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新鲜看】学生记者:他们,一直在路上

吉林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吉大新鲜看】学生记者:他们,一直在路上

吉林大学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着纸笔、背着相机或摄像机,奔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师生的故事记录在文字中,让校园的百态盛放在镜头里。

他们,就是吉林大学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

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本站采访了来自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各个校园媒体的多位学生记者,聆听他们的声音,分享他们的故事。

专业年级不重要,我与新闻缘分深 并非所有的学生记者来自新闻专业,他们选择加入校园媒体也各有缘由。或是为了寻找锻炼的机会,或是为了实现新闻梦想,又或者仅仅因为一个偶然……但是他们对校园媒体与校园媒体工作都怀抱着一样的感情,那就是热爱。

“我相信新闻能促进社会越变越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所以我对新闻有着太多太多的热爱与向往”, 来自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2013级见习记者梁辰哲这样说。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2级学生薛松泰,在吉大新闻网记者团担任综合事务部部长一职。他告诉记者,当初加入记者团只是一个偶然,但是慢慢地却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校园媒体平台广,锻炼学习都不少

采访中,多位学生记者表示,校园媒体和其他学生组织一样,是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在《吉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担任文学部副部长并在吉大电视台表现优异的2012级学生记者李瞳就对记者讲述了来到校园媒体之后的难忘经历。她说:“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采访迎新晚会时,拿着笔和本子纠结了好久不敢去找负责人的样子。记得自己采访时忘记带麦克连接线三番两次在电视台与采访点间来来回回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记忆犹新,历练中也获得了友谊和成长,在校媒的点点滴滴都值得珍藏。”

学生记者通过校园媒体参与了很多学校的活动,在对每一条新闻的报道中都有所斩获。在吉大电视台《吉大周刊》栏目工作的2012级学生记者徐艺丹表示,“一年里,准备不同的选题,采访不同的人,都是很精彩的经历” 。

刚刚从松原地震灾区采访归来的2011级校园记者汪宁,具有在《吉大青年》报工作两年多的经历。谈到在校媒的收获,她说:“如果不是作为学生记者,我很难得到这次去松原地震灾区采访的机会。无论未来进入什么行业,校园媒体带来的丰富阅历都让人受益匪浅。”

学生记者通过采访任务,熟悉校务信息、参与校园活动、感受名师风采、学习榜样力量,更在记者团成员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弥足珍贵的友谊。许多优秀校友也是借助校园媒体的平台走上了如今的工作岗位。

校园社会连连看,记者责任记心间

众多虚假新闻的频繁发生,使记者群体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舆论影响的壮大,记者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愈发重要。

吉大新闻网记者团校务报道部部长狄晓认为:“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在我看来,一名优秀的记者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让读者或观众直观地看到事件的本来面目。要做到这点不容易,一是需要记者摒弃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私欲;二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胆识,有魄力。”

学生记者李瞳还特别谈到了学生记者与社会记者的区别:“学生记者是在以学习为主业的基础上,以校园报道作为提升自身、丰富生活经历的历练,不需要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思考。相比之下,社会记者接触的环境更加复杂,要从社会利益入手肩负起书写事实的重担。”

学生记者汪宁对刚刚进入校园媒体的见习记者们提出建议:“即使是校园记者,也应该秉持记者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在大学校园中就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

校园媒体接力棒,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校园媒体中,一批新鲜血液的到来,就意味着一些为校园媒体贡献了心血与汗水的元老们要离开这个集体,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平台。他们不遗余力地指导学弟学妹们如何精益求精,他们把校园媒体的接力棒一届又一届地传递下去。

吉大新闻网记者团学生记者薛松泰说:“学生记者是一个既有趣又劳累的工作,愿新记者们可以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吉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社长马天娇说:“珍惜作为学生记者的机会,体验另一种大学生活,享受过程,提升自我。”

《吉大青年》报学生记者汪宁说:“希望新记者们可以在小活动中积累自己的经验阅历,先把小新闻做好,大新闻离你不再遥远。”

学生记者,活跃在吉大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为师生传递最新鲜的校园资讯,他们也在发扬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

他们把故事写在纸上,把历史描绘在照片上,他们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吉林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吉林大学-【吉大新鲜看】学生记者: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