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年时,我给大学的班主任发去了拜年短信,正月十五都过去了,也没有回音。没想到时隔一个月,手机突然亮起了班主任老师的名字,虽然是一条短信,也让我激动了半天,心想老师终于回我的短信了。打开一看,是任务一项,让我写一篇关于大学的文章。当晚,翻来覆去心心念念着,怎么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不辱使命。半梦半醒间,一幕幕的画面就这样浅浅淡淡地浮于眼前,像一部私人定制的《致青春》!
刚到辽大第一天,大家都集合在礼堂前报到。那天,我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袖翻领polo衫,一条深蓝色的粗条绒背带裙,满眼全是来报到的新生,有点不知所措。排队办完了所有的手续,长我一届的学姐就带我去了女生宿舍——7舍,一进屋就身手敏捷地爬上二层铺,开始帮我铺床,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拾掇完自己的柜子和床,我就开始各屋溜达转悠,打算认识一下新同学。刚到对门门口,抻着脖子往屋里一看,只见三个女生并排坐在一起,各个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尤其是中间的一个女生,美得发光,看得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这世上还有这么美的女孩子,这不就是《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本人嘛!后来知道她的名字里居然也有一个霞字——金霞!这一眼看得我麻溜儿地就回自己房间了,心想着自己长的这么难看,就别出去丢人现眼了,哈哈!后来发现,我们学院女生真是美得各有千秋,拉高了整个辽大的颜值平均分!
在7舍认识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一个男人,而且是7舍里唯一的男人。他就是7舍的看门大爷——杨大爷!到毕业也不知道杨大爷叫啥名。那时,杨大爷有70多岁吧?当时我见的世面少,推断男人年龄主要是看脸上的褶子和头顶上剩余的头发。杨大爷的眼神机警狡黠,谁的小秘密都逃不出他老人家的法眼。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手机,即使是富二代,也最多带一个BP机,再富一点儿的顶天就拿一个摩托罗拉或者诺基亚的第一代手机,所以绝大部分人都靠杨大爷的呼叫器被叫到传达室接电话,和家人保持联络。要是有男同学来找某个女生,也需要在大门口先跟杨大爷汇报要找哪个房间的小谁,然后杨大爷才会开启呼叫器简单有力地发出通知。要是杨大爷觉得这个男生配不上这个女生,通知的语气就会有一搭没一搭的,要是杨大爷觉得这小伙子配这姑娘不错,连通知的声音都提高一度,透着一股子高兴劲儿。所以,谁的老家是哪个地方的,谁最先谈恋爱了,谁又换男朋友了,谁的追求者最多,杨大爷都门儿清!
住7舍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离食堂和小西门最近!食堂有两层,旁边还有一个回民食堂,当时觉得那里是让我的幸福指数迅速飙升的地方。各种主食小炒自选,3块钱左右一顿饭,吃完一个学期,衣服能大一码。大一的时候,大家还用饭缸打饭,等到大二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就有人用塑料袋打饭了,后来这个可以不刷饭缸的懒办法迅速地被推广应用开来。一到饭点儿,满校园都是手拎塑料袋的等着长身体的孩子们,现在想想这可真不环保啊,而且塑料袋遇热会释放有毒物质,更不利于长身体,只能说那个时候年纪小,缺乏环保意识和健康常识!当绝大部分人拎着塑料袋,觉得生活大踏步地前进的时候,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探索小西门外的广袤天地了。等到我终于有一天身处在小西门外路边那两溜儿各式小饭铺中时,我突然感动得想落泪,就像吃了十几年的大冰棍,终于有一天舔到了一口奶油香草冰淇淋。面对着烤鸡架、麻辣烫、东北小烧烤、韩国大冷面,摸摸兜里剩下的不到100元的生活费,吃哪个不吃哪个,先吃哪个后吃哪个,这些美食在我面前突然变成比马哲还难的选择题,我居然有种不知所措的局促,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当然,那个时候,唯一能和小西门烤鸡架相抗衡的就是东门外臭出三里路的炸豆腐!直到现在,我还偶尔会想起辽大西门的烤鸡架和麻辣烫,走遍大江南北也找不出第二家那么好吃的小店了。也许在肚子总觉得空落落的青春期,美味的记忆被写进了最深的基因里,就像妈妈做的红烧肉,是无可取代的。
从7舍出门左走不到200米就是辽大图书馆,无论是借书,看书,还是复习备考,我们都愿意往那里跑,那是全校最抢手的自习室,永远都是一座难求。通常约会期的男女生是不会去图书馆的,因为那里不可以说话聊天,就连你不小心咳嗽一声都会招来几个侧目。不过,这也并不影响和阻碍各处的秋波在空气中飘来荡去。直到现在,我最后悔的就是上大学那会儿为啥天天从图书馆借的都是武侠小说,而不多读一些艺术、历史、科学、宗教、古典文学作品呢?那会儿的脑子是4核的,看完的东西都能直接上传到云系统。现在的脑子是2核半的,看到第二页忘了第一页,哭死!图书馆一楼的影音室是对我人生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标。当时在影音室可以租借VCD机和光碟,一个电影通常有两三片VCD光碟,一个电影是2块钱,大家得排队等机器。那时候,我很害怕鬼魂和死亡,为了克服恐惧,我决定给自己来个脱敏治疗。我花了两整天时间,坐在影音室的小屏幕前看了12部关于鬼魂和死亡的电影!这次脱敏治疗的结果是,看完之后有一个月我都不敢上厕所,就因为《咒怨》里那个白脸小男孩儿,我觉得我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显然,这次脱敏治疗失败了。不过打那儿之后,我再也不稀罕看恐怖片了。
从7舍到蕙星楼,要途径男生宿舍、辽大服务商店、大操场、篮球场,不足10分钟的路程确也是乐趣十足。几个女生并肩地背着书包,抱着坐垫,拿着水杯,一路上有分享不完的乐事儿。蕙星楼的最高层——9楼是我们广播影视学院的大本营,当时最怵的就是爬上9楼上课。
蕙星楼的北面是篮球场,每当有白衣飘飘的女生从那里经过时,里面打球的男生便会更卖力地跑跳扣篮。其实那个时候的女生都不敢往球场里看,经常是脸颊红红的赶紧加快脚步走开了。记得有一年冬天,篮球场被改造成了溜冰场。对于生活在东北的孩子,滑冰就跟跳格子一样,那必须得会啊。我买来了冰刀鞋,开始学滑冰,半个学期下来,居然有点儿冰上小飞燕的感觉了呢。不过,身上的淤青也被我妈心疼了半天。
蕙星楼的西边是辽大最美的建筑——哲经楼。春天阶边的绿草地,写着我们恋你的诗;夏天窗沿的爬山虎,听着我们唤你的梦;秋天楼前的银杏树,站成我们敬你的礼;冬天檐角的小喜鹊,唱着我们爱你的歌。
蕙星楼的东边是辽大礼堂。那里,是我第一次正式登上舞台的地方,是我第一次正式主持大型晚会的地方,是我反复锻炼积累主持经验的地方。那里,也是我建立起自信和个性的地方,是我确立人生目标的地方。那里,更是我走向央视的起点!
点点、片片,都是最好的时光,都是最美的青春梦!
辽大对我的培育之恩,
永生难报!
在母校辽宁大学70岁生日之际,
衷心地感谢母校的领导、老师,
祝母校永远朝气蓬勃、
日新月异!
作者:冀玉华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人,
辽宁大学1997级毕业生
封面照片来源:编辑出版网
编辑: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