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
申城走访记
早上8:30,我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负责人顾祥红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苗朝阳老师赶到位于上海浦东高桥区的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做用人单位回访。近几年建筑行业大滑坡,跌入低谷,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工作必须比以往更加细致,更能跟上社会的需求。会谈中,公司领导表示,我们的毕业生学识扎实、能力突出、合作意识强,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意向。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们仨心里真是高兴。下午两点,我们又赶到位于杨浦的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起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来,与学院各专业更加对口,我们双方就卓越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收获特别大。
在与两家公司的会谈中,他们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强调毕业生BIM技术的应用。这印证了顾祥红老师对于这项新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之前,学生跟着学院老师做项目或加入相关工作室,才会接触到这项技术,现在,用人单位的反馈才让顾老师坚定了要把BIM技术纳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9级培养方案的决心。
我们还回访了两位在上海电力大学读研的毕业生。从他们那里得知,这所大学虽然名气不大,但行业背景、科研实力很强……
收获真是太多了。通过此次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我们仨一致觉得,不论从给在校生的前沿技术的渗透上,还是毕业生与公司的无缝衔接上,再或者是教师与公司技术项目互研上,都需要校企双方更深一步的加强合作。这真是“不访不知道,合作真需要”。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徐慧
11月20日
教学信息员的心意
明天我将作为优秀本科教学信息员参加教务处的表彰大会。回想起两年的工作,感慨真是不少。
上大二不久,我被学院推荐成为教学信息员。那时我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忙于自己的学习和收发作业之类的琐事,没感觉庞大的学校的发展跟普通平凡的自己有大多关系。教学信息员的职责让我感到了一丝责任。有一次,一位同学说:咱们专业既然是汉语国际教育,就不仅要学习怎样向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了解外国文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咱们专业应该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就反应给了教务处。后来,我的建议得到了学院的批示,白纸黑字写在那里。
尽管我们这一届赶不上这门课了,但就像教务处老师说的:也许你的这个想法在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是未来呢?可能因为你,将造福于后来者。的确,我们普通学生的意见可以帮助专业的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也能够为后来的学弟学妹知识结构的完善尽一点点力量。
我也相信,我的连大,会因为每一位普通老师、学子的关注和爱护而蒸蒸日上,越来越接近我想象中高大巍峨的样子。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5级 符梅燕
11月21日
普法进“杏林”
今天我们抵达的是大黑山脚下的杏林社区。上午9:00点以“预防诈骗”为主题的普法讲座准时开始。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来听讲座的楼长们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这类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非常感兴趣。
我们结合著名演员汤唯遭遇诈骗的案件,详细破解了最近出现的几种骗术,并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诈骗”的定罪量刑,楼长们听得频频点头,让我们很有成就感。楼长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怎样把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讲得声情并茂、有理有趣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挑战。提问环节,一位楼长阿姨问了双十一网购后商家借口返现索要收款码的问题,还有人咨询了债务方面的问题。得到认真、细致的解答后,他们直说:“谢谢!谢谢!”
学院坚持了很多年普法进社区的实践活动,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为什么,那么我想,应该是一份对法律的初心与敬畏。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及义务帮助人们了解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学院16级 李格妃
11月22日
民族男高音音乐会随想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当我赶到音乐厅的时候,正好宣传部的梅树屯老师在演唱《沂蒙山小调》,悠扬婉转的曲调在音乐厅回荡。每次听到民歌,总是不自觉地被吸引,不管是粗犷豪放的信天游,还是委婉灵巧的南方山歌,或是高亢嘹亮的山区小调,总有些旋律或歌词能够打动我。演唱会选取的民歌画面感很强,比如《沂蒙山小调》里“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乌苏里船歌》里的“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都是白描的手法,却让人如临其境;而且这些民歌所表达的感情浓烈而深沉,像《再见了,大别山》“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里的人们爱和平,也热爱家乡,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唱共产党。”或百转千回,或宽广舒展,经过老师们的演绎,都仿佛从心里流淌出来。
想想觉得有趣,我们这些90后甚至00后,热衷于“吃鸡”,没事刷刷“抖音”,耳边回荡各种“神曲”,竟然也会对民歌一往情深。可能因为民歌所表现的日常生活、劳作,所描绘的祖国瑰丽的山水,所表达的这个民族共通的经历、情感,本来就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16级 王雨萌
11月23日
天道酬勤
别人问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学生是我欣赏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李洪波。
周一早晨的课上,经常看到李洪波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装得鼓鼓囊囊的。他家住在市内,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从家里带了什么好吃的回来,后来才知道,他带回的是各种各样的衣料。那是90年代后半期,学院服装工艺室的设备还不能供学生随便使用,李洪波就把自己家的缝纫机搬来放到宿舍里。不上课的时候,他就宅在宿舍里,自己画设计图、剪裁,“嗒嗒嗒”地踩着缝纫机做衣服。对我们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每一个想法都要通过双手在布料上来实现,这个过程中再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不断捕捉新的灵感。大量的实践,是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必由之路。
其实,刚入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都不错,作业大部分也都做得挺好的。四年下来,他们的差距是怎么慢慢拉开的呢?主要就是看课余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
李洪波后来到法国学习,2004年备战“辉煌圣洛克”青年设计师大奖赛的时候,三、四月的天气,睡地板睡了一个月。为什么不睡床呢?他说:每天后半夜两三点钟睡,在地板上四、五点钟就冻醒了,起来接着做衣服,不会睡过头耽误时间。天道酬勤。那年他获得了那个比赛的大奖,并因此获得了进入Dior工作室做实习生的机会。后来他成为Dior公司六十年来签约的第一位华人造型设计师,现在已经成为了迪奥高级女装订制团队的核心工作人员。
前几年他回来,有一次聊天时他说:“老师您给我们上课时说过‘服装设计最本质的是尺寸的设计’,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我很惊讶,因为这句话我自己都忘了。这也让我又一次思考教师这个职业的意义,我们说的话、做的事、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知不觉中就塑造着学生的专业走向,甚至人生未来。责任如此之重大,怎么敢不时刻修身正己!
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巨德辉
图片来自 时尚网
编辑 | 陈苏琳
美编 | 肖亚轩
技编 | 陶景宣
校对 | 张在禄
责编 | 季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