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挣扎,终于明白,与其在恐惧中死亡,不如直接面对。”
叶篮秋的遗言让我不禁疑问,导致电影女主角叶蓝秋死亡的恐惧究竟来自哪里?疾病?还是舆论?如果来自疾病,为什么当初她要向上司借钱治病,休假期间又为什么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不论是电影的片名还是剧情都在暗示我们,是舆论,杀害了叶蓝秋。
叶蓝秋死后,在电影的结尾,众人评价“搜索”这一事件的报道者陈若兮是“一个利用公共资源实现自己报复计划的不合格的媒体人”。那么到底怎么做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或许我们没有能力获得所有的真相,但至少我们可以不隐瞒真相,绝对不会放弃对真相的探索,绝对不会剥夺任何人述说真相的权利,绝对不会剥夺任何人了解真相的权利。
电影中,电视台收到一个匿名电话,说叶蓝秋是小三,电话人故意说谎,我们无法阻止,也不一定有办法立马识破谎言,但电视台完全没有针对这个电话展开调查就播放了节目,以致误导公众舆论。有人认为如果叶蓝秋能通过媒体澄清一下当时她自己的情况,或许公众是能原谅她的。事实上她在接受电视台针对“不让座”事件的采访时,的确录制了对老人的道歉,表达了自己的悔意,但电视台为了所谓他们的立场,完全没有播放这段视频。叶蓝秋死后,电视台也没有播放她当初的那段道歉视频,还几乎把全部责任推卸给陈若兮,说她是公报私仇。只有因为陷害被停职的陈若兮出于个人的愧疚,希望能把这段视频放到网上。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赵薇的照片事件,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时不约而同地把舆论引上了“不爱国”。赵薇因此从天堂跌落地狱。作为一名观众,我几乎听不到来自赵薇本人的声音,也看不到媒体的调查。很多年后,网络上不断有人说,那次的事件不过是娱乐圈的一次陷害。伤害已经造成,可是我没看到任何媒体有道歉,有反思。说实话,事到如今,我也不敢确定自己已经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也许那真的是一次舆论陷害,也许是赵薇公关团队努力的结果。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不都证明,很多时候,媒体报道的不过是被加工过的事实或者是部分真相吗?而作为一个理智的观众,在只有一种声音的环境中,我能选择的只有,不相信或者相信别人要告诉我的东西,而不是我要选择相信什么。
如今,我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观众,我自己也是学生记者的一员。虽然我没有机会报道这样有争议的能引起关注的重大事件,我能报道的不过是一些校园事件。但新闻的真实性不会因为新闻的重要性和热点程度而变得不同。在其他人眼中没有价值的报道,在有心人眼中或许就是不可错失的良机或是重要线索。身为学生记者,决不能因为自身的懈怠,就轻易剥夺他人诉说和了解真相的权利。也许我们对真相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会杀害人命,但谁能保证不会导致他人错失良机遗憾终生呢?
(吉林大学新闻网记者团 南岭站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