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校园正能量,激励广大教师以德为先、立足本职、诲人不倦,鼓励校内外有识之士积极支持学校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立大连交通大学“求索奖章”。“求索奖章”是学校授予的最高奖,主要表彰在教学、科研、创业、引导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校内外人员,根据表彰的侧重点不同,授予相应奖励。
本期为您介绍的是“求索奖章-贡献奖”获得者宋宝韫教授的先进事迹。
他,是文革后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中的优秀代表。
他,是我国连续挤压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是我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上的杰出典范。
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既是权威的学术专家,也是成功的企业家。
他,年过七旬,古稀之年仍奋斗在大连交通大学科研战线上挥洒汗水。
他,从教渝五十载,为我校的产学研实践呕心沥血,五十载耕耘高山仰止,泣心血育人静水流深。
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杆料和颗粒料两用的 KLJ250 连续挤压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他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条制冷业用冷凝管生产线,结束了家电行业制冷管完全靠直接进口或进口设备生产的时代。
他所研究的颗粒料连续挤压、双槽连续挤压、电缆护套包覆、铝包钢丝制造和铜材连续挤压等技术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从一个连续挤压设备的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他研制成功的TLJ400铜排连续挤压设备被誉为“中国铜加工行业的一次革命”,并把英国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他和他的同事们在连续挤压方向上先后三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九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三十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以产业需求促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助产业发展,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他,就是大连交通大学功勋教授、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的老主任---宋宝韫。
奋斗,来源于自施压力
作为学者,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宋宝韫和他的团队相继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杆料和颗粒料两用的KLJ250连续挤压机、SLJ350双槽连续挤压机、SLJB350连续挤压包覆通用机和TLJ300、TLJ400、TLJ630连续挤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可替代国外进口设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不满足于停留在理论和试验阶段,经历了7年的科研转化周期,1993年, 在开放改革的大环境支持下,这些科研成果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直接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截至目前为止,以交钥匙工程方式已经为国内外装备了1200余条连续挤压生产线,产品遍及国内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入连续挤压技术的原发地——欧洲市场,使我国的连续挤压技术和装备得以快速发展,进口设备基本退出我国市场。目前每年向国内外企业提供的成套设备60套左右,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年总产值达一亿多元人民币。据统计和测算,由于采用国产连续挤压技术和装备,我国有关企业可节省外汇投资2亿美元,年创产值200多亿元人民币,年实现利税近10亿元,。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连续挤压技术使过去能耗高、污染重的的生产方式走向了短流程、低成本、无污染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奋斗,来源于团队呼唤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与核心人物,宋宝韫认为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研究方向,一条好的发展道路和一个好的带头人。他无疑就是这个团队最好的旗手!大连交通大学的“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艰辛历程。这支团队从组建到现在,除了年老退休的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成员主动退出。30年来,这个团队保持着“只进不出”,并连续高效地作出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宋宝韫十分重视队伍建设,他努力汇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才华。在工作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要做到步调一致,共同奋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要求研究中心的人员:“没有争吵,只有探讨;没有个人成败,只有团结合作。”大家都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决策到位的带头人!宋宝韫用他的人格魅力和公平原则感召着大家。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研究中心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在这个队伍里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大家互相帮助,充分交流,用研究中心现主任高飞教授的话说:“我们就像是一台机器的各个部件,宋老师将我们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组合在一起,这台机器就顺利运行了。”除了做一个带头人之外,宋宝韫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他着重从专业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对他的学生,对他的助手,倾注了全部的身心。他积极寻找机会,鼓励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选派科研人员出国研修。为了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技术,他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讲学,打开了团队成员的视野。他身边一批当年的年轻人,现在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其中最突出的高飞教授在高速列车制动闸片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奋斗,来自于开拓创新
从理论创新到工艺创新,从技术研发到设备制造,宋宝韫和他的团队创造的铜材连续挤压技术在设备种类、铜合金挤压、产品最大规格、生产能耗和市场规模等方面都站在了世界之巅,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世上从来不存在奇迹,只有创造奇迹的人。宋宝韫教授在创造一个个人生辉煌的背后是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钻研。他在公派出国进修期间勤奋好学的那一幕,至今记忆犹新:法国科学院图书馆的闭馆时间到了,在埋头查找十年来《工程索引》的他竟没有听到清脆的关门铃声,两小时后才发现自己被锁在图书馆里了。他抓起馆内的一部投币式电话,一摸,兜里没带硬币。焦急中他透过大厅的玻璃用用手势向路人求助,一位好心人发现了他,找来了警察。当警察再找到图书馆的值班人,将他从图书馆中解脱出来时,夜幕已经降临了。警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感慨地说:“中国人真勤奋!”退休以前,在学校工作的宋宝韫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假期,每周他至少要工作6天,每天12个小时以上,就连春节期间,也经常是在加班中度过的。他和所有人一样,经常要在机器底下钻进爬出,谁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凭借他所取得的成就,他完全可以坦然地安享晚年,但他却像战士一样和年轻人一起攻克一个个学术堡垒,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所有。支持这一切的源动力必定是崇高的精神信仰,这信仰既包含着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学者理想,更有着赤诚的科技报国之心。
后记
七十多年峥嵘岁月,五十余载科研人生。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宋宝韫教授创办的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唯一从事连续挤压和连续包覆技术的研究机构和开发基地,从单一的挤压技术研究拓展成为成套设备和工艺研发聚集地。挤压中心现有研究人员二十多人,其中樊志新教授是铁道部詹天佑人才奖获得者;高飞教授的高速铁路制动闸片技术已经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的验收并将投入试车运行;刘元文教授多次获得国家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宋宝韫教授常说:“我的这几员大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团结到一起,就像一台加足了油的发动机,转动飞快。”一支包括材料科学、塑性加工、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跨专业的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人才储备,将为挤压中心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而全面的基础支持。
如今,挤压中心正在以高飞和樊志新教授为杰出代表的继任者的努力下,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2009年挤压中心通过了教育部正式验收,工程中心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并在连续挤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方面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工作,为我国连续挤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挤压中心的创新基地——大连康丰科技有限公司也多次被批准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连挤技术的产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尤为喜人的是制动闸片的研究成果已经展示了辉煌的应用前景,必将开创中国人自己独立制造高速列车制动闸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