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全文)。《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听听7位知名高校校长怎么说。
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汇聚一批世界公认的学术大师和学术权威,以及在各学科领域内做出开创性研究和贡献的著名学者;实现卓越的人才培养,通过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和扎实的专业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挑战,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具备杰出的社会影响,在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引领和推动文化传播、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瞄准世界一流,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就是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拥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毕业生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就是要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推动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发展;就是要作出一流的社会贡献,支撑和服务人类科技和文明进步;就是要培育一流的大学文化,学术氛围浓郁,创新精神迸发,国际交流活跃,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一流大学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科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问题。一方面,我国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为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窗口、打造了平台。另一方面,复兴中华文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对高校在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学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契机。
世界一流大学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是科学理论探索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力量,是优秀师资汇聚和高端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是大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的领军方阵。西方发达国家依托一流大学带动国家富强、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路径表明,一流大学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产业革命、文化繁荣中始终肩负重大使命并担当重要角色,成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到较高水平或新的阶段后的迫切需要。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统筹和完善,是中国大学教育迈向高水平化的重要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方案》提出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和“进入一流前列”的明确要求,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大学、学科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自信的一个充分表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我们将坚持“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办学思路,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以国际学术标准引领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发展重点,实现学术研究从跟踪追赶向跨越引领转变,真正推动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前列。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一方面加强与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另一方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是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期待的必然选择,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应承担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矢志不渝的追求。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提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三个坚持”:1.坚持“中国特色”,以增强推动我国行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制定和实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与行动。2.坚持“世界一流”,以国际一流标准、大力开展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3.强化绩效评价,坚持推进以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世界一流学科保驾护航。
编辑:校报记者团新媒体部 任闯
(转载自:微言教育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