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年1月14日
云贵万重山 支教连大人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王旭华
在六盘水师范学院半年的支教工作结束了,却总有些事难以忘记。
在支教工作中,常常不是你擅长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任务需要什么你就要学习做什么。一次学院接到了一个实践基地的面积测量任务,师院的测量老师以前没有接过这样的任务,就找到了我。按理这不属于支教工作的范畴,且没有任何报酬,但我没有犹豫,与测量老师一起带上全站仪马上进驻现场勘查。经过现场勘查及与基地负责人交流,才知道任务不是简单的测量面积,还需要大面积的地形图测绘工作。由于现场地形复杂,且没有地形图测绘需要的已知控制点,需要修改原来的测量方案。新方案需要GPS,而这种仪器我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师院的测量老师也从来没有真正使用过。怎么办?退缩吗?但我代表的是大连大学人的形象,是大连人的形象。于是,我和测量老师带领学生研究说明书,联系厂家,研究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解决了仪器的使用问题,完成了任务。
除了日常教学帮扶工作外,我尽己所能,着眼可持续发展,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现状分析”;根据自己多年申请专利的经验,与学院领导和部分师生就专利素材、专利用途、专利申请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座谈;就科研合作平台搭建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一事与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协助推进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科教帮扶中心筹建工作。
支教过程中,诸多不便,住处偏远、生活枯燥暂且不说,“天无三日晴”的气候就让人难以忍受,阴冷、潮湿时刻伴随,晚上睡觉,必须要先将被子烤暖了,否则冷得睡不着;当地饮食以各种粉为主,而且由于气候湿冷,当地人喜欢放辣椒,吃久了肠胃很不舒服……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觉得与当年的“三线”建设者相比,今天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作为支教连大人,能追随三线建设者们的足迹来到六盘水,我从心底里感到荣幸和自豪。
贰
2019年1月15日
大创课题的“锄头”
文学院汉外15级 刘甜甜
做大创课题《二十一世纪以来大连旧体诗词研究》遇到了瓶颈,在指导教师高日晖老师的建议下,走出校门,积极寻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联系到开发区文联主席翁铭峰老师,他推荐了市图书馆文史大连编辑部主任孙甜老师,后得知孙甜老师还是大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万分惊喜,因为联系到大连地区的诗词学会就是我们最初的想法。
趁考完试去了趟大连市诗词学会。那间屋子门口有吹拉弹唱的人们,有写书法、画画的前辈们,他们会互相题字分享自己的创作,十分热闹。经过市图书馆孙甜老师引荐我认识了王国川会长,还和很多前辈老师们一块儿聊天,这对于我搜集大连旧体诗词课题材料来说真是受益匪浅。而且他们热切的建议与指导,对后辈的期待,让人非常感动。我曾任学校诗词学会负责人,通过和他们接触,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些值得学习改善之处,将高校诗词与省市诗词平台相结合十分必要且将大有裨益。
做大创课题就像拿到一把锄头,开始觉得平淡无奇,但随着主动被动地举起锄头向着大地刨挖,渐渐地,宝藏一点点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一路捡拾,欲罢不能。
叁
2019年1月16日
身边的学霸笔记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16级 于笑川
|
满腹经纶
(文学院)
梧桐叶的陨落
不是孤独的离去
而是
为了在春暖花开
更好的相遇
就如同这位文学院的同学
丰富多彩的笔记
不光是知识的储备
更是人生备忘录,
一本笔记
一份回忆
附图笔记:
汉语国际教育17级李明珠
博古通今
(历史学院)
或许
如今的我们
只能在书本中看到
曾经的沧桑
他向我们诉说着
沉重感伤
豪情万丈
灵魂的激昂
肉体的碰撞
换来了今天的宁静与安详
历史,就是这样
附图笔记:
历史学17级周思彤
修身齐家
(法学院)
手中剑扫奸除恶
心中称教化万民
灯光下也会有阴影
只有养吾浩然正气
方能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世界的灰暗
迷失了人的双眼
就让我们用光芒
为世人保驾护航
万物依法
则天下大同
附图笔记:
(上两张)法学171王一彤
(下一张)法学171李亚宁
肆
2019年1月17日
二胎妈妈的科研经
环境化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宫蕾
今天,学院请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两位专家为老师们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模拟答辩和申报书的指导。专家还给我的申请书提出了几项很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晚上下班回到家,赶紧收拾行装,后天一放假就要带大宝飞到成都奶奶家看望老人帮着带的二宝。没错,我就是夹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二胎妈妈一枚。作为教学科研型高等院校的教师,如何在保证本科教学的同时兼具科研;作为一位二胎妈妈,如何平衡好老师、妈妈、妻子、女儿等多重角色?说起来,感触真是多呀。
