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超级真菌”ABC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科普】“超级真菌”ABC

一、“超级真菌”来袭

日前,“中国18例超级真菌”的新闻登上了百度搜索热点,在评论区上,“恐慌”之声纷纭,(甚嚣尘上),有的甚至喊出了“生化危机”……实际上,全球已经有几十个国家检测到了这种超级真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截至2019年3月底追踪到的数据,美国总计上报617例患者(确诊587例及疑似30例),30%~40%的感染患者在90天内死亡。那么,什么是“超级真菌”?它真是生化危机吗?

二、什么是“超级真菌”?

首先要解释的是名称的由来。

所谓的“超级真菌”俗称耳念珠菌,英文为Candida auris。Candida中文的意思是念珠菌属,Auris是拉丁语“耳朵”的意思,所以翻译为耳念珠菌。2009年,在日本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发现,后来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发现。

超级真菌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其次解释一下念珠菌。

它属于真菌的一个种属,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念珠菌属于酵母菌。念珠菌的形状像僧人念珠,所以命名为念珠菌,首次在外耳道中被发现,不言而喻,耳念珠菌的名字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解释一下“超级真菌”。

(1)来势汹汹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止到2019年4月,耳念珠菌感染在美国多地爆发,发病600(确诊病例587例)多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将其列入“紧急威胁”细菌名单。

(2)危害严重 超级真菌属于侵袭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脏、脑等人体重要器官。最初的症状是发烧、疼痛和疲劳,如果真菌扩散到血液、大脑或心脏,甚至会夺人性命。

(3)病死率高 耳念珠菌致死率极高,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且伴有各种器官衰竭等,30%~40%的感染患者在90天内死亡。

(4)耐药性强超级真菌常常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常用的抗真菌药有时对它不起作用。

(5)难以识别 超级真菌很难被识别出来,有被误报为其他念珠菌种的可能。

(6)院内传播 超级真菌更容易在医院和老人护理机构等地方传播,引起医院内的爆发性流行,导致重症患者的死亡。

三、“超级真菌”的定义不实

近一周来,外媒关于“超级真菌”的报道已趋于平稳,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少。我们不禁想到2003年“非典”流行时的状况,流行9个月,我国被确诊病例5327名,我国除了新疆、青海和云南省之外,其他各省266个县市均有发生。非典的流行称得上“超级传播”。从本人的专业角度认为,这次的“超级真菌”的定义不严格,不实际,不符合“超级”的含义。目前我国报道感染18例,并没有疫情爆发,所以公众不必过分担心。

四、如何应对超级真菌?

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有三种,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由于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家禽、牲畜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真菌素等,一种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可能与农业中广泛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有关,人们对这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虽然还不十分清楚耳念球菌的耐药机制,不过综合国外权威报道来看,唑类的耐药性最强,多烯类次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认力,大多数耳念珠菌感染,可以用棘白菌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提高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达到清除真菌的效果。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风险人群为:

(1)严重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肾病、HIV感染、肿瘤等;

(2)新生儿、插管或留置导管的病人、手术病人,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全身用药病人也可感染。

六、如何预防(不会感染健康人)

超级真菌的确非常需要关注,但普通民众没必要因此恐慌。对于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群而言,超级真菌不感染健康人,不可能在健康人中大规模流行。

(1)耳念珠菌致病力弱

现有研究显示,耳念珠菌主要感染那些免疫力极其低下的患者,比如,长期进行过大手术的患者、糖尿病人群,以及长期接受插管(呼吸管、喂食管等)的老年人。

(2)耳念珠菌传染力差

目前认为,它只能附着在医疗环境里,如仪器表面,通过接触进行传播。对于健康人来说,完全没有担心耳念珠菌的感染。所以,患者的家属以及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在接触病人或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前后,用洗手液或者皂液水彻底洗手,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手的卫生。

实在不放心的话,正确洗手,做好个人卫生也就够了。

图文/卢智泉

责任编辑/党委工作部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科普】“超级真菌”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