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云,工学博士,理学院副教授,现任光电与实验中心党支部书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2016-2018年度校优秀教师标兵。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SCI收录,2篇IE收录,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参与教研教改项目两项。2015年获得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指导学生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优秀奖。
图为:照片居中者为刘晓云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教育的时代之问: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之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如何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教书十二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而这十二载,也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为了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不断改进,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创新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那么,教学准备就如同战前的运筹帷幄、谋划决策。在课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需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科特点,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科技类竞赛,真正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升。很多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找不好自己的定位就是原因之一。对此,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上更具有优势。
二、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化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注重教案的动态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要贯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案,而教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动态变化的,同时及时小结、教学调整是优化教学的基本方略,这就是我提倡的“因材施教”。我平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对课程、对教学的想法,据此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成长需求。这样不但可以使我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思想同步,还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融合教学科研合二为一
在实践能力较强的科研领域,我一直秉持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理解知识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我运用自己在科研领域获取的知识,积极开拓学生的科技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引导并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并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与之交流的切入点,多与学生沟通,多对学生进行疏导,与学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图为:刘晓云(前排)实验照片
图为:刘晓云(后排)实验照片
作为一名老师,我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每当看见我的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我比他们都高兴,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比我更优秀。
通过这十二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我创造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地教会学生读书与做人的道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青春领路人”。
推荐阅读
一线教师谈“教育” |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线教师谈“教育”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线教师谈“教育” | 学习不止在课堂
来源 | 沈阳理工大学校报
文字 | 刘晓云
编辑 | 梁雨寒 宁书琪
责任编辑 | 吴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