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医生我的化验单什么时候出来?"" 锦医生你看看我恢复的怎么样?" 患者口中的 " 锦 " 医生是锦州医大三院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辛永波,工作在武汉雷神山医院 B 区感染二科二病区的他笑称," 锦 " 医生的叫法源自防护服上醒目的 " 锦医三院 "。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了能让大家分辨出是谁,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和来自哪个医院,帮辛永波写名字的护士在防护服一侧写了 " 锦医三院 ",一侧写了 " 小 "(辛字画了个心形的图形),因为衣服有褶皱,很多患者都以为他姓 " 锦 "。直到医院为医疗队每一名队员 " 私人订制 " 的 " 名片儿 " 上岗,不用手写,洁白的防护服上贴上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辛永波 " 几个字的名帖后,患者们才反应过来:" 原来你不姓锦啊?"。一个阿姨看着他的名贴说:" 这个名片儿好,今天终于弄清你的名字啦,我已经把你们的名字都刻在心里了,这些天多亏了你们的照顾,谢谢你们,给‘锦’医生们点赞!"
其实在同事们的眼中,尽管大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根本看不清面容,但是辛永波还是很容易辨认得出来,因为他 190cm 的身高,最大号的防护服穿在他身上仍然紧巴巴。" 别的同事可以把剩余的裤腿部分包裹脚面,这样也多一层防护,而我只能勉强盖过脚踝。" 辛永波说因为个子高防护服刚够大小,穿着行动起来很受限,脱防护服也是一种挑战,脱到脚的时候总是站不稳,感觉随时要倒地。
2 月 25 日是锦州医大三院第三批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 17 天,也是正式接管病人的第 8 天,凌晨 3:00," 扛 " 过一个夜班,辛永波照例走在空无一人的武汉街头,回想了一天的工作:交接班时先查看电子病例,了解危重症和复杂病情患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嘱和化验。处理完后穿隔离衣和防护服,带着所有问题进病房,最少需要 3 个小时对 48 名患者一一查看。
每天紧张有序的工作,也让辛永波摸准了专属自己的一个时间表," 一般查到 10 号病房左右,自己最里层的手术服就会湿透,护目镜面屏都是水雾。" 他说为缓和大部分患者的焦虑,除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还有一大部分工作是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所以要说很多很多话,终于领略了什么是嗓子冒烟儿,每次拖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自己疲惫的身体离开病房都过了下班时间。" 每天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最让我们开心的是病区里的大部分患者身体恢复的都越来越好,心情也一天天的变好,每个患者见到我们真的就像亲人一样!" 辛永波相信," 我们竭尽全力协助,在抗疫的道路上一起加油,一定可以让武汉按下重启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