受采访时,她说:“班级里的人少,但是不够亲密,没有班级的感觉和学习氛围。”

来自动物科学学院的萌兔子(化名)同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因为我们接触的更多的是社团学生会,班级的交往很少。”她也同样给出了自己人际交往的秘诀:“不能有的人‘二’,有的人装作‘不二’,诚恳待人才是硬道理。”

人间处处皆有月,天涯何处不为家

吉林大学作为985、211的综合性大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学子,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新生在生活学习上又有什么感觉呢?

法学院的沙同学家住云南昆明,面对新环境,她说:“我会很想念家乡,想念父母。”但是大二的建筑工程学院的王同学回忆起自己的大一生活时说:“最开始很想家,不夸张的说,有时候还会自己哭。但是后来就习惯了,这是人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来自安徽的新闻系王同学和谢同学对记者说:“初入大学,来到北方,对这里的气候和食物并不适应,但是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

同样来自安徽的刘同学在谈到“为什么报了一所离家这么远的学校”时表示:“离家远些,才能快快长大,才能尽快长成有担当的人,而且也可以领略北国风光,何乐而不为呢?”

哲学社会学院的张霁雪老师表示:“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压力比较小,大部分的家长会提供生活费,而大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初到大学,便是中秋节了,虽说“月是故乡圆”,但是同学们也爱着长春的月。有同学道出了心声:“在吉林大学校园里,我们是追求梦想的鸿鹄,不是漂泊的沙鸥。”

哪管现实多纷杂,我辈志向自远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未来感到迷茫是大一新生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法学院的沙同学说:“我理想中的大学是疯狂洒脱自由的,但是来到大学之后,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文学院的谢同学也有相同的感觉:“来到了大学,什么事都想干,反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但也有很多同学在短暂的迷茫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比如法学院的刘同学,他对记者说:“开始是迷茫的,但是后来找到了短期目标,就是通过托福考试和司法考试,长远一些便是成为一名能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法律人。而目前正在努力的,就是横扫吉大图书馆。”

张霁雪老师对感到迷茫的大一新生的建议:“人生由台阶构成,合者为之,大学是学习阶段,要有一个可行的宏观目标,然后通过规划,细化到每一天,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适应即将面临的竞争。”

长久以来,大一新生的问题,是每一年都会出现的问题,也是每一代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大学生的选择与态度至关重要。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能教会学生更多生存的方法与生活的艺术。而大学这座宝藏还要等着莘莘学子进一步发掘。

正如电子学院的吴同学所说:“大学有自由,自由有尺度。现在的大学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认识到的,也许不同时期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吉林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吉林大学-【评论大杂烩】我的大学我做主———浅谈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