工作后,教学和孩子分割了我大块的时间,要想搞科研只能利用琐碎时间。所以进度很慢,往往工作了一两个学期,却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时间一久总有一事无成的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搞科研,想要放弃。没想到学院的前辈们却一直力挺青年人,把省基金的申请机会、评优的机会都让给了我们;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们克服种种困难对我们环化楼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每位青年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在学校科研浪潮的推动下,我转变方式,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利用碎片时间指导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计划,效率大大提高,效果显著。
由于孩子太小,导致前面几年我一直呆在学校,闷起头搞科研,基本没有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常常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后来在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学科建设经费支持下,张开了嘴、迈开了腿,到加拿大布兰登大学学习交流,并参加了一些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学术研讨会、产学研研讨会等。在跟专家们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了差距,同时也了解了学科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方法,重新为自己的研究找到方向。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与四川大学、中科院北京电工所等相关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也让大家认可了大连大学高分子。
由于时间少,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着急做实验,急于求成,结果却事与愿违,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学院的前辈们让我静下心多思考,注意方法。我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搞科研,不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多看文献,推敲方案,直到觉得方案切实可行了才动手。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让我不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我充满信心。
常常觉得搞科研就像养孩子,枯燥乏味琐碎艰辛,却总在你绝望的时候带给你成长的惊喜,让你又满血复活;周而复始,感觉没有变化,待你不经意回首的时候,发现自己付出的心血已经开花结果!
寒假拉开序幕,做科研的二胎妈妈却和平时一样不知休息为何物。呵呵,谁叫我是无敌大力士、钢铁女战士、超凡八爪鱼呢!
伍
2019年1月18日
数学建模,我们有约!
环化学院 高材17级 张庆杰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成绩新鲜出炉:我们学校共13个队伍参赛,其中1支队伍获得一等奖,6支队伍获得二等奖,3支队伍获得三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此项大赛的一等奖!我们数学建模工作室留校未走的同学都欢呼起来。
同时,距离1月25日——29日举行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近,培训越来越紧张。这些天,各种数模软件成了我们茶余饭后所提及最为频繁的名词。每一天都有数学建模工作室的老师和老成员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讲座,每一场讲座都伴随着思辨性的互动,讲座的背后,都蕴含着大家认真的态度和踏实的行动。
其实,看着其他同学考完试拖着行李箱急不可耐地奔上回家路,我也恨不得跟他们一样——半年没见到爸妈了呀。可是,我心里很清楚,没有任何成绩是能够轻易获得的。况且,每天和大家一起培训,一起学习,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日子也充实而快乐。每天,刚家泰、谭欣欣、柳杨等老师和我们一起培训,刘自新、周晓杰老师为同学们认真准备论文写作的讲座,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们怕工作室太冷给教室安上了空调,舍办老师早早地就为竞赛安排好了场地,校园网老师保证了竞赛网络的通畅……每一点关心都让我们不敢懈怠。
再坚持几天!加油!数学建模赛场上见!
END
编辑 | 陈苏琳
美编 |张佳纪
技编| 徐一天
校对 | 张在禄
责编 | 季一雪