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市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沈阳五一劳动奖和沈阳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我校天作建筑研究院荣获“工人先锋号”称号,天作建筑研究院院长赵伟峰教授代表天作建筑团队参加了会议并获颁证书。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职工在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建功立业,沈阳市总工会共授予我校天作建筑研究院等50个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称号。市委副书记刘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安俊辉主持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彭肇文宣读《关于颁发沈阳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命名工人先锋号及表彰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先进个人的决定》。市政协副主席肖枫出席会议。
成立于1996年的天作建筑研究院,是由国内知名学者,中国建筑教育奖、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获得者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近百人的学术团队。目前核心科研人员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中青年教师及博士研究生30余人,研究领域涵盖建筑、规划和景观三大学科。秉承平实自然的创作态度、区域建筑的创作思想和整体思维的创作方法。天作建筑研究院在区域建筑学、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北方滨水城市空间生态技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更新及建筑创作思维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科研领域,天作团队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11年,以天作团队骨干成员为核心,与我校环境学院联合申报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批,这是我校第一次作为牵头单位统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016年和2017年,研究团队又相继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优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标志着研究团队在寒地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研究团队还相继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研1项;住建部示范工程1项;获得各级奖项40余项,在不断扩大自身科研领域、强化研究纵深的同时,也将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带上了新的台阶。
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我校博士立项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团队教授、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凝练科研方向,搭建起建筑与规划学院全新的整体架构,依靠他们突出的影响力、组织力和科研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院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一次性三个博士点立项申报成功和推动落实作出了重要贡献。注重梯队建设,强调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团队的凝聚力和能打硬仗的战斗力,在他们的带动下,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逐年提升,为我校的“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作建筑团队主持完成的设计项目获得一系列重量级国内外奖项,包括“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辽东湾城市文化展示馆”获2018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辽东湾新区城市设计”获2018中国建筑设计奖·城市设计专项二等奖、“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学生公寓”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第六届优秀居住建筑设计奖等,近五年获得其他国家和省市奖项3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
在服务东北地方经济建设方面,2008年,天作团队承担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重大项目“辽东湾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设计内容涵盖了城市空间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生态规划到区域城市设计、建筑群体空间设计、核心区建筑设计,再到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不同范畴。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辽东湾新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核心成果分别被《人民日报内参》(第1691期)《中国建设报》(第6372期)和《辽宁日报》(2015年1月28日刊)以整版篇幅重点报道并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向全国推广。团队主持完成的实践项目“辽东湾奥体中心”是第十二届辽宁全运会指定比赛场馆、省重点建设工程。“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作为住建部节能示范工程,不仅开启了寒地绿色建筑研究的新篇章,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的奖项肯定。今年,天作建筑团队又在2020年冬奥会建设项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承接了冬奥会国宾山庄的设计任务,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被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天作建筑团队将倍加珍惜,逐步巩固团队在区域城市空间形态、绿色建筑技术和大空间公共建筑等特色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有针对性地提升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向着引领东北科技创新的新目标不断迈进!
运营维护:校报编辑部
材料来源:天作建筑研究院
排版美化:孙兆伟 陈如梦
排版审核:傅翔宇
校对审核:王希 杨漪竹 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