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想干事、能干事并要干成事
夜深人静,时钟指向在午夜零点,可我并无半点睡意,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两天来作为联络员陪同专家组组长冯亚青教授走访的每一个场景,进而回想起2006年本科水平评估和1998年本科合格评估时的点点滴滴,内心不禁感慨万分。20年的评建历程在丰富连大人办学阅历的同时提升了连大的社会影响力。
本次评估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专家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和学院追求卓越的决心。25日,是专家最忙碌的日子,既要与学校领导深度访谈,又要走访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专家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走访,时间均限定在90分钟内,实地看课、听取汇报、查阅论文、访谈师生和考察实验室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两所学院无论是在专业汇报中还是在陪同专家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表达一种决心:想干事、能干事并要干成事;也在传递一种信息:学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两会两能”,并渴望得到专家的指点迷津,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尼采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回归初心的教育简单而美好,如果老师为潜心教书育人,学生为刻苦读书学习,管理者为强化服务意识而各自起舞,在付出中历练、在收获中成长,那么生命的个体就会因此而璀璨,学校的办学底蕴和实力也会因此而厚重。
国际合作交流处 杨晓梅
10月25日
评估与我的课堂教学
在迎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身体力行,全面投入到评估工作中。从日常工作中去梳理并总结了近三年的教学工作,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是特别的大。
还记得2006年,那是我刚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参与了我校的一次教学评估,那个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教研室集体备课,精心准备了每一节课的设计与讲授,最后我被选为专家组听课的对象,并获得好评。从那一刻开始,认真教学就根深蒂固地扎在我心中,教学也成为了我一直坚持的一份事业。
时隔12年后,这次的评估的到来,又让我在准备过程中有了新的收获,新的工作思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两会、两能”,以这个为标准,我重新设计了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引入了“雨课堂”的教学媒介,扩充了数学史的教学内容,加入了数学竞赛的题型,渗透考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高等数学的同时,更能了解数学的背景,掌握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扩充学习的思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一部分同学考研的信心;课后的答疑也采取网络在线的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也是学习做人,数学中的认真、严谨、规范,是我在课程之中一直严格要求的,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规范自己。接下来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会采用更为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连大学子。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柳扬
10月24日
吾爱吾师
“你若读,那就好好读!你这是对文学的亵渎,是对作品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再一次翻开《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本书,那日在课堂上, 张欣老师说过的话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那堂课,讲到郭沫若先生的诗,老师请了一位男同学站起来朗读。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或者害羞,男同学一边读,还一边在笑。而台下的我们也因为他阅读的状态而在嬉笑着。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老师开口制止了那个同学:“好了,你坐下吧!”那位同学愣了一下,显得有些尴尬。“坐下吧!”老师又一次重复。同学万分尴尬地坐下,用笑容掩盖自己的窘迫。老师严肃地看了看台下瞬间“正襟危坐”的我们,移开视线,看着投影屏上的诗,说道:“不能好好读,那就别读了,你这是对于文学的亵渎,是对作品的不尊重,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重击一般疯狂跳动。一是庆幸自己在之前阅读时用了心,二是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位老师对于文学的态度,看到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态度。
人文学部 文学院 16级 王美兰
10月23日
巧思+巧手,科技+人文
花灯设计大赛落幕了,我们把参展的花灯小心地收回学生会办公室。这些精美的花灯每一盏都是同学们巧思和巧手的展现,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首先要题材新颖、有创意。第二步要根据题材设计造型图纸,这是相对专业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精心融入“形、色、声、光、动”、“精、奇、巧、美、新”,第三步是骨架制作及布灯,根据图纸采用木棍对花灯各个部位的骨架进行编造,然后把灯和线,按照图纸固定到骨架上,骨架能疏勿密,同时造型准确,否则会影响透光和整体造型。第四步裱糊及装饰,这样,一盏花灯就呈现出来啦。在文化广场举行的花灯设计大赛上,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在夜色中美轮美奂,那种成就感足以抵消几个昼夜赶制的辛苦。
花灯是中国的古典传统艺术,同学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我们梦翔科技协会举办花灯设计大赛已经十二届了,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也展示给同学们,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让我们的生活流光溢彩,精彩非常。
建工学院16级 黄佳猛
10月22日
无“机”课堂开始啦
高数课上课之前,班长拿着袋子围着教室转了一圈:“同学们,手机请交上来!”“真的要收手机了?”大家互相询问着,期待有人否认。上周就听小导说过无“机”课堂的事,现在真的要来了,大家有些不甘心。“不会吧?都大学了……”有同学发出无力的“哀嚎”,还有同学眼珠一转,想要把手机藏起来。不过,最后,大家还是陆陆续续上交了手机。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这节课有点难熬。听课的间隙,几次手不自觉地伸到衣兜里一摸,忽然想起手机没在,又无奈地收回手,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那里。其实,手机在的时候,并没有一直捧着看,也只是偶尔抽出来刷一刷,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再放回去。过一会儿,再看一下。仿佛没这么看几下,世界就不完整了。不过,没有手机的这节课,世界大战还真没有发生,我也没缺席啥重要大事件,反而,老师讲的知识点没有落下。后面的课,我主动地把手机放到手机袋里。
收手机确实能提高学习效率,不过,我更希望能真正控制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信息工程学院 18级史丹娜
编辑 | 陈苏琳
美编 | 肖亚轩
技编 | 杨雨嘉
校对 | 张在禄
责编 |季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